張慶華,陳燕美,黃立蘋
(廣東省惠州市第二婦幼保健院中醫(yī)康復科,廣東 惠州 516003)
近年來產(chǎn)后腹直肌分離的發(fā)生率明顯上升,進行治療的需求也越來越高[1]。盆底神經(jīng)肌肉電刺激作為一種近年來廣泛應用于臨床的新型技術(shù),能夠通過電流對神經(jīng)肌肉進行刺激,喚醒功能暫停神經(jīng)細胞,有癥狀改善作用[2]。本研究用仿生物電刺激結(jié)合電針治療腹直肌分離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150例,均為我院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患者。分為A、B、C3組,A組年齡24~38歲,平均(29.4±1.7)歲;病程1.5~9個月,中位病程(2.5±0.5)個月。B組年齡24~37歲,平均(29.3±1.9)歲;病程1.5~9個月,中位病程(2.6±0.5)個月。C組年齡24~38歲,平均(29.5±1.8)歲;病程1.5~9個月,中位病程(2.6±0.6)個月。3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確診為產(chǎn)后腹直肌分離;②年齡24~40歲;③分娩時間1.5~12個月;④治療期間無再次懷孕需求。
排除標準:①存在盆底手術(shù)史;②存在生殖泌尿道感染或者炎癥;③嚴重臟器衰竭或者功能異常;④惡露未排盡;⑤宮頸相關(guān)檢查異常;⑥植入使用心臟起搏器;⑦存在盆腔惡性腫瘤病變;⑧精神異常或者障礙疾病;⑨存在運動障礙無法完成相應治療方案。
3組均在采用常規(guī)運動康復療法基礎上開展相應治療,常規(guī)運動康復療法由仰臥位運動、跪位運動與俯臥位運動3個部分組成[3]。
A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用單純電針治療方法[4],取穴中脘穴、下脘穴、氣海穴、雙側(cè)天樞血、關(guān)門穴、水道穴、大橫穴、帶脈穴,取28號針,使用前先將電針機強度保持在無輸出狀態(tài),隨后將電針機上每對輸出的兩個電極連接于兩根毫針上,調(diào)節(jié)電鈕并采用斷續(xù)波,設置頻率為30hz,脈寬設置為200US,由小到大逐漸調(diào)節(jié)電流,電流以患者耐受度為準,單次25min,每隔1天治療1次,連續(xù)治療15次。
B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采用盆底電刺激療法進行治療,神經(jīng)肌肉電刺激治療儀型號PHENIX4,療程15次,每次40min,基于患者電刺激耐受程度進行頻率調(diào)節(jié)與強度調(diào)節(jié),配合點刺激進行引導主動收縮,每隔1天治療1次,治療前20min為平滑肌電刺激[5]。
C組則采用電針及仿生物電刺激聯(lián)合治療,電針治療結(jié)束后采用電刺激治療,兩種治療方法交叉進行,治療方法同A、B兩組。
有效:腹直肌分離情況小于2cm。無效:腹直肌分離情況大于等于2cm。
用SPSS21.0軟件分析,用F與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組治療前后臍上圍、臍圍、臍下圍情況比較見表1。
表1 3組治療前后臍上圍、臍圍、臍下圍比較 (cm,±s)
組別 例 臍上圍 臍圍 臍下圍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A組 50 87.61±3.99 83.55±3.74 84.51±4.28 81.98±4.81 85.69±4.43 82.98±3.51 B組 50 87.63±3.78 82.02±3.25 84.38±4.51 81.93±5.11 85.66±4.51 82.83±3.55 C組 50 87.65±3.77 81.01±3.42 84.44±4.46 80.33±3.25 85.59±4.62 81.74±2.31 F 0.021 3.543 0.013 2.009 0.018 2.086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組治療前后腹直肌分離距離見表2。
表2 3組治療前后腹直肌分離距離比較 (cm、%,±s)

表2 3組治療前后腹直肌分離距離比較 (cm、%,±s)
組別 例 腹直肌分離距離治療前 治療后A組 50 2.83±0.42 1.96±0.16 B組 50 2.79±0.37 1.75±0.22 C組 50 2.82±0.39 1.61±0.15 F/χ2 0.123 11.284 P>0.05 <0.05
A組有效36例(72.0%),B組有效42例(84.0%),C組有效49例(98.0%),3組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產(chǎn)后腹直肌分離是指分娩后腹壁松弛膨隆,腹部的腹直肌于腹部中線位置出現(xiàn)距離增大,且在產(chǎn)后半年內(nèi)未恢復至產(chǎn)前正常水平的情況[6]。腹直肌分離超過2cm會使得脊柱穩(wěn)定性下降,進而導致腰背部疼痛,同時也容易誘發(fā)盆腔臟器脫垂[7]。治療多用自主訓練方法,但部分患者效果并不明顯[8]。電針加仿生物電刺激聯(lián)合治療能夠促進腹直肌與周邊神經(jīng)的血液循環(huán)和淋巴循環(huán),改善腹白線營養(yǎng)。同時刺激一類肌纖維肌肉收縮,增強腹部一類肌肌力及肌肉耐力,刺激二類肌纖維改善腹部肌張力,增強肌肉快速收縮能,從而改善腹部肌肉松馳。
仿生物電刺激結(jié)合電針治療腹直肌分離能夠提高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