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瑋妮
摘 要:所有制問題是共產黨人一切革命運動的基本問題,個人所有制建立在社會所有制基礎之上,是所有制發展的最高形式。個人所有制的完成大體要歷經消滅私有制、建立公有制、重建個人所有制三個階段。其中消滅私有制是實現個人所有制的必要前提;建立公有制是過渡到個人所有制的存在基礎;重建個人所有制則是所有制完成的最終目標。全面理解馬克思“重建個人所有制”思想有利于指導和引領中國社會主義所有制,實現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的轉變;有利于為中國進一步完善所有制制度提供方向目標。
關鍵詞:個人所有制;私有制;公有制
中圖分類號:A8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22)01-0023-03
所有制問題是社會發展進程中的重大問題。所有制的形成與發展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它的更迭變化是自身否定的結果。原始社會普遍實行原始公有制。隨著生產力不斷提高,私有制產生,并于資本主義社會達到頂峰。隨后,私有制再無法容納強大的社會生產力,公有制由此產生,并初步在社會主義社會普遍成型。可以推出,隨著生產力的加速度不斷提升,必然產生與之適應的生產關系和所有制關系。因此,共產主義社會中,在公共占有基礎之上得以實現的個人所有制的完成必將成為可能。
一、“重建個人所有制”問題的價值旨向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出“在協作和對土地及靠勞動生產的生產資料的共同占有基礎上,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盵1]首先,從整體上來看,個人所有制的建立是一個否定之否定的過程。第一個否定即資本主義私有制對個人私有制的否定。這是自身的否定過程,它促使勞動者與勞動條件逐漸走向分離,從而致使勞動者失去私人的財產。第二個否定即共產主義所有制對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否定。這是否定之否定的過程,它實現了對資本主義所有制形式的超越,重新促成更高水平的勞動者與勞動條件的統一,從而促使勞動者獲得個人財產。個人所有制建立的過程其實就是勞動擁有私有財產,到失去私有財產,再到重新擁有個人財產的生成與消逝的過程。其次,個人所有制是共享理念在經濟形式上的實現。個人所有制蘊含的共享理念,在生產資料的占有維度體現為“聯合勞動”,在生活資料占有維度表現為“各盡所能,按需分配”。再次,建立個人所有制是走出資本主義困境的光明大道。個人所有制既可以克服個體私有制所帶來低效率的弊端,又能夠避免生產社會化的高度發達與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矛盾問題,還可以有效解決資本奴役勞動進行剝削以及勞動異化的資本主義困境。最后,個人所有制的發展進程符合“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的歷史發展規律,即資本主義所有制的必然滅亡,共產主義所有制的必然勝利;以及無論哪一種所有制形式,在它所能匹配的社會生產力全部發揮之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所有制形式,在它的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胚胎里成熟以前,也是決不會出現的。
二、“重建個人所有制”的三階段發展路徑
“一切所有制關系都歷經了經常的歷史更替、經常的歷史變更”[2],個人所有制的完成大體要歷經消滅私有制、建立公有制、重建個人所有制三個階段。
(一)必要前提:消滅私有制
消滅私有制是建立個人所有制的必然前提,共產主義的特征即消滅私有制。關于消滅私有制的問題有幾點是需要明確的。第一,它所要消滅的并不是普遍意義上的一般所有制,而是資產階級的所有制。它所要消滅資產階級的私有制也不是封建制的、奴隸制的這些在歷史進程中已經被資產階級消滅了的私有制。第二,共產主義力求廢除的并不是個人對物質的所有,而是致力于廢除個人或集體形成排他性力量,從而利用其所有的不變生產資料吮吸他人的剩余勞動的行為,即利用資本奴役他人勞動的行為。換句話說就是“共產主義并不剝奪任何人占有社會產品的權力,它只剝奪利用這種占有去奴役他人勞動的權力。”[2]消滅私有制就是要打破資本奴役勞動控制社會的局面,它具有曲折性、合理性、必然性。
1.曲折性
消滅私有制的過程具有曲折性。從人性的角度來看,消滅私有制的難題在于當某個階級成為它的社會中的最大受益體時,是難以獲得該受益階級的支持的。例如資產階級在資本主義社會當中占有增殖資本、取得巨大利益,這時消滅私有制不僅難以獲得支持,反而還會受到異常強烈的反對。這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利益蛋糕”被切分了,他們所形成的固化的利己觀念,使他們認為私有制這種在歷史上暫時的關系是永恒的、正當的。同時,資產階級的剝削具有一定的遮蔽性,難以自覺發現。資產階級將剝削雇傭勞動獲取的財產假飾成具有正當性、合理性的“勞動所得”的個人私有財產。
2.合理性、必然性
資產階級所有制的崩潰是具有合理性和必然性的。其一,從生產力層面來看,資產階級所有制崩潰的必然性在商業危機時期完整展現。商業危機時期,資產階級的生產關系已成為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桎梏,造成了生產過剩的社會瘟疫。在這種生產關系無法容納社會創造的財富的情況下,資產階級所有制的穩定存在必然受到動搖。資本主義社會內部種種問題的解決就在于消滅私有制,而生產的社會化也已經在消滅著私有制。其二,從階級關系層面來看,資產階級私有制下的絕大多數群眾成為被壓迫剝削的無產階級。資本奴役無產者們的勞動且無償占有其剩余價值,使他們受到政治壓迫、文化奴役。在這種生產資料被無情剝奪的境遇下,無產者們為了獲得生活資料只能出賣自身的勞動力。其三,從道德關系層面來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不具人性的剝削關系。資本主義一種遮蔽的剝削替換了公開的剝削,利用對無產者剩余價值的無情占有完成自身的資本增殖。在這個資本游戲體系中的無產者無法抽身,不得不以被“榨干血”的姿態茍且地維持生活。因此,唯有使無產者聯合起來打破原有的資本主義體系、消滅私有制才能徹底改變現存局面。
