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松材線蟲病危害
松材線蟲屬于線蟲動物門、線蟲綱、滑刃目、滑刃科、傘滑刃屬,是中國危害較大的外來入侵物種之一。松材線蟲寄生在松樹上,會使得松樹由上而下變黃,最終整棵松樹枯死,松材線蟲病有“松樹癌癥”之稱,會對松樹林造成毀滅性的傷害。據了解,松材線蟲病自1982年在中國首次發現以來,在中國快速擴散并造成了巨大危害。目前已擴散至全國19個省(區、市)、726個縣級行政區、5 479個鄉鎮級行政區。已直接致死松樹8 000多萬株,僅2019年病死松樹數量就達1 946.74萬株,經濟損失可達上千億元。
2防治措施及弊端
現階段,松材線蟲病防治工作仍有較大的進步空間。首先,傳統的松樹線蟲病防治方法不科學;其次,防治宣傳工作不到位,導致林農對病蟲防治工作認識不到位,影響了防治工作效率;再次,檢測工作不到位,難以全面推進;最后,部分防治工作人員專業能力較差,無法正確處理松材線蟲病疫木。
3生物防治進展及優點
近年來,學者們開始探究用生物防治方法來防治松材線蟲,其中包括植物內生菌防治松材線蟲的方法。生物防治技術對環境、動植物及人類的影響較小,可以達到無毒狀態,保護生態環境,防治效果理想。另外,生物防治技術還可保護害蟲天敵,實現長時間控制的要求。
4植物內生菌的應用
現階段,植物內生菌已有廣泛應用。有研究表明內生菌Esteya Vermincola對松材線蟲有著侵染活性,在野外實驗中,內生菌Esteya Ver‐mincola完全可以延緩松材線蟲病,一定程度上保護松樹,內生菌Esteya Vermincola還可以有效減少松墨天牛傳播松材線蟲的數量,且樹干注射Esteya Vermincola真菌的防治效果優于阿維菌素。實驗證明,植物內生菌對松材線蟲治療效果較好。
5實驗目的與意義
傳統的防治策略主要為切斷傳播途徑,例如使用松墨天牛誘捕器直接消滅松材線蟲或使用阿維菌素注干劑,將化學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結合。但化學防治措施如阿維菌素在使用后會在松樹內產生殘留。近年來,對松材線蟲及植物內寄生菌之間的相互作用的研究越來越多,可徹底根治松材線蟲。在噴灑該菌劑后,可以促進植物內生菌與根際微生物的生長,保護松樹,治療松材線蟲。該菌劑在實驗室中已經取得良好的效果,可以治愈患病不嚴重的馬尾松。本次實驗研究在野外環境下該種菌劑的防治效果。
6實驗材料與方法
6.1菌劑來源
某公司正在進行試驗的產品。
6.2實驗地點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某松樹林。為減少地形、光照、土壤、物種豐富度、年齡結構、人為因素等對實驗結果的影響,選取兩片生長狀況相似、距離較近且同一年造林的松樹純林,期間不進行任何的撫育間伐,統一在11月進行病樹撫育。
6.3實驗準備
在實驗開始前,將樣地內的所有松樹全部釘上號碼牌。方便實驗記錄。號碼牌中C代表對照區,T代表處理區,數字代表序號,如T-53為處理區的第53棵樹。
6.4實驗內容與方法
6.4.1處理區與對照區線蟲量測定
實驗時間為2021年5月,并未發現有明顯被松材線蟲感染的松樹,但是林中存在已經枯死的樹木,還不能確定該片是否存在松材線蟲,在實驗區和對照區各選取3棵發黃面積較多的樹木,并取發黃部分的枝條,分開裝好,用漏斗法測定該區域是否有線蟲。
6.4.2土壤取樣方法與菌劑噴灑方案
先在處理區與對照區隨機各選取5個地點,取500 g左右土壤,去除表層土壤,取大約5~15 cm深度的土壤帶回實驗室分析。將微生物菌劑1:10稀釋,裝入水桶中,使用高壓水槍對實驗區進行噴灑,盡量噴灑均勻。3個月后重新在處理區與對照區隨機各選取5個位置取樣,再進行第2次微生物菌劑的噴灑。第2次取樣3個月后,再次使用同樣的方法取樣。
6.4.3微生物群落組成分析
為確定環境中微生物情況,通過單樣本多樣性即alpha多樣性反映微生物群落的豐富度和多樣性,根據統計學原理估計環境群落的物種豐富度和多樣性,可以得知一個或多個樣本在各分類水平上的分類學比對情況。
7結果與分析
7.1處理區對照區線蟲量
該區域確實存在松材線蟲感染,但是該區域內的松材線蟲分布不均,還有一小部分林木可能沒有被松材線蟲感染,見表1。
7.2松樹健康狀況對比
7.2.1樣地內新增馬尾松株數
分別計算處理區與對照區每月每公頃新增的發黃松樹。利用SPSS軟件進行樣本T檢驗,其中P<0.05說明處理區與對照區新增發黃馬尾松的數量差異顯著,處理區的馬尾松新增數量明顯少于對照區的新增數量,見表2與表3。

7.2.2馬尾松健康狀況
對選定馬尾松發黃松針所占所有松針的比例進行記錄,對馬尾松在該月份下發黃松針所占健康松針的比例估值。對比估計出的松樹中發黃松針占全樹松針的比例,對照區中選擇的馬尾松整體趨勢向全樹變黃發展,其中出現4棵死樹,而處理區中選中的馬尾松整體向無變黃松針發展,原來發黃率不高的松針在10月痊愈。在對照區馬尾松上發現發黃松針樹枝枯死,但未擴散到全樹,采取它的部分樹枝用漏斗法進行松材線蟲檢驗,發現該樹體內沒有松材線蟲,枝條變黃為自然修枝現象,對實驗結果無影響。
7.2.3 11月撫育間伐數量
最終在11月進行撫育間伐時,在處理區砍伐松樹8棵,在對照區砍伐松樹23棵,對照區砍伐的死樹量明顯多于處理區。
8討論與結論
該菌劑在野外對土壤根際微生物有明顯影響,Rhodoplanes(紅游動菌屬)與Mycobaterium(分枝桿菌屬)2種微生物在3次檢測中均差異顯著,其他土壤微生物在菌劑噴灑后變化較大,差異顯著,證明該菌劑可以改變土壤根際微生物群落,但其他菌種沒有明顯重復,還需進一步實驗。實驗組數偏少,雖然每1組樣本量較大,但在死樹砍伐數量方面缺少數據對比,可能導致實驗誤差。在未來研究中,可多設置處理與對照實驗。由于當地林業局通常投放花絨寄甲與松樹注干劑防治松材線蟲病,所以在判斷松樹健康狀況時會有一定影響。盡量尋找沒有治理但松材線蟲病疫情較為嚴重的松林,保證研究結果。
(廣西壯族自治區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林業局譚會純)89607ED4-C2A3-4E94-AC5E-E1BE96794B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