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國佳,王臻翔,陳輝,金雅薇,馬艷玲,余建林
(浙江省嘉興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浙江 嘉興 314000)
自行監測指排污單位為掌握本單位的污染物排放狀況及其對周邊環境質量的影響等情況,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組織開展的環境監測活動[1]。《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等法律明確規定自行監測是排污單位應盡的法律責任[2],不僅是支撐排污許可制度得到有效實施的重要手段,也是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保障。自行監測意味著企業需要轉變固有觀念,加強企業的環保意識,滿足公眾對環境信息日益增長的需求,完善公眾監管體制。可以說自行監測是企業“自證守法”“自證清白”的有效手段,此項要求與“誰污染誰付費”理論相關聯,目的是促進行業有機轉型,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通過企業開展自行監測行為,有利于降低環境管理部門日常監管的負擔,集中力量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全面提高企業自我監管行為,確保排污單位的污染物能夠穩定達標排放,為環境管理治理提供精確、可靠的監測數據,進而不斷改善生態環境質量[3]。
自行監測是技術性很強的工作,要規范自行監測工作,保證自行監測數據的準確完整,除了需要完善的技術文件和制度體系支撐,還需要從根本上提高排污單位的主體責任意識,加強自行監測相關工作和管理人員對政策制度的正確理解[4]。目前,自行監測工作基礎薄弱與生態環保要求不斷提高間的矛盾愈加凸顯,鑒于此,分析了當前嘉興市排污單位自行監測的現狀問題并提出了解決對策,以期為加強排污單位自行監測工作提供參考。
為了推動企業自行監測,環保部在2013年出臺了《國家重點監控企業自行監測及信息公開辦法(試行)》和《國家重點監控企業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及信息公開辦法(試行)》[5-6]。2014年出臺的《環保法》在法律上明確了“自行監測”的主體是企業。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實施方案》明確了由企業“自證守法”,企事業單位應依法開展自行監測[7]。2017年至今環保部發布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近30個,以標準的形式對監測方案的設計進行了規范[8]。2018年環保部施行《排污管理辦法(試行)》,明確了自行監測要求是排污許可證重要的載明事項[9]。2021年3月1日正式實施的《排污許可管理條例》對排污單位自行監測工作的開展與相關處罰措施作出明確規定,進一步落實排污單位自行監測的主體地位。
《國家重點監控企業自行監測及信息公開辦法(試行)》中第二十三條規定企業拒不開展自行監測、不發布自行監測信息、自行監測報告和信息公開過程中有弄虛作假行為[10],或者開展相關工作存在問題且整改不到位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可視情況采取相關環境管理措施,并按照相關法律規定進行處罰?!镀髽I事業單位環境信息公開辦法》中第十六條規定重點排污單位違反本辦法相關規定的,由縣級以上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的規定責令公開,處3萬元以下罰款,并予以公告。
根據浙江省生態環境廳《2021年全省生態環境監測工作要點》以及《關于印發〈2021年浙江省排污單位執法監測工作方案〉和〈2021年排污單位省級執法監測質量抽測與自行監測專項檢查計劃〉的通知》,嘉興市生態環境局印發了《印發2021年嘉興市排污單位自行監測監督檢查工作方案》,并組織開展2021年度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抽查工作。
嘉興市開展自行監測的企業無論是數量還是范圍近幾年都在增長與擴大,數量由2013年的114家企業增加至2021年的2 500余家,開展范圍由國家重點企業覆蓋到已發排污許可證的企業。截至2021年11月29日,全市已核發排污許可證并關聯到浙江省重點污染源監測數據管理系統的排污單位共2 740家,全市排污單位自行監測企業聯網完成率為92.6%。全市2021年對嘉興市186家已持排污許可證的企業進行自行監測專項檢查,抽查比例為6.79%。本次監督檢查以現場檢查和網絡檢查相結合,覆蓋嘉興市區縣,共涉及紡織業、金屬制品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等29個行業,其中紡織業占比達26.3%,檢查涉及行業分布如圖1所示。
圖1 檢查涉及行業分布表
本次共對嘉興市186家排污單位進行了排污單位自行監測專項檢查,其中,總得分大于等于80分,屬于“較為規范”企業169家,占比90.9%;總得分大于等于60分小于80分,屬于“基本規范”企業數17家,占比9.1%,檢查總體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檢查總體情況
2.2.1 自行監測方案制定情況
從抽查情況看,186家排污單位均制定了自行監測方案,但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方案完整性、規范性有待提升,其中110家排污單位方案內容不完整,占比59.1%;91家排污單位方案缺少相應的質控措施,占比48.9%;56家排污單位樣品的采樣和保存方法選擇不合理,占比30.1%;52家排污單位方案監測點位、監測指標不滿足自行監測技術指南要求,占比28.0%;36家排污單位方案監測頻次不滿足自行監測技術指南要求,占比19.4%;同時,個別企業還存在執行的排放標準錯誤、監測分析方法不合理等情況。
2.2.2 自行監測開展情況
從抽查情況來看,被抽查的186家排污單位以在線監測和委托第三方監測機構監測為主開展自行監測,自行監測開展規范性有待提升。其中,81家排污單位在線監測站房配置不符合要求,校準校驗、標準物質和易耗品更換、設備使用和維護保養等相關記錄不齊全、不完整,占比43.5%;19家排污單位未規范設置排污口、監測斷面點位,占比10.2%;17家排污單位未對方案中所有監測指標開展監測,占比9.1%;同時,部分企業還存在委托檢測報告中存在采用的監測分析方法不符合要求、采樣點位與自行監測方案不一致、樣品沒有編號等問題,部分企業自測存在不能提供原始記錄等問題。
