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急診科團支部書記唐浩。回想起兩年前那不同尋常的春天,記憶中的畫面不禁浮現在眼前:那時的我坐在前往機場的大巴車上,透過車窗依稀還能看到殘留在高速路旁松樹上的積雪,撫摸著手機屏幕上未滿3個月兒子的照片,我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同時眼神也更加堅定地望向了遠方。
貴州省第六批援鄂醫療隊出征在即,一大早,我就收到快遞員的電話,說有幾個“大家伙”到了,讓我去領取,原來是我在網上購買的制作一次性面屏的材料到了。因為疫情管控,許多快遞相繼停運,我一直擔心材料不能按時運到,直到親手接過快遞員送來的貨物,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
在同事的眼中,我是一個小小的發明家,在工作中作為主要發明人申請了專利20余項。所以在出發前,針對防護物資暫時緊缺的情況,由我畫圖設計,急診科全體人員出資出力,自制“土大炮”(一次性防護面屏)1500個,贈予在鄂州市中心醫院、貴州省將軍山醫院及本院抗疫一線工作的戰友們。但要在出發前短短4個小時內完成如此多的工作,任務非常艱巨!

時間一秒一秒過去,我們手中的活兒從未停止,大家都相信,只要手不停歇,多做出一個面屏,就能夠給前線的戰友多提供一份保障!終于,在眾多老師齊心協力的配合下,在出發前4個小時內,我們用急診速度順利完成制作任務。
車子緩緩啟動,這批防護物資也將隨我們一起出征,到前方最危險的地方去!
“我們是抱著必勝的心過來的,也必將帶著勝利的旗幟回家。”這是我在抗疫日記中寫給自己的話。
從大學畢業到現在,7年多的急診生涯,讓我逐漸對自己的工作開始有了新的認識。醫務工作者的使命是救死扶傷,那句“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誓言我始終牢記于心。工作中,每當看到病人及家屬在病魔面前的無助與痛苦,都使我更加堅定了一個信念——一定要不斷提高專業能力,盡自己所能去救治患者。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所在的急診科團支部中,有一群充滿朝氣與活力的年輕人,他們不僅是醫療工作前線的白衣戰士,同時也是急救知識和技能的傳播者。在上級黨組織的帶領下,我積極組織團員青年投身到急救知識普及活動中,將急救知識普及到學校、社區、企業、消防隊等社會各個領域,讓更多的群眾掌握自救互救技能,目前已培訓公眾2萬余人次,發放急救手冊1萬余冊。除此之外,為了提高留守兒童的學習和生活質量,我還參與到對綏陽縣毛埡鎮、思南縣邵家橋鎮、興仁市屯腳鎮等地的部分中小學留守兒童獻愛心活動中,給孩子們帶去衣物和學習用品,為他們普及健康知識,得到了學校師生的一致肯定。
在2021年底,遵義市和銅仁市相繼出現了新冠病毒感染陽性病例,我再次主動申請前往疫情防控一線,作為小組長協助團隊在一線進行核酸采集、物資運送等疫情防控工作。作為一名共青團干部,我要求自己一定要在一線帶領團員青年在為人民服務中茁壯成長、在艱苦奮斗中砥礪意志品質、在實踐中增長工作本領,繼續在救死扶傷的崗位上拼搏奮戰,不懼風雨、勇挑重擔,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中學時代的我曾夢想過以丹青為伴,和詩酒為友仗劍天涯。如今,我雖然沒能成為仗劍天涯的游子,卻有幸成為白衣執甲的戰士,這是我做出的最正確的決定!40337452-CF39-4E08-A258-AE78B6224B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