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怡然



“咔嚓”,隨著清脆的相機快門聲,志愿者參與植樹活動的瞬間被記錄下來。藍天、綠樹、志愿者的紅背心,生動的畫面通過攝影這種藝術形式留存。將生活中的平凡義舉和點滴愛心化作正能量,影響更多人,這就是西門街道攝影協會承接“印象最美西門人”項目的初衷。除了攝影協會,西門街道還有書法、美術、舞蹈、戲劇、音樂等5個協會。在這里,藝術不是曲高和寡的精神奢侈品,而是觸手可及的精神食糧。
西門街道位于寧波老三區中心地帶,轄區面積3.5平方公里 ,是個典型的居住型城區街道,人文氣息濃郁,文化底蘊深厚,文藝名家輩出。生前享譽寧波的著名書法家鄭玉浦、沈元魁、周律之、王永嘉、李慶坤等曾在這里居住,如今仍活躍于甬上藝壇的鄒大鳴、戚天法、王華云、裘成源、徐宏波等文藝界名家常參與街道文藝事業,還有寧波市甬江職業高級中學(寧波美術學校)、海曙區政協書畫院、寧波市樹人書畫院、西門文化名人展示廳、戚天法文學藝術廳等特色學校與藝術機構助力街道文藝事業。這都為西門街道的文藝事業繁榮打下扎實的基礎。近年來,街道文聯以“文藝西門”總品牌為引領,打造“文藝多維互動”模式,營造“藝術人人可享”的文化氛圍。
以點帶面 組建藝術隊伍
“春闈大比佳期近,鶯燕聲聲催登程。”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前及疫情防控進入相對平穩階段時,每逢周四,西門街道綜合大樓內總能聽到抒情柔美的越劇唱腔,這是街道戲劇協會所屬紅楓越劇團在排練戲曲。“以前周一到周五,綜合大樓內每天都有活動。”海曙區文聯西門街道分會秘書長陳勇峰告訴記者。街道不僅開設了30多種基礎課程,還不定期舉辦名家講座、交流會、藝術研討、參觀展覽等活動,提升協會會員的專業技能,滿足轄區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2009年到現在,從藝術家帶領的一枝獨秀到骨干發揮作用的百花齊放,再到愛好者踴躍參加的滿園皆香,我們整個西門文聯以及下設的各個協會,會員的參與程度和作品水平不斷提升。其中,書畫一直是街道文藝發展的主力軍。”西門街道黨工委委員、文聯主席王亮介紹道。早在2009年,西門街道就辦起了書法基礎班,為轄區居民提供學習平臺。2011年,又增加了美術基礎班。2015年,街道組建成立以書畫家為骨干、廣大書畫學員為主體的學習型社團,并先后與海曙區書法家協會、海曙區美術家協會結對共建。2019年,通過走訪社區、轄區單位、區美術家協會、區書法家協會,街道對轄區內居住和工作的書畫家、書畫愛好者進行調查摸底,共整合區級以上書畫家協會會員50余名,其中包括周律之、鄒大鳴、戚天法等文化名人,以及書畫愛好者百余名,逐步形成有影響力、創作力的書畫學習陣營。
隨著街道書畫人才隊伍擴大與專業學校教師加盟,西門街道書法協會、西門街道美術協會先后成立。此后,攝影、戲劇等協會也日益壯大。西門街道的文藝事業從單一發展向多元化發展轉變。
“藝+益”組團式文藝志愿服務項目化運作是“文藝西門”的主要特色。街道打造的“紅綢舞”“紅楓越劇”“私人訂制音樂會”“西門文化名人展示廳”“戚天法文學藝術廳”“書畫西門”“福送千家福滿西門”“書畫進西門百姓家”“印象最美西門人”等文藝品牌項目廣受居民好評。
“等到疫情平穩,綜合大樓內會繼續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根據居民的愛好和需求,籌建街道曲藝、民間文藝等協會,讓我們的文藝隊伍更加壯大。”陳勇峰說,“街道還要召開總結表彰大會,對西門文藝有貢獻的年度人物進行表彰,樹立模范,形成文藝發展人人參與的局面。”
牽線搭橋 構筑藝術平臺
