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級就是一個微型的小社會,學生最初的社會化就是在班集體生活中實現的。班級公約是學生在班集體這個微型社會里的生活法則,也是班級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班主任要從班級文化建設的視角出發,基于班級標識,提煉班級學生發展的關鍵詞,并以此為基礎形成班級公約。
【關鍵詞】班級文化;班級公約;生活法則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2)39-0043-03
【作者簡介】王曉波,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人民路小學(江蘇常州,213161)副校長,高級教師,常州市特級班主任。
新教育認為,“文化是活出來的”。教室文化也是如此,無論多么構思巧妙、令人眼前一亮的班名、班徽、班歌、班詩,如果師生沒有把那種精神“活”出來,那么,這間教室的文化意義就不會深遠。為了將一間教室的文化“活”出意義、“活”出精神,我選擇從挖掘班名內涵,制定班級公約和完善班級公約入手。
一、挖掘班名內涵,確定培養目標
我特地召開主題班會,組織學生討論班名的內涵。我們從生活中貓造型的物品聊到影視作品中塑造的各種貓的形象——從黑貓警長到叮當貓,從湯姆貓、Kitty貓到加菲貓,我們一起共讀繪本《活了100萬次的貓》《100萬只貓》……如果說選擇班名的時候,學生們對貓的認識和喜愛還停留在表面,那么在交流討論之后,學生們對貓這種既陌生又熟悉的生物的認知就更全面深入了。
我引導學生提煉關鍵詞來概括貓的特質。“優雅”是學生第一個提出來的,也是大家認可度最高的一個關鍵詞。學生說:“貓很優雅,也很安靜。”“貓很輕靈,走路沒有聲音,不會打擾到別人。”“人們把模特兒走的臺步稱為‘貓步’,這充分說明了它的優雅。”我把學生提煉的“優雅”“安靜”“輕靈”三個關鍵詞寫在黑板上,引導他們進一步理解字義、詮釋行為。最終,大家統一認知,認為“安靜”和“輕靈”可以統整到“優雅”中來。正好,班上的好多學生平時活潑好動,經常搗蛋,惹出了不少麻煩事兒,于是,“做一個優雅的人”就成了他們的階段追求目標。
隨著班級生活的徐徐展開,我們又提煉了“溫暖”“勇氣”“擔當”“夢想”“個性”五個關鍵詞。其中,“優雅”“溫暖”“勇氣”“擔當”“夢想”是培養目標。我想,對于學生的未來,我們也許無法做出精確的規劃,但可以有抽象的定向。至于“個性”,既是我對學生的祝福,也是我對自己的要求,我希望班級里的每一個人都能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成長為最好的自己。
二、組織研討對話,確定班級公約
“優雅”“溫暖”“勇氣”“擔當”“夢想”“個性”這些詞語對學生來說是抽象的,如何把抽象的詞語化作具體的、可操作的行動準則呢?我又一次組織了討論會。研討中,學生們圍繞“什么是優雅(溫暖、勇氣、擔當、夢想、個性)?”展開討論,在師生不斷深入的對話中,這些詞語逐漸“活”起來,慢慢地融入學生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學生冰冰在日記里記錄了這樣的一段文字——
溫暖是什么?
