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峰

寧波市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提出,要扛起新發展階段歷史使命,開創現代化濱海大都市建設新局面。報告對寧波今后五年工作進行了總體布局,明確指出要打造再生水利用的全國標桿。當前,寧波水利行業已進入突破隧洞思維、推動變革、重構水利發展格局的關鍵時期,寧波市水利局將認真落實市黨代會工作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謀劃打造以再生水為重要載體的水環境綜合治理模式,構建以再生水為重要拓展的分質供水產業布局,將再生水納入全市水資源配置,大力提高污水再生利用水平,促進節水減排,逐步形成由水庫水、河網水、再生水為主要組成的三維水資源格局。
再生水利用在寧波已有十幾年的歷史,發展卻較為緩慢。今年市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的打造再生水利用的全國標桿,是在水資源利用和布局上的新突破,體現了資源重組、功能重塑、產業重整、環境重生的變革思維。正確理解并全面落實市黨代會工作要求,推進再生水利用標桿城市建設,需要從其必要性、建設標準、推進舉措等三個方面著手。
深入理解打造再生水利用標桿城市的必要性
寧波水資源現狀決定了再生水利用是解決水資源供需矛盾的最優途徑。全國第三次水資源調查評價成果顯示,寧波全市水資源總量為83.22億立方米,占浙江省的8.5%,人均水資源量不足全省的60%、全國的50%。目前,寧波市已建成各類水庫400余座,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率為24.1%,水資源開發利用強度大,新增供水能力十分有限,難以滿足未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用水需求。根據《水資源綜合規劃》測算,寧波2025年水資源缺口近3億立方米。與此同時,寧波市區凈化水廠污水處理規模達161.8萬噸/日,出水基本達到浙江省清潔排放標準,一年可用于回用的再生水約6億噸。寧波市水務環境集團下屬的嵐山凈化水廠,通過“雙膜”工藝生產的高品質再生水可直供工業生產使用。高品質再生水的生產突破為再生水在工業、市政等領域的應用提供了基礎。寧波再生水雖然具備了一定生產規模,但實際上,2021年寧波市區再生水利用率僅為17.6%。一邊是日益加大的水資源缺口,一邊是優質再生水資源浪費。在此形勢下,快速啟動再生水規模化利用工作成為平衡需求缺口與良性資源浪費之間的最優途徑。
寧波水環境治理目標決定了再生水是生態補水的最佳選擇。寧波市絕大多數河道呈明顯雨源型河道特征,旱季河道水量減少,缺乏動態優質補充水源,流動性差,水環境容量小。要解決城市水系水環境問題,必須開源頭、引活水。在水庫水資源緊張的狀態下,再生水無疑是最佳選擇。以再生水為補充改善河網水動力條件、維持河網生態水位,并輔以相應的水質活化、河道涵養等生態手段,對城區河網水質的近期逐步改善、遠期長效維持具有重要意義,有利于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將再生水作為連接點,實現供、排、再生利用的社會水循環,讓自然水體盡量維持穩定的江、河、湖、庫、雨、雪大循環,從這個角度來講,再生水的使用在建立韌性、復蘇水環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經濟效益決定了再生水在工業領域的市場地位。自來水工業水價是政府定價,目前有6.12元/噸和6.92元/噸(對環境影響嚴重的工業)兩種。再生水一般采用市場定價,供水企業與用戶之間根據水質要求和水量協商價格,當前價格在1—2元/噸,與自來水價相比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將生產用水替換為再生水,可有效降低工業企業生產成本。尤其是北侖、鎮海等區域的大規模臨港工業集聚區,用水需求量大,再生水可為企業降成本促發展提供強大助力。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再生水生產工藝“膜”時代的到來,凈化水廠可根據用戶需求“定制”不同品質再生水,兼顧質量與價格優勢。
準確把握再生水利用標桿城市建設標準
國家再生水試點城市標準明確了“量”和“途徑”,但是,要打造全國標桿城市,構建水庫水、河網水、再生水三維水資源保障體系,僅對照試點建設標準還遠遠不夠,需要從更多的層次去謀劃、從更長遠的目標去規劃、從更深的視角去策劃。
一是實現“網”的構建。以再生水用水需求分析和凈化水廠布局雙向契合為原則,按照用途和用量,結合近遠期規劃,分片區、分步驟實施再生水供水網的構建。建設再生水環網大動脈,強化凈化水廠之間的調度能力。以再生水為連接點,聯通城市自來水供水網、城市排水網和城市河網,形成水的社會循環體系,為再生水的發展和韌性保障能力的提升夯實設施基礎,打造水資源循環利用寧波模式。
