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莉
在大數據、智能化時代,教師應該合理地將科學技術與課堂相結合,及時對課堂進行創新,幫助學生設計出一套適合他們自身學習的方法。在“雙減”政策的影響下,教師需要在原有的教學模式基礎上加以改變,設計出符合學生學習習慣的教學方法,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這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有著很大的幫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避免與傳統課堂相似,要將課堂還給學生,注重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微課與課堂相結合,提高小學英語教學效率
在新時代背景下,學生日常接觸的事物、知識是非常信息化的。因此,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與教學相結合,提高學生對課堂的興趣。通過將微課與課堂相結合的模式,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系統分析,了解每個學生對知識點學習的不足,進而方便教師對知識掌握有問題的學生進行輔導,提高學習效果。
例如,在“How can I get there?”這一單元學習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設計趣味動畫,將課本中的內容進行形象再現。學生根據動畫中人物所讀的post office、cinema等單詞,了解其正確發音,并且通過趣味動畫加深這些單詞在大腦中的印象,避免發音出錯,這無形中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改正了學生自己原來的錯誤發音,使他們對英語知識的學習在不知不覺中有了提高。
二、小組合作展開教學,調動學生學習自主性
小學階段,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發展處于最為迅速的時期。因此,教師要注重學生的英語學科素養培養和心理發展,不能只注重成績。小組合作是增進學生感情最為重要的手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的興趣、性格進行分組,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完成試題或者回答問題。
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上學方式進行分組,把上學方式不同的學生分到一個組,然后請小組成員依次回答“How do you go to school?”這個問題。通過小組成員不同種類上學方式的回答,學生可以學習到不同交通工具的英文發音。小組合作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
三、游戲教學融入課堂,提高英語課堂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是學生對新知識非常好奇的一個階段。因此,教師應該合理地利用學生們的好奇心進行英語教學,把英語課堂打造成一個非常有趣、生動的課堂,而不是像以往的傳統課堂那樣,學生只會被動接受知識的輸入。教師可以把課堂與游戲相結合,這樣學生在上課的時候就可以感受到課堂是一個輕松的地方,真正做到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
例如,在學習subway、bus等單詞時,教師可以進行單詞游戲教學,對學生進行分組,每一個小組成員都代表著一個不同的字母。由教師出題,教師說中文,學生思考英文,有序地把單詞排列出來,這種教學方法與以往死記硬背的教學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也鍛煉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雙減”背景下,我們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素養。一線教師應該要學會合理地設計和創新教學方案,探索出一套比較適合小學生的教學方法。在學生的學習中,教師應該及時地對學生進行錯誤糾正和知識點補充,幫助學生不斷地吸收知識,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規律,不應該好高騖遠。相信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生會成長得越來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