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佳妮,丁付兵,司貴寶,韓榮蒼,孫如英
(臨沂大學 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山東 臨沂 276000)
無線通信技術快速發展,各種通信制式應運而生,在無線終端設備上常常需要支持不同的通信協議。為降低硬件成本,能夠兼容多個工作頻段的寬帶天線很受青睞。在電磁干擾中為同時執行雷達、電子戰和通信的電子功能,要求天線能夠覆蓋各種無線電頻段。因此,設計寬頻帶圓極化微帶天線具有重要的意義。圓極化(Circular-Polarization,CP)波在無線通信中也比線極化波更有優勢[1]。首先,圓極化波可由任意極化天線接收;其次,圓極化波入射到對稱目標上極化旋向發生逆轉,因此在無線通信、衛星導航時能抑制雨霧干擾,并且具有更好的抗多徑反射[1]性能。所以,在無線通信系統中寬頻帶圓極化天線往往更受關注。
對于圓極化微帶天線,實現寬頻帶的天線結構基本上分為3 種:寬縫隙結構[2-3]、單極子結構[4-5]和貼片結構[6-7]。后2 種結構屬于雙向輻射天線,天線增益受到結構的先天限制,不易實現高增益。本文采用單向輻射的貼片結構。在這類天線中實現圓極化的方案基本分為2 類,一類是單點饋電型,一類是多點饋電型[8]。單點饋電型圓極化微帶貼片天線的饋電網絡往往比較簡單,要實現寬帶工作特性,一般采用多層堆疊結構。但這類天線的結構參數較多,貼片的層數、尺寸和各層介質的厚度都是影響天線性能的關鍵指標,設計復雜度高。對于多點饋電型圓極化微帶天線,饋電網絡往往采用正交耦合器,容易實現寬頻帶設計。本文采用的饋電網絡采用威爾金森功分器,其帶寬接近100%,完全滿足一般寬帶功率分配的需要;但是常規的差分線移相器帶寬受限于均勻傳輸線對頻率的依賴性,一般在10%左右,與威爾金森功分器的帶寬很不匹配。
本文的主要創新點是設計了一款寬帶移相器,并與功率分配器相級聯構成了一套寬帶正交耦合器。在饋電機制上,采用L 型饋電結構。這種結構引入容性耦合饋電機制,克服了傳統的探針饋電結構感抗過大的缺陷,實現了良好的阻抗匹配。研究結果表明,該天線的阻抗帶寬達到41.3%,軸比帶寬達到了41%。
提出的圓極化寬帶微帶天線的幾何結構如圖1 所示,(a)為俯視圖,(b)為側視圖。該天線使用了三層高頻介質板,具體結構如下:饋電網絡位于最下層介質板上,其長×寬=75×75 mm2,兩輸出端口分別在正交的位置連接一套L 型饋電結構,饋電結構的水平部分放置在第二層介質板上,正方形輻射貼片置于頂層介質板上。第一、二層介質基板采用F4B-2 型高頻介質板,其相對介電常數εr=2.65,損耗角正切tanδ=0.003,厚度均為1 mm。頂層采用FR-4 型介質板,其相對介電常數εr=4.4,損耗角正切tanδ=0.02,厚度t3=0.8 mm。介質板之間的距離分別為h1=8 mm,h2=4 mm。

圖1 天線幾何結構圖
天線的饋電網絡由兩部分構成,一是采用1/4 波長傳輸線作為匹配器的威爾金森功分器,一是一個寬帶差分移相器。移相器的主通路是一個H 型多模諧振器,其兩端并聯有一對1/8 波長開路線和一對1/8 波長短路線,中間是一條半波長均勻傳輸線。該移相器在55%的工作帶寬(S11<-15 dB)內能夠實現90°移相[2],相位偏差僅3°。
采用ANSYS HFSS15.0 對天線進行了全波仿真和優化,仿真優化后的天線各參數的值見表1。衡量天線的主要技術指標呈現如下。在阻抗匹配方面,反射系數S11的仿真結果如圖2 所示,在2.45~3.69 GHz 范圍內,S11的值均小于-10 dB,阻抗帶寬達到41.3%。

圖2 S11 隨頻率的變化關系

表1 天線各參數的尺寸 單位:mm
如圖3 所示,該天線實現了較寬的圓極化軸比帶寬,從2.46 GHz 到3.69 GHz 頻段內的3 dB 的軸比帶寬為41%,體現了較良好的圓極化輻射特性。天線增益隨頻率的變化關系如圖4 所示,增益>3 dBi 覆蓋頻段大于阻抗匹配和軸比帶寬,具有典型的高增益天線特征,該天線在通帶內的最大增益達到了7.96 dBi(3.05 GHz)。

圖3 天線的軸比隨頻率的變化關系

圖4 天線增益隨頻率的變化關系
天線在中心頻率3.0 GHz 的輻射方向圖的仿真結果如圖5 所示。圖中分別畫出了天線在兩個正交面xoz與yoz 面方向圖。結果顯示該天線在+z 方向上輻射LHCP(左旋圓極化)波,高于其交叉極化RHCP(右旋圓極化)波20 dB 以上。

圖5 3.0 GHz 處天線的輻射方向圖
為了考察天線輻射場的寬帶特性,我們給出了2.5 GHz 和3.6 GHz 處輻射方向圖,分別如圖6 和圖7 所示,其在主輻射方向上均保持較好的圓極化輻射特性。

圖6 2.5 GHz 處天線的輻射方向圖

圖7 3.6 GHz 處天線的輻射方向圖
本文設計的左旋圓極化微帶天線,其工作帶寬覆蓋2.46 GHz 至3.69 GHz 頻段,綜合阻抗匹配、軸比特性和增益等主要指標,其相對帶寬超過40%,在寬帶無線通信系統具有很大的工程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