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軍輝 眭春發
丹陽市新區實驗小學始建于1996年。從2012年首批江蘇省百所E學習試點學校到2020年江蘇省智慧校園示范校,學校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引領下,合著智慧時代的節拍,依托省教育信息化重點資助課題“云環境下小學生學習力培養的行動研究”,不斷加大經費投入,構建了課堂教學、教師教研、學生學習、教學管理和評價、家校溝通、學校安全管理一體化的智能校園環境,實現教育管理標準化、精細化、智能化和教育決策科學化,取得了智慧校園建設的階段性成果。
一、建設智慧校園新環境,營造“真”時空
學校堅持“生活教育”理念,著力打造智慧校園文化,為教師授課、學生學習、同步課堂提供優質資源管理,支撐教師備課、上課和學生學習。
硬件先行 校園中處處流淌著濃濃的智慧氣息,如人臉識別自動測溫系統、互動觸控屏、電子班牌、朋朋創客實驗室、植物二維碼等。網絡中心配備了專業級核心交換機、6臺網絡服務器、獨立的網絡防火墻以及負載均衡設備;做到了千兆光纖進校園,百兆以上光纖到桌面;無線網絡全覆蓋,保障學校信息系統安全。教師人手一臺辦公筆記本電腦,學生電腦665臺,基本實現了智慧辦公和學習。
軟件優選 隨著智能手機技術的成熟和普及,利用企業微信號平臺的搭建和開放式第三方應用簡道云的嵌入,采用了手機定位拍照與指紋機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日常考勤,每天后臺自動匯總。搭建了文明班級檢查評比應用模塊,還在社團報名考核、學生學業成績評定、班級直播課堂、家校溝通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嘗試,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針對教學實現基于大數據的電腦排課、均衡分班,建立動態教學質量跟蹤系統。
二、開啟智慧學習新樣態,引領“真”發展
學校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提升教育信息化能力、服務課堂教學改革為著力點,不斷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全方位、立體式提升。
開發教學資源,實施智慧教學 學校不斷開發課程資源,“學正云”平臺涉及課前、課中、課后3個不同的學習階段,完成各類導學單3908份,上傳微課729節。學校不斷強化師資隊伍建設,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開展微課教學案例研究、“E課堂”教學研討、智慧教育課堂研究。
創新課堂范式,實施個性化教學 學校通過課堂教學實踐,摸索研制出“云環境下的學習力課堂”教學范式;教師選擇資源下發給學生,使學生的學習從課前、課中到課外,從被動地學會知識走向學會主動學習;學生根據學習材料的特點及自身需要,自主選擇個性化的學習方法,掌握學習技巧。
智用教學策略,實施高效教學 教師定時推送錯題集幫助學生復習鞏固舊知,學生不斷修正學習動機和目標,合理管理與調節當前的學習狀態。通過“學正云”平臺聯動家校,構建開放、個性化的教學新環境,使學習變得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開展多維評價,實施精準教學 云環境下,學習評價方式從原有單一的教師評價逐漸向生生評價、人機評價轉變。學校設置了“學習力課堂”教學評價表和課堂觀察表,從樂學、學會、會學、樂教、教會、會教6個角度,從學習行為、學習效果、教學行為、教學效果4個視角進行評價。通過平臺的大數據統計功能,對學生學習的全過程形成動態評價,幫助教師精準把握學生的學情。
三、開創智慧特色新格局,擁抱“真”生活
學校的信息工作始終秉承“以人為本”的原則,堅持提高學生信息素養、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育質量,提升育人水平。
學生素養在發展 在第十八屆江蘇省青少年機器人大賽小學組FLL機器人挑戰賽項目中,新區實小學生代表隊獲江蘇省二等獎。在第十九屆江蘇省青少年機器人大賽小學組FLL機器人挑戰賽項目中,新區實小學生代表隊獲江蘇省一等獎。
教師能力在強化 在“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中,學校教師有11人次獲評部級優課,10人次獲評省級優課。在鎮江市信息化教學能手比賽中,6人次獲一、二等獎。“云環境下的教與學的研究”在鎮江市教育技術研究成果和教育信息化優秀案例評選中獲獎。
學校影響在提升 學校教學質量近幾年也在穩步上升,20多次承辦國家、省、市各級信息化專項研討活動,向1000余位教師展示云學習課堂,并對兄弟學校教師進行云教育培訓。中國信息協會、教育部國家語委中國語言智能研究中心等領導對學校“云環境下小學生學習力培養的行動研究”予以高度評價。學校先后獲得全國陶研先進學校、江蘇省實驗小學、江蘇省藝術特色學校等榮譽稱號。
近年來,丹陽市新區實驗小學在智慧校園建設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但在基于物聯網的應用場景方面還亟待大膽嘗試,將智慧校園向深度和廣度推進,繼續堅持著眼于“高質量、高品位、數字化、有特色”的辦學方向,搶占教育制高點,全面推進現代智慧學校的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