胡建華是西門街道攝影協會主席,退休前曾是寧波日報社攝影記者。退休后,他發揮余熱,帶動街道攝影協會發展。“胡老師加入之前,街道的攝影協會屬于老年人自娛自樂的‘夕陽紅協會,胡老師來了之后,越來越多年輕人參與進來,會員作品經常登上媒體或獲獎,現在協會是充滿活力的朝陽協會。”聽著陳勇峰的調侃,胡建華表示:“我只是利用自己的投稿渠道,給大家更多機會嘗試罷了。”
想讓文藝充滿活力,就要注重展示,成就感能激發會員更多的熱情。在胡建華看來,攝影,尤其是紀實攝影,是一個很好的記錄生活的載體。“去年寧波因臺風積水嚴重,我們用相機記錄下了不少感人的畫面。我把會員的照片收集起來,投稿到媒體后被采用,既傳播了正能量,又給了拍攝者繼續創作的動力。”
為構筑更好的文藝交流平臺,西門街道文聯積極發揮基層文聯的橋梁、紐帶作用,打造“走出去+引進來”的交流模式,拓展文化惠民輻射面。
“街道書畫作品除在本轄區內展示外,陸續走進鼓樓城樓展廳、天一廣場藥皇殿、月湖群星展廳、南塘老街國醫堂、寧波市文化館117展廳、包玉剛圖書館展廳、中山廣場逸仙樓等地進行主題展出。”王亮說。街道文聯還組織美術家協會理事會、書法家協會理事會赴慈溪市新浦鎮、海曙區古林鎮開展“文化走親”活動。即使在疫情期間,各項活動暫停,街道文聯仍通過網絡,組織轄區文化名人、文藝家和文藝工作者積極參與“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主題文藝創作活動,征集近30件作品電子稿,致敬一線英雄,鼓舞市民士氣,宣傳防疫知識。
同時,西門街道也不忘“引進來”,為轄區文藝發展注入新鮮活力。在疫情穩控期間,街道文聯與相關部門聯合舉辦“傳家訓書清風”廉政扇面書法作品展、海曙區書法家協會名家作品展,協辦“太古遺音”古琴名家公益音樂會、“北京北京”——李剛、李懷玉書畫作品聯展等。西門街道搭建的藝術平臺加強了對外交流,提升了街道文化綜合軟實力,也展示了“文藝西門”的獨特魅力。
錦上添花 豐富藝術內涵
“事君為易事親難,孝子名留覆載間。”董仲舒六世孫董黯至孝的故事家喻戶曉,而董孝子廟正坐落于海曙區。知名作家戚天法的最新作品靈感也來自于此。戚天法是海曙區文聯西門街道分會顧問,寧波市“最美銀輝基地”戚天法銀輝品牌工作室位于西門街道綜合大樓內,是街道的黨建文化名片之一。“慈孝是道德之源,慈孝是華夏之根,慈孝是立身之本。我想以慈孝為主題寫一部董孝子的戲曲劇本。”在戚天法看來,文藝擁有潤物細無聲的力量。此前,他創作的反腐越劇《桃花夢》就曾以新科狀元蒲步高的故事,唱響廉潔好聲音。一曲“人心不足蛇吞象,煩惱皆因非分想。欲壑無底何時滿?青云桃花夢一場……”給觀眾上演了一出反腐倡廉的警示大劇,頗受好評。
“藝術是生活的鏡子,優秀的文藝作品對社會的發展也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王亮說,“街道一直秉持著文藝為民的理念,打造‘藝+益組團式文藝志愿服務的發展模式,讓文化不僅僅停留在美上面,還要具有教育意義,能和精神文明建設銜接。”
為此,西門街道文聯著力構建文藝志愿服務長效機制。一方面,街道文聯鼓勵各協會會員積極參與文藝志愿服務,比如春節送“福”,制作“文明公益我先行”公益廣告,開展“書法倡導節儉”活動,推動“書畫進西門百姓家”,開展主題慰問演出等,發揮自己的所長;另一方面,街道文聯為轄區居民、周邊居民獻上家門口的文化盛宴,吸引更多居民參與文藝志愿服務,將文化惠民落到實處,打造“終身教育”的有效途徑。
“通過文藝志愿服務活動,提升西門街道文藝工作者的良好公眾形象,進一步推動文藝惠民項目深入人心,齊心合力共筑精神文化家園,助推西門街道文化事業大發展、大繁榮。”這是王亮對“文藝西門”未來的構想。
(本文未署名圖片由海曙區西門街道提供)5F0F9353-1F79-4A0B-A9B8-F0EEC1E813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