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志華
學生的學習離不開作業,但作業對部分學生來說往往不是學有所進的欣喜,而是苦不堪言的負擔。“雙減”背景下,為學生的學業減負提質已成為學校教育的一個新課題。我們在探討這一課題時,首先想到的是創新家校作業形式。作為數學教師,我嘗試把數學作業與心語日記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效率。其次是增進家校溝通交流。要讓更多的家長參與到學校教育中,一來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二來給教學出謀劃策,為學校特色發展建言獻策。
一、主動交流,形成共識
心動不如行動,教師與家長交流要主動。于是,我把寫數學心語日記的想法與家長進行了交流。一部分家長表示贊同,覺得寫數學心語日記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還能提高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有助于他們寫作水平的提高,可謂是一舉多得。另一部分家長則表示反對,他們認為,班上部分學生的數學成績本就不好,如果再讓他們去寫數學心語日記,弄不好會適得其反,讓其產生厭學情緒。
交流就是把窗戶打開,讓陽光進來。聽了正反兩方家長的意見,我覺得他們說得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我還是順應了大多數家長的意愿,嘗試著心語日記的應用研究。為了激發學生對心語日記的興趣,我并沒有立馬讓他們去寫,而是從“說”上下功夫,先做好一些鋪墊。只有會說了,才有可能會寫,這一想法得到了大多數家長的贊同與支持。
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呢?一是在教學新課時,讓學生多說自己對新知識的理解;二是在解決問題時,讓學生多說自己簡便而有效的解題思路;三是在討論交流時,讓學生多說自己的奇思妙想;四是在訂正作業時,讓學生多說為什么要這樣訂正。在交流過程中,教師要抓住一切有利時機,重視對學生進行“說”的訓練,達到以說促思的目的,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創新潛能,使更多的學生在不同層面上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
在培養學生想說、敢說、愛說和會說的同時,班上的學風也有了明顯的改善,越來越多的學生愛上了學習。在與家長的交流過程中,他們不斷地向我展示學生在家時的狀況:“老師,我告訴你一個秘密,最近,孩子回來會主動跟我交流了。”“最近一段時間,孩子做作業時,問的問題變少了,正確率提高了。”“我驚喜地發現,孩子現在越來越喜歡學習了,改掉了貪玩的壞毛病。”……
二、家校合力,攜手共育
家校攜手,架起了家校合作育人的橋梁,增進了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信任與了解。同時,我也收獲了很多有價值的信息,為教學改革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明晰了工作方向,獲得了很多支持與幫助。
當我第一次布置心語日記時,班上的學生恰似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一臉迷惘。但出于好奇,大家還是想要試一試。第二天早上,我就收到了學生發來的“第一代作品”。在這些作品中,我發現了一些令我意想不到的問題:有的學生只寫了幾句話,有的學生干脆從上課寫起,一直寫到下課。面對這些不盡如人意的作品,我沒有氣餒,認為學生第一次寫心語日記,有點迷茫,也算正常。
同時,教師也可以嘗試心語日記的寫作。一要精心準備,做到腦中有綱(標準)、目中有人(學生)、胸中有數(差異)、手中有法(技巧);二要家校攜手,家校協同能增進教師對學生的了解,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引導,而家長則能在與教師的交流中更新教育理念,逐步學會和掌握科學育兒的方法。
只有家校積極聯動,才能形成育人合力,讓數學學習也像語文課那樣充滿詩情畫意般的美麗,令學生心馳神往。
三、多維互動,有效延伸
兩個星期過去了,我很欣慰地收到了學生的“第二代作品”。在這些作品中,我驚喜地發現,一部分學生有了明顯的進步,但還有一部分學生的作品仍不理想。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寫出有一定質量的心語日記,我又在班上進行了進一步的指導和引領,并號召家長通力協作,于是,學生的優秀作品不斷地涌現出來。
例如,小奧寫下一篇紅色心語日記《尋訪紅色足跡,陶冶愛國情操》。日記中,小奧一家四口要去參觀聶榮臻紀念館,路程12公里,他們用手機在網上租車。甲店:總價打八八折,三公里內不收費,超過三公里后每公里收費3.2元。乙店:五公里內不收費,超過五公里后每公里每人收費0.8元。小奧經過計算發現,選擇甲店要花費(12-3)×3.2×88%=25.344(元),選擇乙店要花費0.8×4×(12-5)=22.4(元),很顯然,選擇乙店更劃算。
人的活動如果有理想的鼓舞,就會不斷取得成功。這是小奧第一次寫心語日記,而且還要突出愛國主義教育這一主題,有很大的難度,但她在我的鼓勵下,不畏艱難,最終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令她沒有想到的是,這篇心語日記竟在全國第八屆“數學小發現”征文比賽中獲了一等獎,原文已發表在今年的《數學小靈通》第一、二期上。收獲了意外驚喜的小奧,對自己的學習充滿了信心。這篇心語日記的成功,既有小奧的思考與智慧,也有家長的引導與付出,軍功章上有小奧的一半,也有家長的一半。
家長積極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能為學生的心語日記提供源頭活水,不斷增添學生創作的動力。教師在與家長的交流過程中,及時引導并提供一些賽事信息,為學生的成長搭建更多的展示平臺,給心語日記注入了新活力。透過心語日記,我們發現家校積極配合,能內化學生的修養,讓他們在精神上受到洗禮,在思想上得到熏陶。這是家校協同育人的有效體現,也是落實“雙減”政策的有力見證。心語日記的應用研究必將給學生的成長烙上生命的底色!
創新家校作業形式,一是改變了傳統意義上的分科教學,實現了學科之間的跨界整合;二是順應了學生的學習成長規律,能夠幫助他們茁壯成長;三是凝聚了家長與教師的智慧,將教育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化。
教育需要家校在理念上融合、目標上統一、方式上交匯。家庭和學校之間建立協同共育的良好關系,有利于增強家庭教育功能,有利于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更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發展。讓家庭與學校手牽手,家長與教師肩并肩,一起努力,一起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