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建華
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倡導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有意義地學習知識和技能,因此,學生的合作探究就成了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在最近的課改中,我們學校提出了:“目標引領336教學模式”,對于“合作探究、交流展示”這兩個環節在課堂中如何把握?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粗略地談幾點看法。
一、小組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的幾個誤區
先說對合作探究的誤解:自主學習皆歡喜,隨心所欲趕大集;合作探究面對面,實際就是做習題。①小組合作探究時目標不明確,學生在小組內各自作答,不關心其他同學的意見。②小組合作學習只有其“形”,而無其“實”。差不多每節課都要進行小組合作探究,有時一節課要用到好幾次。的確,有些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但是,有些問題不具有探究性,把所有問題都拿來小組合作,導致問題過于簡單,小組合作只是作為形式表現出來。
再談談課堂交流展示弱勢:一號做題六號念,糊里糊涂舉手占;氣氛熱烈皆歡喜,其實就是兩三人。
由于不同學生的參與度不均衡,少數人學習,多數人休閑等結果,想抄近道,就像燒水一樣,開水一百度,只想燒最后一度,前面九十九度不想燒。小組交流展示時,成績優秀或性格外向的學生在小組中處于主宰地位,承擔了主要的職責,他們頻頻發言,小組匯報時,真正發言的仍是那一兩個學生,而其他學生則成為“多余人”,坐在那里靜聽,甚至三兩成群地說閑話。這樣一來,參與合作學習的只是少數幾名學生。大多數學生則游離于學習過程之外,達不到共同發展的要求,也不能真正體現合作學習的意義。
二、為了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品質和學習習慣。我認為,在組織學生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探究和展示內容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要在學生力所能及的范圍之內。一節課如果不注重探究內容的設計,很可能因為不吸引學生或不在學生力所能及的范圍之內,就很容易使學生犯困。然而,一個好的、恰當的探究內容,它能夠緊扣本節要學習的內容,迅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感受到“跳一跳摘桃子”的喜悅,在此基礎上,教師因勢利導,循序漸進地展開,在學習中解決所創設的情景問題,讓學生在思考、學習的過程中領悟解決問題的方法。
(2)探究和展示內容不要面面俱到,應在具體的小問題上深研究。探究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明白知識形成的過程,理解概念和規律建立的需要,領悟到物理思路和方法。如果課課都要探究、題題都要展示,那只會面面俱到而重點不突出,求新求異難點難突破。
(3)把握合作探究和交流展示的時機。合作探究和交流展示只是教學中的一種方法,并不是全部。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的學習情況、已有的經驗合理設置合作探究和交流展示。有的問題很淺顯,答案直白得一眼就能看出來,或者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略加思索就可以得出答案,就不需要探究和展示了。合作探究和交流展示如果合作過頻,就會使得其反,且流于形式。
我認為,探究和展示應在下列情況下進行:第一、出現了新知識、需要新能力時,要讓學生合作探究。如高中物理,每一個規律的出現,總是以學生的探究為前提,這就必須進行合作探究和交流展示。第二,遇到了大家都希望解決的問題,而且有一定的難度時,要進行合作探究。第三,當學生意見不一致而又必須給予確認時,也可以讓持相同意見的人一起探究,準備與另外一方進行辯論。
以上是我在課堂教學中對“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環節的認識。
總之,當我們把空間還給學生的時候,把時間交給學生的時候,我們的學生會展現出他們最美麗的一面,我們教師收獲的是教育教學的成功和愉悅。5D617507-B894-4D4C-9DB0-A02CBC1AAE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