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德清
中小學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素在于教師的專業素養發展,優質的課堂教學則是體現教師專業素養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中小學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引領教師將“樹立教學新理念,把準課堂教學新方向”作為教育長遠發展規劃的戰略性工作,受到了各級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
在實踐中,課堂教學評比是選拔教師的重要途徑,更是引領一個區域范圍內的教師、學校邁向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風向標。優質課評比既能充分調動教師積極投身教育教學研究的內驅力,也能在評比過程中探索教育教學規律、總結教育教學經驗,有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推動教師隊伍建設。因此,優質課評比成為教育主管部門選拔優秀教師、引領區域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抓手和發力點。
在實踐中,課堂教學評比因其標準多、維度多、視角多、受評價者的主觀影響多等因素,會造成參賽者與評委間因不同的理解而顯現出不一樣的價值認同。
對優質課參賽選手來說,他們往往代表著某一區域范圍內的最高水平,具有很強的代表性、示范性。如果評委出現“誤判”,不但會讓優質課評選出現不公的現象,還會讓參賽教師迷失課堂教學的價值取向,進而影響到周邊更多教師對課堂教學的理解。
課堂教學是一個復雜的認知過程,其內涵極為豐富,外延甚是寬泛,涉及內容更是包羅萬象。在實踐中,評委一般都會把自己的經驗和見解融入優質課評比之中。那如何甄別教師課堂教學的優劣?如何起到正確的引領作用?這里面主要涉及評價標準、評價依據等問題。
一、堅持反映時代要求是優質課評比的重要視角
課堂教學作為黨的教育方針和教育思想的具體實施陣地,體現著國家意志。
面對經濟、科技的迅猛發展和社會生活的深刻改變,課堂教學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目前,教育正處于小初高課程的轉型期,是新老課程交替年、并行年。近年來,《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不斷更新,逐步細化教學改革方向和評價改革重點,對課堂教學評價該堅持什么樣的“尺子”有了更為清晰的答案。
以信息技術學科為例,2013年起開始實施的《基礎教育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12版)》,強調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而當前的課改方向則要求堅持立德樹人的課程價值觀,課程內容體現時代性,強調培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新課標引領下的信息技術優質課,已不再是知識與技巧的簡單傳授,而更加需要注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新時代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需要啟發與引導并用,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把問題與任務結合起來,把評價與指導聯結起來,提高學生的認同和反思能力,變“灌輸式”教學為“對話式”教學,從“知識本位”走向“素養本位”。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不再是重結果、輕過程的教學模式,為了追求高效課堂,把“捷徑”直接給予學生,應該在課堂教學中把探究的時間、思考的時間留給學生,把一次次思維火花閃耀的機會留給學生,把形成學科核心素養的契機留給學生。
因此,評委所持的理論觀點要與時俱進,要體現時代特征。唯有關注教學改革,關注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需求,關注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才能給予課堂教學最公正的評價,才能引導教師開展有溫度、有厚度和有辨識度的教學活動。
二、堅持科學論證是優質課評比的另一重要依據
當前的課改方向強調,課堂教學需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貼近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實際,充分反映學生的成長需要。鼓勵教師開展情境化教學,在實踐層面,教師對此積極響應。一時間,信息技術教學實踐活動中,創設故事情境、實施項目化教學已成為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特別是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一種新常態。
為了更好地發揮情境化教學的優勢,在情境的創設上,教師們積極寫劇本、編腳本、選角色,下足了功夫。在各類信息技術優質課評比中,基于項目式的情境化教學開展也不乏精彩的創意。
然而,在這背后,課堂教學的本真卻開始走偏。課堂上,學生只是機械地、簡單地去完成一些任務,做好一些“動作”,卻沒有被賦予思想。
生動熱鬧的課堂失去了學科的靈魂,這個“魂”就是三維目標中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信息素養目標中的“計算思維、信息社會責任”。
因此,評委要堅持科學論證,堅守學科素養底線。課堂教學要從需求出發,既要關注到知識與技能層面的內容,更要關注到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提升及信息社會責任感的增強。唯有將認識與情感相結合,讓思維與形象相統一,學生才能在感悟體驗中全面發展身心,追求本真的信息技術課堂方能豐滿而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