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24日,美國得克薩斯州一所小學突發槍擊事件,截至目前已造成至少21人死亡,其中大部分人是小學生。雖然美國許多人呼吁立即采取行動,但是,在一個人均持有1.2件武器的國度,控槍改革始終無法觸及最深處。拿起槍的,與被瞄準的,都是美國的下一代——青少年。在多起校園槍擊案的陰影中,“美式噩夢”,正在輪回。
19名兒童喪生 槍手身份曝光
原本平靜的上學日,被槍聲擊得粉碎。美國得克薩斯州烏瓦爾德市羅伯小學,突陷危難。19名小學生和至少1名教師,死于槍口之下,永遠無法再翻開課本的下一頁。而闖入校園肆意殺戮的槍手,年僅18歲。兩名執法消息人士告訴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嫌疑人持有一把手槍、一把 AR-15突擊步槍和大容量彈匣。
據爆料,槍手在前往事發小學之前,先對自己的祖母開了槍。其祖母已被送往得州第二大城市圣安東尼奧接受醫治,“目前有生命體征,仍在堅持”。得州州長阿博特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該事件嫌疑人系當地18歲男子薩爾瓦多·拉莫斯,已經死亡。其很可能是被警方擊斃的,或系單獨作案,目前未發現其有同伙。
關于此次槍擊案的細節,得州公共安全部發言人奧利瓦雷斯說,槍手“一進入學校就開始向兒童、老師開槍,無論誰擋他的路,他都開槍。”槍手、嫌疑人拉莫斯在烏瓦爾德高中上學。一名女性對美媒披露,她和拉莫斯曾是同學,“我和他一起上了數學課”“他在課堂上很安靜”,但她不太熟悉他。
美國總統拜登就該槍擊案發表講話,他形容這起校園槍擊事件是一場“大屠殺”,呼吁全國為受害者祈禱,并質問道:“我們什么時候才能站起來,反對槍支游說團體?”他表示,必須向美國的每一位民選代表(議員)明確表示:“是時候采取行動了”。 拜登下令美國降半旗,直到當地時間5月28日日落,“以示對受害者的尊重”。
槍案重演歷史?與多案相似? ? 發生在烏瓦爾德市羅伯小學的悲劇,成為美國近十年來最嚴重的校園槍擊案。上一次同類事件,是2012年康涅狄格州紐頓市的桑迪胡克小學槍擊事件。當時,至少27人死亡,其中20名是兒童。而得州另一所學校圣達菲高中,2018年也曾發生大規模槍擊,造成10人死亡,10人受傷。事實上,此次羅伯小學槍擊案,距紐約州布法羅市一處非洲裔社區附近13人傷亡的大規模槍擊事件發生,才短短10天。
縱觀幾起事件,不難發現有一些共同點:一、槍手均為青少年,剛成年或成年不久。二、槍手均系預先謀劃,準備充足。三、槍手深受網絡影響。無論是羅伯小學、布法羅市還是圣達菲高中槍擊事件的槍手,都曾在疑似所擁有的社交媒體賬號上發布過反社會,與槍支暴力等有關的言論、圖像等。四、槍手性格特點存在類似之處。這些槍手雖然年紀小,破壞力卻極大。但是,幾起事件中,槍手家屬或身邊人事后往往表示,從不認為他們“熟悉的人”會做這樣的事。一些受訪者給槍手打上的性格標簽,多有類似。常見的有“安靜”“孤僻”“話不多”“獨來獨往”等。
犯案率激增 噩夢為何循環?
得州這次校園槍擊案,就發生在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發布槍擊事件調查報告的后一天。報告顯示,從2020年到2021年,美國的“活躍槍手”案件增加了52.5%;而從2017年到2021年的四年間,增加了96.8%。截至5月24日,美國“槍支暴力檔案網站”的數據統計顯示,美國今年已發生212起大規模槍擊事件;約10天前的統計顯示,2022年來美國已有15840人命喪槍下,13017人受傷。
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中規定,“人民持有和攜帶武器的權利,不得予以侵犯”。正是這一條,讓這個國家陷入了長久的噩夢循環。
槍擊案發生——譴責槍擊——社會大辯論——推動立法——無法通過——槍支暴力繼續——槍擊案發生,無論曾經還是現在,無論拜登還是其他美國總統,都未能破除這個存在已久的“怪圈”。最終,還是心碎的美國民眾承受了一切。
(綜合中新社訊、中青網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