我想,溫暖如果有顏色的話,應該是金黃色的吧!金黃色總是閃亮亮的,照在蒲公英上,讓它茁壯成長;照在露珠上,熱乎乎的,驅散開一切陰霾。
溫暖的顏色閃爍在石頭和橙子的臉上,他們倆正在捉螞蚱呢!這個月,他們給我的溫暖最多,因為他們幫我抵擋了小涵的“欺負大軍”,盡管他們成績并不好,但我相信他們有足夠的擔當,給人以足夠的溫暖。
在學生對這些詞語的內涵有了深入的了解后,我和學生進一步討論:“什么樣的行為是優雅(溫暖、勇氣、擔當、夢想、個性)的?”學生們紛紛表達自己的觀點,最終,大家達成共識,形成并出臺了“貓國公約”。如“貓國公約”對“溫暖”的表述是這樣的:
同學碰到你,或者你碰到同學,不管有沒有錯,都要說聲“對不起”。
同學的東西掉落,請彎下腰幫他撿起來。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別人的事情幫著做。
用小小的貼心,為別人制造驚喜。
用自己的愛心,創造價值。
讓客人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如果有人要參觀我們教室,接待者要和他們握手,向他們作自我介紹,并致歡迎辭)。
外出活動,乘車時別打擾司機,下車要跟司機說“謝謝”。
外出活動結束后,要謝謝所有隨行的人及其他為我們提供幫助的人。
多鼓勵、贊賞并幫助那些暫時落后的同學。
在你的能力范圍內,做一個溫暖的人。
三、家校協同共育,完善班級公約
需要注意的是,班級公約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年級的上升和班級生活的延展不斷完善的。公約的落實,僅僅依靠一間教室的實踐是不夠的,它需要更多人的支持。為此,每確定一個培養目標,我都會給家長寫一封信,一方面是為了和家長達成共識,另一方面也希望家校在行動上達成一致。以下是我寫給全體家長的一封關于“擔當”的信。
做個有擔當的人
——致四(12)班全體家長的第40封信
親愛的貓爸、貓媽們:
周末好!
我們已經攜手走過了三年級,即將開始四年級的歷程。或許,今后還會一路走向五年級、六年級。既然我們要一同走完小學的歷程,那么,此刻,站在四年級的起點上,我們就不得不來理一理,并問一問自己:我們到底想要一個怎樣的孩子?因為我看到部分家長對孩子學習上的焦慮,已經帶給孩子一些負面影響。因此,我覺得很有必要和大家一起再明確一下“貓的國”的培養目標。
“貓的國”期待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優雅、溫暖、有擔當的人。三年級上學期,我們重點關注了“優雅”,著力培養孩子的文明禮儀,期待孩子做一個言談舉止優雅的人;三年級下學期,我們增加了“溫暖”,期待孩子成為一個溫暖的人;四年級上學期,孩子們的獨立意識越來越強,我們將培養的目標定位為“有擔當”。
“擔當”,百度上的解釋是承擔,擔負(任務、責任等)。我們要做的是學著放手,讓孩子自主承擔責任,或者說,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買單”,否則,他們永遠都長不大。關于“擔當”,我希望大家能在以下幾個方面互相配合:
一是及時記錄家庭作業。教師不再將每日作業要求拍照發班級群,班刊《藍泊灣》上也不再有“作業提醒”的相關內容。我們提倡孩子自行記錄作業,自己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如果孩子忘記記錄或者記錄不全,請不要幫孩子在班級群里詢問。解決的辦法有兩種:讓孩子自己電話詢問老師,或是讓孩子自己承擔不做作業的責任。你不可能永遠做孩子的保姆,那就試著解放自己吧。
二是孩子如果損壞班級公共物品或者同學的物品,建議讓他用自己的零花錢賠償。
三是如果孩子借閱學校或者班級的圖書及其他物品,請提醒他在規定時間內歸還。
四是從本學期開始,“貓的國”將嚴格規范孩子們的行為。如果值日生和值日班長的值日工作做得不到位,將“獎勵”一星期的時間學習如何規范值日;如果一周時間仍舊學不會,則繼續“獎勵”一星期,直到學會為止。
五是作為家庭中的一員,請讓孩子承擔1~2項家務,并天天堅持。責任與擔當一定是在實踐中養成的,而不是靠說教達成的。
暫時想到了以上這些,至于更多的內容,期待著貓爸、貓媽們和我一起觀察發現,幫助我們的孩子更好地發展。
需要說明的是,重點關注某個點,并不意味著不管其他點。我們在注重“擔當”的同時,也要兼顧其他方面。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急不得,躁不得,唯需我們共同努力。
你們的朋友:王曉波
×××年×月×日
教室,是一個微型社會,它需要形成自己的文化。而班名內涵的挖掘、培養目標的確定、班級公約的制定、家校的協同完善,就是在將班級文化一點一點地“活”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