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棟
近日在歐洲智庫GLOBSEC舉辦的一個論壇上,印度外長蘇杰生回應西方對印度購買俄羅斯石油的指責時稱,歐盟同樣在購買俄羅斯天然氣,歐洲必須擺脫“歐洲的問題是世界的問題,但世界的問題不是歐洲的問題”的心態。印度有能力管理印中關系,中國也不需要世界其他地方的先例來決定如何與印度接觸。他的這番表態在社交媒體上引起不少關注。
印度外長之所以這樣說,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印度長期堅持的戰略自主、外交獨立傳統Q自獨立建國以來,印度就將自己定義為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不僅不愿意接受其他國家的領導和指導,甚至不愿意接受其他國家的援助。俄烏沖突爆發以來,印度因中立立場受到西方多國的輪番指責,印度人對此已經不勝其擾。印度外長此番表態,可以說是不滿情緒的一種累積式發作。
二是,印度對美西方長期限制其石油來.源非常不滿。此前,印度與伊朗和委內瑞拉的石油貿易,已經受到美國制裁的影響,損害了印度的能源來源多元化戰略及直接經濟利益。現在,西方又在俄羅斯石油問題上向印度施壓,印度當然不滿。
三是,印度與俄羅斯有長期、穩定的友好合作關系。在印度民眾看來,俄羅斯是可信任的戰略伙伴,從來沒有侵犯過印度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也沒有在人權等問題上干涉過印度內政,比美國、西歐都要可靠得多。
客觀地說,印度外長的這個問答式評論雖然機智,但并沒有太多新意,為何在社交媒體上引起許多關注?首先,從推特、YouTube等社交媒體用戶的心態上看,很多人雖然并不支持俄羅斯,但更加反感西方借機操縱他國對外政策,逼迫他國選邊站隊。在印度國內,由于長期被殖民主義統治的心理陰影,印度人一向反感外國對自己內外政策的干涉與脅迫。印度外長這種反擊西方的聲音,體現出印度人對大國地位的追求/艮容易得到政治和輿論支持。
其次,印度外長對西方文化有較深刻的了解,用先取得共識、再有限反擊的方式進行評論,很容易引起共鳴。蘇杰生并沒有攻擊歐洲的俄羅斯政策,也沒有攻擊西方的價值觀體系,而是在強調印度與西方價值觀一致的前提下,突出印度自身的利益需求,相對來說更容易獲得西方輿論的理解。再次,印度在外交上堅持穩定的、可預期的中立,在政治制度上也是東西方特色兼備。作為西方長期拉攏的對象,印度政治人物的講話也較易被西方社會所接受。
要注意的是,社交媒體上的點擊率并沒有如實反映印度外長發言的實際意義和有限影響。一方面,對于一位外長來說,這是一段非外交場合的評論,并非一種正式的外交意愿表達。在印度和西方的政治語境中,論壇這種非官方場合,官員們的發言尺度往往比較大,可以更多地展現個人意愿和風格。另--方面,印度外長主要是拿歐洲與俄羅斯的能源貿易做擋箭牌,利用了歐洲的決策困難,并不是真要與歐洲唱對臺戲。在石油進口問題上,印度與西方的口水戰已經進行過好幾輪了。3月31日,英國外交大臣特拉斯在這一問題上敲打布度。印度外長就曾稱,歐洲才是俄石油的大買家、甚至比俄烏開戰前買得還多。4月11日,美國總統拜登與印度總理莫迪舉行視頻對話時,要求印度減少從俄羅斯的石油進口。印度外長也曾稱,印度一個月內從俄羅斯購買-石油的總量,可能·遠低于歐洲一個下午的購買量。
人們也注意到,印度官員喜歡抨擊在俄鳥沖突中立場混亂的歐洲,卻很少抨擊更加強大的美國。印度只是強調自身經濟利益,并不是要挑戰美歐對俄羅斯的政策。印度是要在西方價值觀體系內進行博弈,以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不是要顯示與西方的差異,也不是要支持自己長期的戰略合作伙伴俄羅斯。在俄羅斯石油進口問題上,印度雖然聲勢很大,調門很高,但自從3月份簽署1300多萬桶的進口協議后,至今也沒有更進一步的舉動更重要的是,在武器進口和人權等傳統的印俄協調、合作議題上,印度正離俄羅斯越來越遠,.離西方越來越近。▲(作者是復旦大學南亞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環球時報2022-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