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諾涵 六安市南港鎮明德小學六年級
大家好,我是李諾涵,來自舒城南港鎮明德小學六(3)班,今年12 歲了。我的愛好是看書、練書法、跳繩、朗誦,我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名主持人。今天我要向大家講述課本里《劉胡蘭》的故事。

1947 年1 月12 日,天陰沉沉的,國民黨反動派包圍了云周西村。由于叛徒的出賣,年輕的共產黨員劉胡蘭被捕了,關在一座廟里。
敵人想收買劉胡蘭,便對她說:“告訴我,村子里誰是共產黨員,說出一個,給你一百塊錢。”劉胡蘭大聲回答:“我不知道!”敵人又威脅她說:“不說就槍斃你!”劉胡蘭憤怒地回答:“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敵人從劉胡蘭口里得不到什么,惱羞成怒,把她打得鮮血直流,劉胡蘭像鋼鐵鑄成似的,一點兒也不動搖。
敵人把劉胡蘭拉到廟門口的廣場上,當著她和鄉親的面,鍘死了被捕的六個民兵。敵人指著血淋淋的鍘刀說:“不說,也鍘死你!”劉胡蘭挺起胸膛說:“要殺要砍由你們,怕死不是共產黨員!”她迎著呼呼的北風,踏著烈士的鮮血,走到鍘刀跟前。劉胡蘭光榮地犧牲了。那年她才十五歲。后來,毛澤東主席親自為她題字: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這是我參加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中,選擇演講的故事。從我認字開始,爸爸媽媽就陪我讀過小兵張嘎、英雄王小二、小英雄雨來……很多小英雄的故事。五年級時,學校組織“講英雄故事”活動,我認真挑選了黃繼光的故事。黃繼光在危急時刻,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堵住敵人的槍口,取得了戰斗的勝利,挽救了更多戰友的生命,這種勇敢無畏的犧牲精神令我崇敬,更讓我體會到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多么來之不易。
在近6 年的小學生活中,我有幸參加過四次關于紅色革命主題的講故事活動。一次次準備材料、一遍遍朗誦、一次次心靈洗禮……從中我學會了很多,明白了很多。
2020 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 周年,為慶祝黨的百年華誕,我再一次參加了“童心向黨 紅潤皖家”主題演講活動。這一次我選擇的是家鄉的革命故事。
舒城闕店鄉吳家老圩有一位犧牲在長征途中的紅四方面軍第十師參謀長吳展,而我要講的是吳展的大哥——吳昌鳳,一位為了兩個參加革命的弟弟默默犧牲奉獻的“大哥”。
吳昌鳳是地主家的大少爺,但當吳展、吳潔兩個胞弟加入革命洪流之中,他就留在村里奉養父母,撫育子侄,在經濟上傾盡一切支持弟弟們獻身大業。特別是六弟吳潔,在廣州死于軍閥的水牢,吳昌鳳冒著被特務追查的危險,只身去廣州收尸安葬了六弟。之后吳昌鳳又收到了被囚禁在南京監獄里的吳展之妻彭鏡秋的來信,讓他想辦法找到并照顧自己的兒子吳方宜。彭鏡秋在信上說,自己生死未卜,希望大哥把他們的唯一骨血接回家鄉。
吳昌鳳冒著隨時可能被殺頭的危險,又一次只身前去南京,歷盡艱辛找到了吳方宜,并把他悄悄帶回吳家老圩,送他上了新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吳昌鳳把吳方宜送去了部隊,上了解放軍軍政大學。后來,吳方宜成長為一名國家高級干部,每逢佳節,他都叫侄子把老家的景色拍給他看,讓老屋的親人和他視頻聊天。

我學習吳展烈士事跡時,尤其被吳昌鳳老人的故事感動。他一直是英雄背后的家人,烈士紀念碑上不會烙下他的名字,但中國革命的成功,我們如今幸福的生活,一定有他們的奉獻。
所以,這一次演講,我選擇了一個革命者的家人,選擇了一個最普通的、心中裝著家人的“大哥”。
民族的解放,百姓過上幸福生活,不正是革命者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后繼的奮斗目標嗎!
永記黨的光輝歷史,聽黨話,跟黨走!
作為一名紅領巾“小喇叭”,今后,我會更加用心地學習英雄的故事與革命精神,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將紅色革命精神傳承下去。我相信,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紅色精神的理解會越來越深,我講故事的本領也會不斷增強。我愿意努力傳播紅色的種子,讓紅色精神更多地種植在同學們的心田里。
我驕傲,我是一名紅領巾“小喇叭”。我自豪,我會把紅色故事一直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