二是實現“質”的提升。第一步要嚴格執行現行不同用途再生水水質國家標準,確保進入自然水體的再生水符合生態環境要求,確保工業用水安全可控。第二步要邊實施邊研究、邊監測邊探索,制定出臺符合寧波市再生水利用方向和水環境特點的標準體系,研究編制《再生水回灌河道水質標準》等,為再生水的生產、利用和監管提供依據。
三是實現“量”的突破。要強化水資源統籌配置管理,引導具備條件的領域優先使用再生水。圍繞生態補水、工業水源補水、高品質工業直供水和市政雜用水等四個主要方向,推動再生水利用。到2025年,再生水利用率超過30%,總量達到2億噸,較2021年提升70.5%。其中,用于工業生產用途的占總量的50%,較2021年提升66.7%。
四是實現“管”的變革。在再生水的監管方面,開發再生水生產、輸送、使用、水體循環的全鏈條、全流程數字監測應用場景。要強化再生水水質達標監測預警與應急處置,制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同時,在常規企業質控、行業監管的基礎上,必須考慮建立長期的跟蹤檢測和生態模擬實驗機制,通過長期數據科學評估再生水對自然水體生態結構和穩定性的影響,為再生水的長效化管理、規模化使用提供參數分析,確保再生水與自然水體間能正向、安全地互通循環。
五是實現“技”的領先。在再生水試點城市創建過程中要善于總結、善于提問、善于鉆研,以生產實踐為基礎、以產業發展為導向、以行業引領為目標,不斷引入新技術、新標準、新思路,結合經驗形成一整套具有寧波特色的行業技術導則、一批有影響力的科研成果,建設一支專業精英隊伍,打造一個以再生水為點、輻射水利水務全范圍的水技術信息交流中心,讓寧波的再生水利用經驗可以走出去、推廣開。617BC4E5-13DD-4894-B481-E0BC6092E2A2
扎實推進再生水利用標桿城市建設舉措
一是強化政策保障。打造再生水利用的全國標桿,就要去碎片化,連點成線、連線成網,重構整體布局。當前要重點做好《寧波市水資源節約保護與利用規劃》《寧波市區排水(污水)專項規劃》《寧波市區給水專項規劃》《寧波市區再生水利用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將再生水作為四大規劃的連接點,抓點帶面、統籌設計、統一理念,徹底解決再生水項目建設缺乏政策依據、前置審批和工程實施困難較多、難以落地、難以形成規模化供水的困局。要做好《寧波市供水和節約用水條例》修訂,明確再生水作為城市“第二水源”的內涵,對應當使用而未使用再生水的,明確法律責任與罰則辦法,依法推進再生水利用工作。加快編制完成《寧波市城市排水和再生水利用條例實施細則》,規范再生水規劃、建設、使用、運營、監管等行為,使再生水利用有法可依、有律可循。
二是健全體制機制。逐步建立健全再生水利用管理體制、激勵機制、政策體系與考核體系,進一步完善價格機制,探索建立政府購買服務與市場自主定價相結合的綜合定價模式,發揮地方政府專項債對再生水項目的支持作用,試點凈化水廠資產證券化,保障再生水項目的資金與收益。
三是狠抓工程落地。規劃構建“綜合管廊+再生水管道+城市河網”聯網聯供聯調的集約化配置模式。其中,再生水輸送以管道為主,通過科學設置再生水利用取水口、生態涵養段等配置設施,基本形成聯動、高效、安全的再生水輸配網絡,為工業、市政雜用、生態補水提供基礎設施保障。同時,要做好兼顧硬核配置和軟實力提升的五大工程。
——再生水輸送工程。依托城市綜合管廊建設,將再生水管道統籌納入綜合管廊,圍繞中心城區凈化水廠,形成再生水輸送管廊系統。在工業供水方面,建設10公里水源專管,提供20萬噸/天工業水源。在生態補水方面,通過管廊配置及清水環通工程,構建生態補水管道。
——再生水配置工程。結合再生水輸送環網建設,規劃預留再生水集中取水口,到2025年可滿足10萬噸/天的取水量,統籌用于市政雜用水。結合清水環通工程和城市生態補水需求,布設再生水生態涵養河段及濕地,使再生水生態補水更貼近自然水體環境。
——再生水工業供水工程。因地制宜建立集中式大工業供水和分布式定制供水互為補充的再生水工業供輸體系。主要有以再生水為水源的丁家山工業水廠工程、嵐山凈化水廠雙膜擴建工程等。
——工業園區循環化改造示范工程。探索高耗水工業企業使用再生水在節能降耗、污染物減排、經濟效益方面的實際獲益,進一步開展企業內部以節水為重點的工藝、設備、廢水資源化利用等綠色化技術改造,達到節水減碳、節水減排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通過社會化大循環和企業內部小循環的有機結合,以工程性節水和技術性節水為重點培育一批節水標桿企業,打造工業園區循環化改造的示范案例。
——水環境綜合治理示范工程。探索以再生水利用為重要載體、以水質改善為核心、以生態工藝為手段、以智能化管理為要素的水環境綜合治理示范案例。建立以政府“依效付款”為路徑的水環境治理政府購買服務模式。
責任編輯:張逸龍617BC4E5-13DD-4894-B481-E0BC6092E2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