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冬
(中鐵十九局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遼寧遼陽 111000)
爆破是隧道工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其直接影響到隧道的整體品質。行業技術持續發展之下,隧道爆破可選方法較多,但以鉆爆施工法最為典型,具備施工效率高、成本低、循環進尺大等多重特點,有助于創造安全的隧道施工及運營環境。
某隧道為雙線設計,鋪設雙塊式無砟軌道,高度515 mm。隧道出口處洞頂位置特殊,距煤層約8~40 m,易發生煤層的瓦斯進入隧道洞身的情況,綜合多方面的情況最終判定為低瓦斯隧道。D4K241+020~+036 以及D4K242+913~+938 標段均基于明挖法展開施工作業,剩余區域均為暗挖施工,選用鉆爆法施工工藝,混凝土噴射環節均選擇的是濕噴技術。
鉆爆法是隧道工程中較為主流的施工方法,于隧道斷面鉆孔,向其中填充適量性能良好的炸藥,經爆破后產生隧道雛形,輔以噴錨初期支護措施,施作二次襯砌,以維持隧道的穩定性,爆破后產生的巖石利用運輸車轉移至指定區域堆放。從施工形式的角度來看,鉆爆法包含兩類,其中人工鉆爆法是較為傳統的方式,多臂鑿巖臺車鉆爆法可創造更高的施工效率,且以隧道斷面大小為依據,施工所用的三臂鑿巖臺車數量可靈活配置,如一臺獨立完成或是兩臺協作。
鉆爆法施工技術的應用主要包含洞內和洞外兩部分的施工作業。隧道的建設環境更為復雜,含大量不可預見因素,運輸線相互交合、各工序間形成大量接口,彼此間易發生施工干擾問題。并且,爆破對隧道其他施工環節的影響較大,甚至與人員安全息息相關。對此,營造安全的施工環境勢在必行,爆破作為隧道工程施工中極為關鍵的環節,有必要注重對爆破方法的選擇與應用,最大限度減少爆破中飛石的不良影響,縮小其擾動范圍。鉆爆時所有施工人員以及設備均撤離至安全區域,要求模板內混凝土具有足夠的強度,否則在爆破振動影響下易對其后期強度造成不利影響,結構裂紋發生概率加大。
隧道為低瓦斯隧道,按設計圖紙中提出的各類要求合理組織鉆爆作業,選用煤礦許用炸藥,借助毫秒雷管引爆,考慮到爆破效率等多方面要求,雷管末段延期時間不超過130 ms。
(1)合理控制起爆藥量。最大限度減小爆破振動的影響,維持圍巖的穩定性。
(2)開挖作業選擇的是臺階法。考慮到巖層偏軟弱的情況,應采取多重措施確保頂板施工安全,較合適的是縮短臺階距離、加強支護等。
(3)爆破參數合理化。為達到此目標,應通過爆破試驗的方式確定合適的參數,作為正式鉆爆施工的工藝指導,兼顧隧址區地質特點,采取動態化管理措施。
根據新奧法原理,施工中Ⅳ、Ⅴ級圍巖段均利用臺階法完成開挖作業,并采取水壓爆破工藝,水壓爆破施工技術如圖1 所示。

圖1 水壓爆破施工技術
水壓爆破施工技術的關鍵在于選用適量的水袋,將其置于炮眼中(具體應位于炸藥的前、后端),再利用炮泥封堵。不同于炮眼無回填爆破,工程所使用的水壓爆破施工技術在安全、施工效率等方面都有著更好的表現,并且對環境的保護力度較大,有效避免周邊環境嚴重受損的情況,契合于可持續發展理念。
以鉆孔臺架和氣腿式風槍為基礎設備,展開人工濕式鉆孔作業。
(1)光面爆破工藝要求。炮眼和輪廓線兩處均采取的是激光斷面儀放樣的方式,要求誤差控制在±2 cm 內;周邊眼開孔時充分考慮圍巖軟硬程度,以此為參考做出靈活的調整;盡可能減小周邊眼外插角,根據孔深的實際情況靈活控制,孔深<3 m 時,外插角斜率為孔深的±5%,孔深>3 m 時取其深度的±3%作為控制標準;加強對外插角方向的控制,必須沿輪廓線法線方向[1]。
(2)檢測瓦斯濃度。檢測范圍為掌子面近20 m 內,通過對該處風流的檢測,掌握其瓦斯濃度的實際情況,以0.5%為上限,超出該值時不允許鉆孔作業,加強通風并通過其他方式盡可能降低瓦斯濃度,在0.5%以內時才具備施工條件。