2.2.3 自行監測信息公開情況
從抽查情況來看,被抽查的186家排污單位中自行監測信息公開情況均符合要求的有56家,占抽查總數的30.1%。其中,66家信息公開不及時,占比35.5%;60家信息公開不完整,占比32.3%;46家公開監測結果與實際數據不一致,占比24.7%,信息公開質量有待提升[11]。
各縣(市、區)排污單位自行監測開展情況參差不齊,通過此次監督檢查結果來看,秀洲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海鹽縣排污單位自行監測開展情況較好,總體得分較高;港區、桐鄉市排污單位自行監測開展情況較差,總體得分較低。全市各縣(市、區)得分范圍為83.2~96.2分。從監測方案制定情況來看,平湖市完成情況較好,得分為33.5分;桐鄉市完成較差,得分22.5分,主要問題是企業無法提供紙質版自行監測方案,自行監測方案缺少監測點位示意圖、采樣和樣品保存方法等。從自行監測開展情況來看,秀洲區開展情況較好,得分為41.2分;平湖市完成較差,得分35.8分,主要問題是企業手工自測實驗室臺賬資料不齊全,缺少儀器檔案、檢測人員相關資料,未按照自行監測技術指南安裝在線設備等。從監測信息公開情況來看,秀洲區開展情況較好,得分為21.8分;海寧市完成較差,得分19.4分,主要問題是在線監測數據缺失,未及時公開手工監測數據。從每家企業具體開展情況來看,秀洲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海鹽縣自行監測開展較為規范的企業占比為100%,港區自行監測開展較為規范的企業占比僅為62.5%。
本次自行監測監督檢查覆蓋全市29個行業,專用設備制造業的企業自行監測開展情況總體較好,家具制造業的企業自行監測開展情況總體較差,各行業排污單位自行監測開展總體得分范圍為78.5~96.0分。檢查行業數量占比前三的紡織業、金屬制品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總體得分分別為89.8分、89.9分、90.8分。從監測方案制定情況來看,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制造業行業完成情況較好,得分為34.5分;社會工作行業完成較差,得分22.0分,主要問題是監測方案中缺少采樣和樣品保存方法、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及質控措施。從自行監測開展情況來看,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醫藥制造業和其他制造業行業開展情況較好,得分為42分;家具制造業行業完成較差,得分24.0分,主要問題是在線設備不符合相關技術規范、相關記錄不完整。從監測信息公開情況來看,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制造業、農副食品加工業兩個行業開展情況較好,得分為23.0分;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行業完成較差,得分18.3分,主要問題是在線監測數據缺失,公開數據與監測報告不一致。
根據《排污單位自行監測現場評估細則》,此次抽查從監測方案制定、自行監測開展、自行監測信息公開等3個方面,檢查了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方案、排污許可證、環評文件、在線監測設備使用和維護保養記錄等臺賬資料。從此次抽查情況總體上看,突出的問題有自行監測方案不完整,缺少質控措施,樣品的采樣和保存方法選擇不合理等方面;自行監測實際開展中排污單位在線監測站房配置不符合要求,相關記錄不齊全、不完整;自行監測信息公開主要問題為信息公開不及時不完整。依據以上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1)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是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的重要內容和考核指標,是落實排污許可、環境信息公開和環境保護稅征收等制度的重要抓手。管理部門應高度重視,進一步加強人員力量,健全工作機制,細化工作舉措,著力提升排污單位自行監測工作成效[12]。
(2)針對抽查發現自行監測方案制定、監測開展、信息公開等問題[13],環保管理部門要進一步核實相關情況,分類采取措施,對問題突出的排污單位、第三方監測機構、在線監測運維單位要進行約談,對拒不開展自行監測或不公開自行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等違法行為應依法予以查處,督促排污單位、第三方監測機構、在線監測運維單位抓好問題整改落實,抓好閉環整改。
(3)環保管理部門應對標落實有關自行監測法律法規,根據自行監測技術規范等規定,建立動態管理機制,及時將重點排污單位、已核發排污許可證單位等納入自行監測名單。要嚴把自行監測方案審核關,結合專項檢查,制定工作計劃,要加強監測監察聯動,強化日常網絡巡查和現場檢查,切實抓好國家、省市自行監測發現交辦問題的整改,依法查處違法行為。要通過業務培訓、普法宣傳等方式,進一步加強排污單位、第三方監測機構、在線運維單位自行監測法律法規及管理要求的宣傳貫徹和幫扶指導,增強法律意識,壓實主體責任[14]。
通過本次排污單位自行監測專項檢查可以發現,我市抽查的186家企業中開展較為規范的企業占比90.9%;屬于基本規范的企業占比9.1%,總體來說自行監測開展情況較好。
自行監測作為排污許可證的一項重要內容,在環境管理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市做到發證一家企業,自行監測開展一家企業,排污單位自行監測工作雖然已經全面展開,但是自行監測數據質量有待提升,這也是企業及環境監管部門所面臨的重心問題。排污單位、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在線監測運維單位以及相關監督職能部門需在有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落實技術規范及標準要求,利用科學有效的監管手段,著力提高我市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數據質量,為環境管理提供精準、可靠的監測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