(二)過渡基礎:建立公有制
社會主義公有制是實現共產主義個人所有制的過渡形式,它表現為共產主義初級形態和共產主義高級形態的所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形式下的人們共同勞動、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共同分享勞動成果。馬克思和恩格斯設想了未來社會公有制的三種由低到高發展的形式:集體所有制、國有制、社會所有制[3]。社會所有制實際上就是共產主義的公有制形式。發展社會所有制“并不是要重新建立原始的公有制,而是要建立高級得多、發達得多的共同占有形式。”[4]由于受到社會生產力水平的制約,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具體形式仍在不斷完善過程中,突出表現為三種形式:混合所有制、股份制、合伙制。214E17A9-B971-4AC5-8E90-542939D4AFF5
其一,生產的社會化在消滅著私有制,混合所有制由此建立?;旌纤兄剖邱R克思與恩格斯所設想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即社會所有制的當代表現形式。資本主義國家的混合所有制產生于經濟危機、市場失靈的特殊時期,是一種用來緩和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問題的手段。同樣地,對于社會主義國家來說,混合所有制也具有強烈的過渡性質。社會主義國家借助混合所有制來解放市場、發展經濟從而促進生產力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混合所有制的基礎仍是公有制,這是無法動搖的。對于社會主義國家來說,混合所有制是公有制的當代實現形式,而非存在形式。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也指出要“探索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和“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從而推動我國生產力的解放與發展。
其二,股份制是混合所有制的實現形式之一。它誕生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之中,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到最高階段的產物,同時為社會主義經濟的建立與發展提供起點。馬克思對股份制在一定程度上有著肯定的態度,馬克思認為股份制“取得了社會資本(即那些直接聯合起來的個人的資本)的形式,而與私人資本相對立?!盵5]在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的股份制在某一層面來說,實現了部分聯合的個人對生產資料的占有,即使這種占有是通過虛擬化的經濟符號完成的。但實際上股份制仍然沒有改變資本家對社會財富的私有化,它只是實現社會主義公有制的過渡形式,是對私有制的消極揚棄。
其三,發展新型社會所有制的當代形式:合伙制。合伙制是一種雙方或多方共同簽訂契約并保持合作的形式,它是一種以自由意愿和相互合作為基礎的新型社會所有制的表現。合伙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體現出社會主義的理想追求,各合伙人能夠自愿地形成一個共同合作的勞動聯合體,他們直接占有生產資料且平等地共享勞動成果、勞動收益。從“共同占有”與“個人所有”的角度來看,各合伙人首先通過聯合勞動達成合伙財產的共同所有,其次由于“合伙”的性質又達成單個合伙人的個人財產的所有。合伙制是合作制最完善的導向形式。我國也對合伙制呈現出肯定態度并加大對其的扶持力度,提出“允許混合所有制經濟實行企業員工持股,形成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利益共同體?!盵6]這是實現共同占有與個人所有的初步實現。
(三)現實目標:建立個人所有制
1.“個人所有”的實現基礎:“共同占有”
個人所有制合理性的前提條件是社會的、非孤立的單個人聯合起來的個人所有。個人所有制所追求的是在完成公有即共同占有的基礎上實現的個人所有,個人的所有表現為公共的占有。“共同占有”與“個人所有”的關系既相互聯系又有所區別,這表現在:其一,“共同占有”與“個人所有”具有同一性。在馬克思看來,人是社會層面的人,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的生活與發展是依賴社會而達成的,人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中逐步實現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同樣地,實現“個人所有”的前提和基礎就在于“共同占有”的完成,“共同占有”實質上指的就是聯合的個人所有,是個人所有的社會性與整體性的展現。其二,“共同占有”與“個人所有”各司其職。共同占有是指生產資料的占有,并非是生活資料的占有。共同占有全部生產資料的目的是為了“供全體為了全體利益而共同利用”,而非其他的什么目的。同時,“共同占有”是對生產資料的直接占有,并非間接占有。而“個人所有”既是對生產資料的占有,也是對生活資料的占有。在個人所有制下的生產資料和“總的”勞動產品歸“聯合的個人”所有,而作為該社會內部成員的個人可分別占有消費品?!皞€人所有”強調的個人聯合占有實則是對個人私有的否定、對公有的肯定。
2.個人所有制與私有制、社會所有制的關系問題
個人所有制與私有制的區別在于:個人所有的占有是光明的、坦蕩的;而私有的占有是不齒的、排他的。個人所有制社會追尋共享;私有制社會則逐取剝削。個人所有制有利于促進社會生產力的持續發展;私有制則成為社會生產的枷鎖。個人所有制實現的時代條件是共產主義社會,在那時,私有財產與私人占有已然喪失了存在的必要性。其實,無論是資本主義還是共產主義,本質上都是對利的追逐,只不過資本主義實現的是對利的私有化,而共產主義實現的是對利的公有化。