(3)放樣布眼。測量技術員利用水準儀檢測從而確定拱頂面的高程;確定開挖輪廓線及各炮眼的具體位置,滿足要求后使用紅油漆標記,要求與設計值的誤差<5 cm;每次測量放線時都要加強對前一節段爆破斷面的檢查,并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爆破參數。圍巖開挖輪廓線的設計應注重預留變形量的要求,根據圍巖等級確定相適應的預留變形量,其中Ⅳ圍巖為8~10 cm,Ⅴ級圍巖擴寬至10~15 cm。此外,監控量測信息也是重要的參考依據,現場技術人員對其進行分析,從而靈活調整圍巖預留變形量。
(4)布置炮眼。確定掏槽眼的具體位置,對于巖層的層理較為明顯的情況,此時所設置的掏槽眼應與層理保持垂直關系,并在其他炮眼的基礎上加深約20 cm。以開挖設計輪廓線為依據,合理設置周邊眼,嚴格控制炮眼眼口的位置,均要位于斷面輪廓線上。
(5)鉆眼。周邊眼眼底所處位置要具有合理性,其與開挖斷面輪廓線間距需控制在10 cm 內,參照內圈眼的布設情況,周邊眼斜率與之一致,排距誤差控制在5 cm 內。部分區段存在較大凹凸開挖面,此時要充分考慮現場情況,靈活調整裝藥量和炮眼深度。
(6)清孔。經過鉆孔施工后,炮眼中易堆積石屑,以小直徑高壓風管為工具,向其中輸入高壓風有效清理;檢驗炮眼的施工情況,如位置、深度和角度。
裝藥結構如圖2 所示。

圖2 裝藥結構
(1)裝藥工藝要求:做好裝藥前的準備工作,要求炮眼內不存在巖屑堆積現象;利用竹制或木制炮棍輕推藥卷,使其可有效到達炮眼的指定深度處,避免振實或沖撞,否則易導致炸藥包受損;電雷管安裝時,要確保完全裝入藥卷內;巖層爆破過程中,對于炮眼深度小于0.9 m 的情況,要求裝藥長度小于1/2的炮眼深度;煤層爆破施工中,該處的裝藥長度控制標準為小于1/2 的炮眼深度。
(2)炮眼填塞。做好上述工作后,向炮眼內放入水袋,并使用炮泥有效填塞,使其具有嚴密性。
(1)對于瞎炮問題,應在班組長的指揮下有效處理,且此項工作需盡可能在當班完成,若因難度較大或是時間不足,放炮員要將實際情況如實告知下一班人員,做好交接。
(2)放炮結束后若存在瞎炮,此時需全面檢查頂板和支架并檢測現場瓦斯濃度,以確保現場安全為基本前提,放炮員將瞎炮聯好,再次放炮。若此時依然未發生爆炸,則要再次打眼放炮[2]。
(3)重新打眼時,需充分考慮到瞎炮的深度和角度情況,確保新炮眼和瞎炮眼保持平行的位置關系,兩者間距設為0.3 m,無誤后再裝藥并放炮。
(4)不得加深炮眼殘底;吹炮眼環節禁止通過壓風進行。
(1)隧道工程施工環境復雜,地質條件對各環節施工的影響較大。為創造良好的施工條件,在項目初期需做好地質勘察工作,根據所得信息評價圍巖情況,采取科學的措施,盡可能減少地質對爆破的不良影響。爆破時伴有較明顯的擾動,應確保巖體具有穩定性,爆破全程圍巖的完整度都要維持在良好的狀態。當然,部分區段的地質條件特殊,圍巖結構易發生破損,或是完整性不足,諸如此類情況均會對道路工程質量造成影響。鑒于此,必須做好全方位的地質勘察,采取與現場環境相適應的措施,確保圍巖結構的穩定性,給隧道的施工作業創造良好的環境[3]。
(2)巖體強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隧道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巖體強度是評價圍巖質量的重要指標,同時也直觀反映出巖體在面對外力時所具備的抵抗能力。對此,工程人員必須高度注重對巖體強度的檢測與分析,根據實際強度情況采取相適應的處理措施,使圍巖在施工全程均可維持穩定的狀態,以免成為隧道施工作業的阻礙因素。
(3)水文地質也是值得重點考慮的因素,其對于隧道工程施工的影響較大,在水文地質條件欠佳的情況下,圍巖穩定性難以得到保障。考慮到此問題,正式施工前必須做好對隧址區水文地質的勘察工作,明確地下水發育程度、分布范圍等,再借助可行的技術加以處理,盡可能減小不良水文地質條件的影響,從而創造安全的隧道施工環境。
結合某低瓦斯隧道工程實例,圍繞鉆爆法施工技術展開探討,總結各環節的技術要點以及注意事項。鉆爆施工是隧道工程中的重要環節,應以設計圖紙為基準嚴格執行,爆破可選用煤礦許用炸藥;實際施工中加強對掘進進尺的控制,加強對圍巖的監測從而掌握施工實際情況,以合理的技術手段減小不良地質的影響,確保爆破過程中圍巖可維持穩定狀態,從而創造安全的施工環境,給后續的施工作業提供良好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