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來有較長一段時間了,旨在調整經濟結構,通過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數量和質量。最終目的是滿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給質量,根本途徑是深化改革。
一體式濕電采用間歇式噴淋技術,二者能夠直接通過電場陽極管和陰極線來進行噴淋清洗處理,覆蓋率幾乎可以直接達到200%。控制系統可根據機組的負荷調整清洗時間和頻率,以保證清洗效果,充分保證系統的穩定性。
應該說,供給側改革本來應該是一個供方驅動的問題,但我們卻做了大量的“限制”性工作,說到底供給側改革做了許多限制產能的工作,原因是供給側改革的側重點沒有做好。
比如,鋼鐵企業的供給側改革,結果是導致鋼鐵價格上漲和市場交易價格隨心所欲,沒有把提升質量放在首位。供給側改革的首要任務必須脫離計劃經濟的思維邏輯,出了問題就進行“砍和堵”,缺少了疏通。
隨著汽車工業的迅猛發展,汽車舒適性已成為當前行業研究的重點之一。發動機的振動與噪聲是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飛輪是發動機重要組成部分,對其結構、動態屬性的研究分析具有一定的意義[1-2]。本文利用模態函數指示法和多參考點最小二乘復頻域法對測量得到的汽車發動機飛輪頻響函數矩陣進行模態參數估計,通過二級驗證區分汽車飛輪的真實模態和虛假模態并識別密集模態和重根模態,將試驗儀器測得的固有頻率和振型與理論計算所得進行對比,驗證飛輪模型的正確性。
比如,在疫情階段性穩定后,我國經濟呈現復蘇趨勢。但生產端的復蘇遠快于需求端;而需求側內部,基建投資的恢復也比制造業投資更快。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經濟的有效需求仍不足,供需錯配仍然明顯。
而需求側改革是近兩年才提出來的理念,主要是去解決有效需求不足的結構性問題,重心在于國內需求結構的均衡優化,目的是實現有效需求的釋放,而不是需求總量的擴張。
如果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是一種非常保守的“保”的理念在作祟,是一種過于簡單的改革戰略,而不是基于“不破不立”的理論上展開的深層次的變革。產業變革的發生,我們希望是供給側緩慢地“破”,快速地“立”,立是關鍵,破并不該是強制的。
開放的控制系統環境為病毒、木馬提供了更多機會。病毒、木馬通過互聯網可入侵到控制系統中,在工控主機之間迅速傳播。非針對性的病毒,如2017年5月12日爆發的“永恒之藍”勒索病毒,只要開機上網,就能利用計算機的漏洞自動植入,遠程控制木馬等惡意程序,加密文件,甚至讓電腦無法啟動。有針對性的攻擊工業控制系統設備的病毒,如“震網”病毒,任何1臺主機只要與染毒主機相連,就會被感染,并且在不易被察覺的情況下取得一些工控主機電腦軟件的控制權,并“發號施令”,造成生產失控。無論病毒、木馬是否具有針對性或破壞力,其在網絡中大規模的傳播、復制,會消耗網絡資源,造成網絡堵塞或網絡風暴。
放在鍛造、沖壓、鈑金制作行業來看也是如此,上游“供”的并不一定是下游目前“需”的,而下游有些“需”的上游卻仍然“供”不上,缺乏了市場調控這只“無形的手”,在選擇不多的情況下,供方是否有足夠的動力自己革自己命?
所以,重視需求側改革,進行需求的深度挖掘應成為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只“堵”而不“疏”,產業無法獲得暢通和良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