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聰,王志波(通訊作者)
(1.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六〇醫院 淄博醫療區體檢中心,山東 255300;2.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六〇醫院 淄博醫療區放射科,山東 255300)
乳腺腫塊是乳腺疾病常見的體征,并且近年來隨著女性生活壓力不斷加大,乳腺惡性腫塊檢出率也不斷增加。提高乳腺疾病診斷準確度,能預防病情惡化和延誤,避免對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1]。臨床對于乳腺腫塊診斷方式較多,例如X線攝影檢測、細針穿刺病理檢查、彩超、多層螺旋CT等等,而病理診斷需要高度病理特征方可進行。CT診斷惡性腫塊、良性腫塊的費用昂貴,X線攝影檢查容易受到設備影響,導致準確性和靈敏度有差異,且具有輻射性[2]。彩色超聲檢查是采用探頭對乳腺病變情況進行顯示,對于乳腺病灶形態直觀分析,同時還能觀察邊界、大小等,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在乳腺癌X射線診斷中,病灶形態不規則,呈現高密度影以及密度不均勻,而內部存在鈣化是診斷乳腺癌的主要依據,但是該項檢查存在局限性。超聲檢測具有價格低、無輻射等優勢,能顯示全方位病灶,適用于多數患者,具有可重復性好、實時高效等特點[3]。本文探究彩超診斷乳腺腫塊良惡性的臨床價值及影像學特征分析,具體內容見下文。
本次研究對象為乳腺腫塊患者,共200例,按照隨機抽簽方式分組,每組100例,研究起始時間在2019年6月,終止時間在2021年6月。納入標準:①在觸診時發現乳腺腫塊;②穿刺后病理檢查確診為惡性腫塊、良性腫塊;③患者自愿參與研究。排除標準:①伴有其他惡性腫瘤;②腎、心臟等功能障礙。
觀察組平均年齡 46.52±2.85(22-71)歲,病程 5個月至6年,平均病程(3.21±1.32)年;乳腺腫塊位置:左側60例占比60.00%、右側30例占比30.00%、雙側10例占比10.00%;對照組平均年齡46.39±2.78(23-71)歲,病程 6 個月至 6 年,平均病程(3.48±1.52)年;乳腺腫塊位置:左側 61例占比61.00%、右側30例占比30.00%、雙側9例占比9.00%。兩組基線資料比較,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應用乳腺機診斷。首先,告知患者清潔乳房,在月經后4天左右檢查,患者取站立位。對參數進行設置,電流在50mAS-200mAS之間,電壓在22KV-35KV之間,全自動曝光,取乳腺多個切面影像,對病灶形態、病灶數量進行分析,同時還要分析病灶邊緣、異常血管等等。
觀察組采用彩超診斷。應用本院提供的彩超診斷儀器(儀器型號為西門子ACUSON S2000型),檢查時用9L4探頭。患者取仰臥位,顯露乳房后指導患者高舉上肢。將耦合劑適量涂抹在患者乳房,然后直接探查掃描,從患者乳腺外上象限直至外下象限,再從內上象限直至內下象限,最后為患者乳暈。為構建腫塊取立體結構,取縱切、橫切以及側切面實施探查,觀察乳腺回聲、乳腺結構以及乳腺層次等等,對乳腺腫塊的大小、直徑、腺體包膜、邊界、回聲進行探查,分析腫塊周圍組織血流和腫塊內部血流情況。探查患者淋巴結是否腫大,若乳腺伴有腫瘤,需要將探頭對準病灶實施探查,分析患者彩超血流顯像疊加影像,進一步進行明確。檢測患者患側胸外側動脈、健側的血流動力學參數,選取穩定頻譜波3個,取平均值,包括阻力指數以及搏動指數,同時還需要對舒張末期血流速度、最高血流速度的比值進行觀察。
將兩組各項指標進行比較:①良性腫塊檢出率(炎性包塊、乳腺增生、乳腺纖維瘤、囊腫、乳頭狀瘤)、惡性腫塊檢出率(導管內癌、乳頭狀癌、髓樣癌、小葉原位癌、浸潤性癌);②腫塊的影像學表現;③診斷靈敏度、特異度、準確性。
觀察組良性腫塊檢出率51.00%、惡性腫塊檢出率39.00%顯著高于對照組良性腫塊檢出率20.00%、惡性腫塊檢出率16.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診斷結果的對比(n;%)
觀察組和對照組在良性腫塊影像學表現對比中,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在惡性腫塊影像學表現比較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腫塊的影像學表現(n;%)

