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松
初中階段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對自己有準確的認知,及早規劃未來成長發展路徑,有助于我們把準目標,篤學敏行。
暢想生涯規劃,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就是心智的天賦。大千世界,五彩繽紛,我們看見運動健兒叱咤賽場為國爭光,藝術大師偷天妙手譜寫華章,科學巨匠奇思妙想探索宇宙真諦。在這個世界上,大多數取得巨大成功的人都是用自己的辛勤努力去尋找和兌現自己的“天賦”,在適合自己的崗位上干著自己擅長的事,從而做出不平凡的業績。著名籃球運動員姚明利用自己的身高優勢成為世界籃壇的“東方巨人”,短跑運動員蘇炳添在東京一飛沖天成為第一個站上奧運會男子百米決賽跑道的“黃色閃電”。試想一下,如果讓蘇炳添去打籃球而讓姚明去練短跑,可能他們都無法取得現在的成就。正是因為他們都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項目,才成為璀璨的巨星,這其中就蘊含著天賦的力量。
如果說身體的天賦(如姚明的身高)是肉眼可見的話,那么心智的天賦就需要我們耐心去尋找。心智的天賦是什么呢?我們發現有的人長于邏輯、思維縝密;有的人善于言辭、出口成章;有的人富有想象、不拘一格;有的人長袖善舞、八面玲瓏……每個人在心智層面都有各自擅長處理的信息,這就是心智的天賦。我們現在學習的每一門課,將來大學學習的各種專業,走上社會之后從事的五花八門的工作,如果都能和我們自身的天賦相結合,那么就一定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實心理學家在半個多世紀之前就開展了這方面的研究,美國心理學家霍蘭德提出的職業興趣理論被社會廣泛關注。他認為一個人的性格和他所從事的職業有著密切關系,如果一個人做著自己喜歡并且擅長的工作,就更容易取得好的成績,并且自己也會感到輕松愉快。霍蘭德研究發現,人的職業興趣大致可以分為六種類型:社會型、企業型、常規型、現實型、研究型、藝術型。具體而言,社會型的人喜歡與人打交道,關心社會問題,希望幫助別人,很多教師、咨詢人員都屬于這種類型;企業型的人往往追求權力權威,具有領導才能,富有冒險精神;常規型的人喜歡按規章制度辦事,有條不紊,細心、謹慎,這類人可能比較適合從事秘書、會計或者行政方面的工作;現實型的人最主要的特點是動手能力強,喜歡從事實際操作性強的工作,更喜歡與“物”打交道而不太喜歡和“人”打交道,工程師、技術工人當中這種類型的人比較多;研究型又稱探索型,這類人往往更喜歡抽象思維,擅長邏輯和推理,對數據較為敏感,科研人員大多都是這種類型;藝術型的人通常都很有個性,與眾不同,善于表達,富有創造力和想象力,很多作家、藝術家都是這種類型的人。
這些類型本質上沒有好壞之分,只不過是我們每個人感興趣的點和擅長的方向不太一樣,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天賦。我們可以從現在開始就慢慢地找尋自己“天賦的密碼”,發現我們感興趣的學科,探索未來的專業甚至將來理想的工作,將我們的興趣和特長相結合,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中學的學習豐富多彩,各門學科都陸續展開,這其中既有語文、歷史這些充滿人文關懷的學科,又有數學、物理這樣強調邏輯思維的學科,還有化學、生物這樣探索自然世界的學科。在學習中發現自己的興趣和特長,看一看自己是更喜歡數據和邏輯,還是更喜歡動手和實驗,抑或更喜歡語言和思辨。留意自己的每一次好奇,記住自己的每一次閃光,天賦的謎底就一定會慢慢地展現。
尼采說:“離每個人最遠的,就是他自己?!彼?,尋找自己天賦的密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這將是一段漫長而有趣的旅程。發現你自己,尋找你自己,最后成為最好的自己,你準備好了嗎?
(作者為心理學博士,現任教于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