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晶寶

“供應鏈如果不形成‘鏈’,最終就無法產出產品。對博世來講,重中之重就是竭盡全力保障供應。”博世中國總裁陳玉東強調。
2022年5月10日,博世召開年度新聞發布會,博世集團新任董事會主席史蒂凡·哈通以視頻的形式介紹了博世全球業務的情況和對中國的展望。在新冠疫情、供應鏈壓力以及今年爆發的俄烏沖突多重挑戰下,博世集團在2021年的整體銷售額達787億歐元,同比增長10.1%。中國仍然是博世集團最大的單一市場,在華銷售額占集團銷售額的21.4%,約為1286億元人民幣。
堅定投資未來技術
史蒂凡·哈通強調,2022年仍將是充滿挑戰的一年,除了俄烏沖突帶來的變化,中國新一輪疫情防控對經濟帶來的影響也增加了不確定性。不過博世并沒有打算放慢步伐,未來三年博世將投資30億歐元用于技術創新,實現氣候中立的目標。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博世將著力于兩大戰略重點。首先,以綠色電力為基礎的電氣化是實現氣候中立的最快路徑。在這一方面,博世已經有了面向建筑市場的熱泵以及針對汽車業務的電氣化動力總成系統。2021年,博世的電氣化出行相關訂單額首次超過100億歐元,其中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爆發作了不少貢獻。
此外,博世還加大了對氫能源及相關應用的投入。史蒂凡·哈通介紹:“無論是在家居領域將其作為天然氣的替代品,或是用其替換柴油為卡車和機械供能。博世不僅希望使用氫能源技術,也希望促進氫能源的生產。”因此,博世計劃在2030年前投資近5億歐元發展氫電解部件業務,電解槽部件的全球市場規模預計將在2030年前達到140億歐元。為了推動本土市場汽車氫動力系統和固定式燃料電池的發展,博世也正在加大位于無錫和重慶的兩大業務基地的投資,強化與濰柴、慶鈴等的合作。
除了電氣化和氫能,實現可持續的另外一條途徑是數字化、智能化。博世智能駕駛與控制事業部在中國的研發隊伍已經超過1 000人,正在開發為中國市場量身定制的全棧式智能駕駛系統解決方案。“當前正在圍繞L3做量產項目的配套開發,已經基本完成了硬件的開發,接下來會積極拓展客戶項目,最終打造真正能夠規模化、經濟化,并且安全第一的智能駕駛系統。”博世中國總裁陳玉東介紹。
在工業生產領域,博世正加大力度提高工廠的能源和成本效益。數字化技術在這方面是一大關鍵要素。借助互聯能源管理這項技術,博世在生產領域的年度能源消耗量平均下降了5%。博世的長沙工廠通過使用自研的人工智能驅動生產能源管理系統,實現年耗電量減少18%。博世在全球的400多個業務所在地都已經在自身的生產經營端實現碳中和。接下來博世還將在產業供應鏈中,幫助合作伙伴一起,在2030年前將整個價值鏈中的CO2排放減少15%。
保供是重中之重
除了圍繞氣候中立目標所開展的一系列投入和技術創新,對博世而言,最近連續3年的另外一大不變的重點就是保供。按照陳玉東的說法,缺芯危機帶給了自己職業生涯最大的挑戰?!爸皟蓚€月因為上海疫情大家體恤我們沒有催芯片,現在壓力又大了,5月份將非常艱難。”陳玉東表示。
從3月開始,博世開始居家辦公,至今還處于足不出戶的封控狀態。從去年年底的西安疫情開始,到杭州、長春和上海,博世幾大基地先后受影響有過暫時性的停產和閉環運營。當前上海工廠雖然已經開始了閉環生產但陳玉東表示保供任務極重。
“對博世來講,To B業務的重點就是竭盡全力保障供應,保障主機廠不要停線。這里面要考慮到放大效應,少生產1 000元的汽車零部件,對于整車來說可能就少生產一輛10萬元的車。因此,在保障員工安全的前提下,竭力保障供應是重中之重。幾乎我們所有的工廠都為保供做好閉環生產的準備。我們也不惜血本,哪怕是昂貴的物流和閉環運營成本?!标愑駯|表示。
從“白名單”的設計到“白名單”的報備,陳玉東都在積極和相關部門探討,與中央部門、上海市有關部門一起努力推進相關事宜。但汽車有很長的產業鏈,僅僅博世自己和博世的一、二級供應商復工還不夠,還有更多供應商的下級供應商需要恢復生產。
“供應鏈,如果不形成“鏈”,最終無法產出產品。例如,一個涂層的供應商,如果它不復工進行涂層,我們無法做下一道工序。供應鏈就是相互依賴、相互依存。我們的第四、五級供應商如果沒有復工,就會影響到我們最終產品的產出,這個鏈就無法形成。雖然我們所有工廠都是閉環生產,但供應鏈上的料進不來就無法繼續運營。”陳玉東表示。
這也是陳玉東強烈建議取消白名單的根本原因,陳玉東建議讓有條件的企業,在安全的情況下,愿意做閉環生產的盡量批準,希望供應鏈能夠打通。博世梳理了一張上百家企業的名單,包含約40多家受影響的直接供應商以及其他二級、三級供應商。博世將這個名單與政府積極進行保供的溝通,目前這些企業大多已經實現閉環管理,但還沒有過渡到點對點上班的狀態,但產能不足,產出不能滿足市場上的需求。
目前因為各地的實際情況不同,博世不同工廠產能恢復情況差異也較大,總體來看博世產能還只能恢復30%-75%。疫情、芯片短缺和原材料漲價的影響還將持續較長時間,陳玉東也建議一些芯片廠可以加大在中國的布局,實現本土化供應,同時博世也在不斷擴大自身的芯片產能,并將積極與本土芯片公司合作,未來不排除在部分成熟制程的芯片上選擇國內供應商,以此來緩解芯片短缺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