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國蘭 徐曉琳
近日,英國著名歌手Jessie J因不幸流產引起人們關注。她曾在2014年被診斷為子宮內膜異位癥,醫生告訴她懷孕成功的概率很低,但她沒有放棄,經過多年抗爭后終于成功懷孕,卻在孕早期流產。
這是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最常見的癥狀之一。
子宮內膜異位癥(簡稱內異癥)是一種很常見的婦科疾病,困擾著世界上10%左右的育齡期女性,這其中有接近一半的女性會發生不孕或流產現象。內異癥主要表現為與月經周期密切相關的下腹痛和痛經、不孕、性文◎北京大學國際醫院高國蘭中國科學院大學徐曉琳交不適等,也有約25%的患者無任何癥狀。月經期間子宮內膜組織可能順著輸卵管逆行流入盆腔,因此子宮內膜異位病灶多累及卵巢、輸卵管和盆腔腹膜。
除了上述常見的癥狀,已有研究證實子宮內膜異位癥病灶發生惡性轉化的能力,惡變率為5%~10%。子宮內膜異位癥可能逐漸發展為非典型子宮內膜異位癥,隨后發展成卵巢癌。
非典型內異癥指的是異位內膜腺上皮的不典型或核異型性改變,但未突破基底膜,50%的非典型內異癥病灶存在于卵巢子宮內膜樣癌和透明細胞癌中。
這兩種癌癥也是內異癥惡變最常見的癌癥類型。
根據全球多項不同規模的研究顯示,內異癥患者罹患卵巢癌的風險較普通人升高2~3倍。除了卵巢癌,惡變也有可能發生于卵巢外,內異癥患者乳腺癌、子宮內膜癌、結直腸癌、腦腫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患病風險也有不同的增加。導致內異癥惡變的原因至今尚無定論,目前研究認為,基因突變(ARID1A、PIK3CA、PTEN)、氧化應激、炎癥反應、細胞凋亡、出血和高濃度的雌激素刺激都有可能與內異癥惡變有關,病程長、肥胖、高雌激素水平的內異癥患者更容易發生惡變。因此,除了內異癥對婦女的健康和生活質量有明顯的負面影響外,卵巢癌的風險也不容忽視。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統癌癥中最兇險的,因其表現隱匿,早期癥狀不明顯,70%以上的患者發現時已是晚期,手術切除率較低,且極易復發,25%~30%復發患者出現耐藥,以至于卵巢癌患者總生存期約為40個月,而晚期卵巢癌患者僅3~4個月,手術、化療引起的副作用也給患者帶來了巨大的痛苦。
與原發性卵巢癌相比,內異癥相關性卵巢癌(endometriosis-associatedovarian carcinoma,EAOC)有如下特點:患者更年輕,CA125值較低,透明細胞數量更多。雖然卵巢癌的死亡率居高不下,但EAOC患者因腫瘤細胞生長緩慢、侵襲性較弱,分化程度較高,分期較早,所以生存率較高,預后較好。

內異癥患者更應該警惕卵巢癌的發生。為了更好地預防卵巢癌,首先應該重視內異癥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正確認識疾病,每年定期體檢必不可少,不因害羞而拒絕婦科體檢。婦科B超在發現卵巢腫瘤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能夠確定腫瘤的大小、性質,幫助提高診斷陽性率,血清腫瘤標志物Smac、HE4和CA125的聯合檢查也能夠發現腫瘤跡象。
其次,保持健康的心態,樂觀面對生活,飲食營養要均衡。有研究提示,口服避孕藥可以降低卵巢癌的發病率,減少內異癥患者的痛苦。
最后,內異癥患者若出現消化道癥狀,比如腹脹、大便習慣改變、進食困難、惡心,或者乏力、體重減輕、腹部腫塊、月經改變、性交困難、痛經等現象,應予以重視,及時去醫院就診查明原因,排除病變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