個人所有制也同社會所有制有所差別。恩格斯曾指出“社會所有制涉及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個人所有制涉及產品,那就是涉及消費品?!盵7]在筆者看來,這并不是指社會所有制僅僅是關于生產資料的占有,個人所有制也不僅僅局限在單一消費品的占有;它展現的是某種程度上的側重問題。同時,個人所有制下的個人所能占有的也并不單純表現為可在物質實體層面把握的財產,以共同占有形式運行的社會生產資料也能夠體現為聯合的個人的占有。其實,社會所有制與個人所有制還有一層深化的關系。社會所有制是個人所有制的基礎,個人所有制是社會所有制的更高的深化形式。個人所有制也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對生產資料的占有,只不過它是以一種聯合的共同的占有表現出來的。而共同占有的主體就是由個體聯合組成的,個人確實占有了一定的生產資料并使用這些生產資料獲得消費資料,當這些被個人以共同的形式占有的生產資料被用于社會生產時,每個個體便暫時“讓渡”對其的單個占有從而聯合成共同的占有,以發揮出最大的使用效率。個人所有制的社會中蘊含著自由人的聯合體的思想,“人們用公共的生產資料進行勞動,并且自覺地把他們許多個人勞動力當作一個社會勞動力來使用。”[8]
三、“重建個人所有制”的現實意義
厘清所有制的歷史進程以及發展趨勢有利于更準確地認識中國現行的所有制制度,全面認識個人所有制建立的必然性以及必要性,有利于為中國進一步完善所有制制度提供方向目標。馬克思關于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其他設想也為中國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的所有制形式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撐。中國共產黨在歷史進程中不斷繼承與發展馬克思所有制理論。新中國成立后,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開展社會主義改造,從而實現對所有制的變革。中國吸取盲目跨越生產發展鴻溝發展計劃經濟的經驗教訓,結合中國發展的客觀實際,開拓出屬于中國獨有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及時調整經濟體制,實行具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體制,客觀上促進了經濟的高速發展。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調整、建構了中國特色的所有制結構,推動多樣化的不同所有制經濟的發展。又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繼續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和“三個沒有變”,不斷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創新發展提供強大動力。中國所實行的社會主義公有制正是“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的成果。214E17A9-B971-4AC5-8E90-542939D4AFF5
社會主義所有制發展的進程中也面臨巨大的挑戰。對于身處于經濟全球化浪潮的社會主義國家來說,難以突破既定的資本主義國家的現存規則,唯有采取循序漸進的模式推動共產主義所有制的完成。首先,合理調節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的矛盾。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的有機結合為我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提供了巨大推動力,要切實解決公有制和市場經濟的矛盾問題。第一,要加大具有堅定理論支撐的外向宣傳,以破除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制度偏見。第二,要不斷完善我國的所有制結構與市場經濟體制,制定合理的監督機制從而達到激勵或約束的效果。第三,要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篤定理想信念,敢于創新發展。其次,對所有制的研究要立足于現實需要。不斷深化我國所有制結構的改革,努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不斷推動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在我國社會主義公有制發展的進程中,國有企業要發揮主導作用,推動國民經濟健康高質量發展,為毫不動搖地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提供實力支撐。最后,在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公有制向社會所有制從而實現個人所有制發展的進程中,要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是經過人民和歷史長期的考察和檢驗的,具有其優越性、正確性。
“重新建立所有制”思想是馬克思為未來社會所構想的一種可行、可能的方案,并不是一種具體的方案。社會所有制的具體的路徑探尋要運用歷史來解惑、應用時代來解答、利用實踐來探索。全面理解馬克思“重建個人所有制”思想有利于指導和引領中國社會主義所有制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轉變。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王竹苗.“重建個人所有制”:否定之否定[J].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2019(2).
[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14E17A9-B971-4AC5-8E90-542939D4AFF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