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儀式教育的課程化,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小學班集體儀式課程要基于學生生活視野整體規劃,基于學生發展需要分類設計,基于學生成長節律階段安排,具體的實踐路徑包括日常生活歷練、主題活動喚醒、課堂學習培養、共同設計激發、有序反復強化。
【關鍵詞】儀式教育;儀式課程;育人價值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2)39-0050-02
【作者簡介】朱雪琴,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程開甲小學(江蘇蘇州,215228)觀音弄校區科教處主任,高級教師,吳江區德育學科帶頭人。
儀式是指典禮的秩序形式,是一種通過行為語言將個人或群體帶入某個特定情境的活動。班集體是一個以集體主義價值為導向的社會心理共同體,集體心理的統一性和社會成熟度綜合反映了集體主體性的水平。班集體儀式教育的課程化建構,通過主題引領下的系列化儀式活動,傳遞集體主義價值觀,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一、小學“班集體儀式課程”的整體建構
1.基于兒童生活視野的整體規劃
生命教育視野下的儀式課程,不是將儀式作為一種外在的思想或行為教化,而是強調其內在的濡化功能,即個體的文化適應過程。因此,在進行課程開發之前,教師首先要梳理小學的生活,結合實際情況,對儀式活動做整體的規劃。我校就從日常儀式、關鍵期儀式、傳統儀式、特別儀式和班級儀式等方面進行了課程的整體規劃。
2.基于兒童發展需要的分類設計
所謂兒童發展需要,是從成長、發展的角度認識兒童當前的成長,發現其生命成長過程中已經顯現出來的各種可能。兒童在不同年齡階段所表現出來的問題和發展的可能性是不同的,我們應對他們不同時期的成長需要高度敏感,在策劃組織活動時充分考慮兒童的真實需要。只有基于兒童需要的儀式活動才能發揮教育的作用。我校從兒童發展的需求出發,設計了班級儀式、關鍵期儀式和特別儀式三類課程。
一是班級儀式課程,突顯班級特色。師生共同設計具有自己班級特色的儀式課程,將班級日常生活儀式化,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盡情釋放自己的能量。如班級公約制定儀式,在班干部的組織下,所有學生參與討論,小組長總結匯報,全體學生投票確定班級公約。二是關鍵期儀式課程,讓成長看得見。學生在豐富的儀式活動中,能快速調整自己的狀態,以最佳姿態適應新的改變,迎接新的挑戰。入學、入隊、畢業等都是對學生影響比較大的一些特殊時期,在這些時期適時組織隆重的儀式活動,對他們而言,意義重大。三是特別儀式課程,突出學校文化特色。我校杰出校友程開甲的故事,是學校非常重要的教育資源,我們為此開發了校本化的特別儀式課程。學生通過讀開甲故事、講開甲故事、繪制開甲爺爺的畫像,感受開甲爺爺“創新、拼搏、奉獻”的精神,在心中埋下“爭做像開甲爺爺一樣對國家有用的人”的種子。
3.基于兒童成長節律的階段安排
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學段教育特點,我們開發了成長儀式課程。一年級入學,以新生入學儀式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奮斗目標,激發學習的責任感。三年級是低年級向中年級的過渡階段,我們組織開展十歲成長儀式,讓學生學會自強、自立,懂得感恩和責任。六年級,學校以隆重的畢業典禮,引導學生展望未來,激勵他們積極奮進。
二、小學“班集體儀式課程”的實施路徑
1.在日常生活中歷練
儀式教育需要長期堅持。教師應當轉變思想,將儀式教育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融合,讓學生在日常儀式教育活動中形成良好的儀態,養成良好的習慣。
2.在主題活動中喚醒
每一個節日都有屬于這個節日的儀式,節日儀式體現了中華傳統美德和優秀文化傳統。學校結合傳統節日,組織學生開展別具特色的儀式活動,喚醒學生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的意識。
3.在課堂學習中培養
我們把上學儀式、就餐儀式、放學儀式等日常儀式活動拍成視頻,通過有儀式的課堂學習,讓學生深刻體會儀式中的道德內涵。學生有了儀式感,優雅就成了他們的行為表現,高貴就成了他們的內在需求。
4.在共同設計中激發
教師要鼓勵學生從自身的發展需求出發,主動參與儀式活動的設計,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小到儀式活動場景的布置,大到儀式活動目標的設定、內容的選擇等,都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5.在有序反復中強化
儀式課程作為學校固定化的活動,具有重復性和長期性,且融入全體師生的生活之中,成為其生活的一部分,影響、支配著他們的言行。學校通過儀式課程的價值引領與行為規約,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并在有序反復中,逐漸內化為自身的信念與價值追求,成為其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1]張雪梅.儀式教育:為生命成長奠基[J].江蘇教育,2013(7):45-48.
[2]齊學紅.儀式教育的生命意義和價值[J].江蘇教育,2020(23):1.
[3]張家軍,陳玲.學校儀式教育的價值迷失與回歸[J].中國教育學刊,2016(2):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