續表2
觀察組靈敏度90.00%、特異度91.00%、準確性90.00%高于對照組靈敏度46.00%、特異度71.00%、準確性36.00%(P<0.05)。如表3所示。

表3 對比診斷靈敏度、特異度以及準確性(n;%)
乳腺腫塊為常見疾病,依據病情嚴重程度可以分為惡性和良性,其中惡性乳腺腫塊為乳腺癌,具有較高的發病率。近年來臨床接診乳腺癌患者不斷增加,呈現年輕化趨勢,乳腺疾病需要早期發現[4-5],給予患者針對性干預,防止病情延誤。因此,認可度高、準確度高、無創、應用廣泛的檢查方式為臨床研究重點。乳腺癌診斷具有多種檢查方式,例如臨檢、鉬靶、超聲等,但是目前導致乳腺腫塊的病因尚未明確。研究認為乳腺腫塊危險因素具有一定規律,家族遺傳史為其危險因素之一,隨著女性年齡增長,發病率也不斷增加。乳腺腫塊臨床表現主要包括:①首次診斷時具有乳腺腫塊,其邊緣不規則;②乳頭凹陷;③乳頭具有血性液體溢出;④乳腺皮膚具有小點狀凹陷;⑤酒窩征。
隨著醫學技術不斷進步和創新,醫學影像學檢查在臨床廣泛應用,部分醫院應用問卷調查診斷方式發現,彩超檢查為第一位,其次為X線鉬靶檢查或者CT檢查,影像學檢查具有較高的認可度。例如高PRF、四維彩超、三維彩超能對血流情況、細小組織病變良好顯示,為疾病確診發揮一定作用[6]。其他診斷方式如X射鉬靶檢查,由于圖像主要反映病灶外形輪廓,對檢查內部結構顯示欠佳,對乳腺偏小的患者或合并乳腺增生的情況不容易診斷,容易出現誤診漏診的情況,對致密性乳腺存在的病變判斷能力較差,對導管內病變分辨率也不高,需要借助彩超或者磁共振等檢查進行確診。另外,檢查時需要夾緊乳腺進行投照,會使患者產生不適的感覺,且對人體有放射性損傷。多層螺旋CT因診斷費用較高,患者難以接受。多數乳腺腫塊患者一般采取醫生觸碰或者紅外線掃描方式,觸診主要是對女性乳腺凹陷、乳腺溢液情況進行分析,檢查女性患者乳房腫塊情況等,對女性患者雙乳一致性和位置進行分析;紅外線掃描中主要是對女性腫塊病變組織吸收紅外線情況進行觀察,從而判定其有無乳腺腫塊情況發生。但是由于多種因素影響,上述診斷方式應用受到限制。目前超聲檢查在臨床廣泛應用,且效果顯著,其具有較高的軟組織分辨率,具有無壓迫、無輻射等特點,不會對人體機體造成損傷,具有可重復、操作便捷等優勢,能對人體病變部位實際情況充分顯示,同時還能檢測人體周圍血流、病變部位的信號形態分布。彩超診斷費用低廉,無輻射,操作簡單,采用探頭能對乳房直接接觸,對組織病變情況進行探查,對微小異常病變具有較高的分辨率,并且能對乳腺腫塊的位置、形態、具體邊界進行觀察,同時還能對動態血流參數功能進行探查,從而對乳腺腫塊準確定性。常規超聲主要通過二維圖對腫塊邊界、形態大小、性質特征、內部回聲進行觀察,但是受到客觀因素和人為因素的干擾,容易導致漏診率、誤診率增加[7-9]。高頻彩超具有操作簡單、分辨率高、圖像清晰等優勢,三維成像能對微小腫塊進行觀測,明確病灶邊界,不會受到腫塊厚度以及腫塊種類的影響。早期惡性腫瘤血流信號不突出,容易誤診為良性病變[10],且不同性質病變存在不同回聲,具有不同的界面。惡性病變患者的血流信號豐富,血管具有明顯異常情況,走向無規律,而良性病變血管變化不明顯,這就是良性、惡性病變的區別。應用彩超診斷乳腺腫塊,同時搭配高頻9L4探頭,能對惡性乳腺腫塊以及良性乳腺腫塊通過動態血流和回聲等功能進行判定[11-12]。彩超是通過超聲波,根據不同組織的透過率實施超聲成像,從而鑒別人體組織情況,例如血流以及腫瘤等,具有較高的靈敏度。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良性腫塊檢出率(炎性包塊、乳腺增生、乳腺纖維瘤、囊腫、乳頭狀瘤)、惡性腫塊檢出率(導管內癌、乳頭狀癌、髓樣癌、小葉原位癌、浸潤性癌)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在惡性腫塊的影像學表現比較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性高于對照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性,差異顯著(P<0.05),由此證明彩超診斷具有較高的靈敏度、特異度和準確性。但是本次研究中彩超也存在誤診情況,其中惡性腫塊誤診率較高,可能和惡性腫塊形態不規則、粗糙、邊界模糊、邊界回聲不規則、強回聲有關,這些異常現象和腺體纖維組織呈現反應性增生、腫塊浸潤性相關,診斷時需要重視[13-15]。
綜上所述,彩超診斷乳腺腫塊良惡性具有顯著的臨床價值,值得進一步推廣與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