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楊崢。我有一個習慣,每周五下午五點都會準時查看電子郵件,這些郵件的發件人便是向我學習快板技藝的“洋徒弟”。2012年,一次到海外學習交流的機會給我提供了向國際友人推廣中國傳統文化的契機。自此,我開始嘗試將快板曲藝應用到跨文化交流中,努力當好一名津門曲藝非遺出海的“搖櫓人”。
都說天津人會講相聲,作為天津人的我,骨子里也傾注著對傳統曲藝特別是快板藝術的熱愛。起初,我通過網絡視頻自學,為了不打擾鄰居便經常到家附近的海光寺公交站練習,沒想到竟有了意外收獲。一次,正當我邊走邊練時,突然發現有一位老先生一直騎車跟隨著我,跟了一個路口后,他竟然直接下車“奪”過我手中的快板打了一段“花板”,那精湛嫻熟的技藝著實令人震撼。臨別時,老先生給了我一張字條,告訴我來這個地址學藝,等我第二天找去才知道,原來這位老先生便是天津曲藝名家于老先生,也在后來成了我的師傅。
隨著技藝不斷嫻熟,我也受邀參加了不少演出。一天,在天津外國語大學學習的土耳其留學生軒杰找到我,他說在看過我的演出后,他們幾名留學生都對快板這門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希望能拜師學藝。這可著實讓我犯了難,在此之前我從未帶過徒弟,能不能教好他們呢?思慮再三,在前輩的鼓勵下,我最終決定收下這幾個“洋徒弟”。

然而,令我沒想到的是,通過我精心選擇的“手眼身法步”五部教學法,這幾位留學生居然進步神速,不到兩周的時間已經可以完成一些簡單的唱段。在他們的口口相傳下,又有幾位留學生找我學藝,這也讓我看到了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出海的契機。在這幾位留學生歸國前,我給他們每人都贈送了一副快板和一件大褂,并告訴他們可以隨時通過郵件交流,這跨越大洋的傳藝也在不覺間一直持續到了現在。
在熱愛快板藝術的年輕人的帶動下,我和徒弟們共同打磨出了《青年創業好政策》《津門抗疫鼠來寶》等一首首朗朗上口的唱詞,并通過短視頻等新媒體渠道傳播出去,獲得了不少關注和點贊。
同時,我也將快板藝術帶到日常工作、生活中。“宋明輝,技術強,電池里面裝太陽……”這是由我創作的《頌時代楷模》中的一句唱詞。我嘗試以快板為載體,將時代楷模事跡以更加膾炙人口的方式進行宣講,在寓教于樂中帶動身邊的年輕同事了解、學習榜樣事跡。
從接觸快板藝術起,我家的書架上就一直擺放著一個存錢罐,里面存貯著十幾枚破碎的銅錢。這些銅錢都是我從快板竹片間換下來的,經年累月的練習讓這些銅錢逐漸磨損甚至破碎,它們也見證著我傳承快板曲藝的歷程和不變的初心。
現在,已經有不少年輕人跟我一起學習快板藝術,其中還有十余位來自世界各地的“洋徒弟”,雖然相隔萬里,但對于中華優秀傳統藝術的熱愛讓我們的心緊密相連。我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傳承快板藝術的隊伍,越來越多的“青春守藝人”成長起來,清脆的竹板聲必將久久回響……972B2A73-4566-4DF2-8CFB-50CB447AE3B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