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春曉,法 靜
宮頸癌是一種發生于子宮頸的惡性腫瘤,其發病率僅次于乳腺癌,對女性的生活質量及生命健康造成了極大威脅[1]。對于晚期宮頸癌,則以放療為主,但放療的局限性大,難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隨著臨床對宮頸癌研究的進展,同步放化療方案得到廣泛應用[2]。調強放療即影像引導調強適形放療,可通過CT圖像引導對腫瘤靶區進行高劑量精確照射,起到對腫瘤細胞精確治療、定點清除的效果,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認可[3]。有文獻報道,聯合化療可以增加放療的敏感性,促進腫瘤細胞凋亡,延長患者生存期[4]。基于此,本文就晚期宮頸癌行調強放療聯合化療的療效及對血清細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鱗狀細胞癌抗原(SCC)水平的影響進行研究,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就診的102例晚期宮頸癌為研究對象。①納入標準:經病理學、影像學等檢查均符合宮頸癌的診斷標準[5];均為晚期宮頸癌患者;預計生存期>6個月;臨床資料完整。②排除標準:合并凝血功能異常者;有精神疾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有其他原發腫瘤或惡性腫瘤病史者;合并傳染性疾病者;影像學檢查發現有遠處轉移者;直腸、膀胱黏膜受侵犯(Ⅳ期)者。根據治療方式不同將患者分為對照組49例和研究組53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放療聯合化療,采用前后對穿兩野照射,腫瘤照射劑量為45~46 Gy/23~25 F,每次1.8~2.0 Gy。全盆腔放療后開始進行腔內后裝治療,A點3000~3600 cGy/5~6 F。于患者放療同期給予化療,化療方案均采用順鉑(江蘇豪森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813)30 mg/m2靜脈滴注,每周1次,共5~6次。研究組給予調強放療聯合化療,患者仰臥位,腹盆腔體膜固定,行腹盆腔增強CT掃描,層厚5 mm,圖像傳輸至Eclipse計劃系統,勾畫靶區:臨床靶體積為腹主動脈分叉上1 cm至閉孔下緣的盆腔淋巴引流區、子宮體、子宮頸(瘤體)、部分陰道,計劃靶體積即臨床靶體積外擴5 mm加修改。單次放療劑量為1.8 Gy,共行28次;腔內放療每周1次,共行5次。行逆時針179~180°,再順時針179~180°照射,保證靶區劑量≥90%等劑量曲線對99%以上臨床靶體積覆蓋,重要器官照射劑量:≤5%小腸、≤50%直腸、≤50%膀胱及≤5%股骨頭均為50 Gy。化療方案同對照組。
1.3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根據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RECIST)進行評估[6],分為完全緩解、部分緩解、未控制,總有效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總例數×100%。②血清CYFRA21-1、SCC水平:于治療前、治療1和3個月后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3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CYFRA21-1參考值:0~4 μg/ml;SCC參考值:0~1.65 ng/ml[7]。③生活質量:于治療前、治療1和3個月后采用癌癥治療功能總體評價量表(FACT-G)進行評估[8],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好。④毒副反應:包括骨髓抑制、白細胞下降、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直腸炎等;毒副反應評估采用急性放射損傷分級標準[9]。⑤隨訪:治療后每2個月進行1次門診隨訪或電話隨訪。

2.1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完全緩解31例,部分緩解17例,未控制5例,總有效率為90.57%;對照組完全緩解22例,部分緩解14例,未控制13例,總有效率為73.47%。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2.2治療前后血清CYFRA21-1、SCC水平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兩組治療1、3個月后血清CYFRA21-1、SCC水平呈逐漸下降趨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個月后研究組血清CYFRA21-1、SCC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不同方式治療晚期宮頸癌兩組治療前后血清CYFRA21-1、SCC水平比較
2.3治療前后FACT-G評分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兩組治療1、3個月后FACT-G評分呈逐漸升高趨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個月后研究組FACT-G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不同方式治療晚期宮頸癌兩組治療前后FACT-G評分比較分)
2.4毒副反應比較 研究組白細胞下降、骨髓抑制、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直腸炎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不同方式治療晚期宮頸癌兩組毒副反應比較(例)
宮頸癌發病率較高,位居女性惡性腫瘤死因第4位,其發病年齡跨度較大,50~55歲為發病高峰期,嚴重威脅著女性的生命健康[10]。放療是晚期宮頸癌的主要治療手段,宮頸癌患者聯合化療通常以順鉑為主,能夠延長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質量,故放療聯合化療方案也成為臨床共識[11]。
常規放療應用時間較長,但靶區定位不精確,照射增益比較低,對腫瘤局部控制能力較弱,并且容易出現骨髓抑制等毒副反應,不利于改善患者治療后的生活質量[12]。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發展,調強放療已在頭頸部腫瘤治療中成功應用,成為放射治療的重要方向[13]。有研究發現,調強放療借助CT的四維重建模式向惡性腫瘤或腫瘤內特定區域發射精確的輻射劑量,可調節或控制輻射強度,使輻射劑量更加準確,減少周圍正常組織和器官受到的損傷[14]。對晚期宮頸癌患者采用調強放療聯合化療,不僅可顯著提高療效,還能最大程度減少毒副反應發生。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治療3個月后研究組血清CYFRA21-1、SCC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FACT-G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調強放療聯合化療對晚期宮頸癌患者的臨床療效較好,可提高治療后的生活質量。另外,本研究利用CT圖像引導,還可減小組織移位引起的治療期間計劃靶區與實際靶區的誤差,進一步保證治療的精準性。
SCC是宮頸鱗狀上皮細胞胞質中的絲氨酸蛋白酶抑制物,CYFRA21-1為上皮細胞的結構蛋白。既往文獻報道,血清CYFRA21-1、SCC為宮頸鱗狀細胞癌診斷、療效及預后判定的重要標志物,在宮頸鱗狀細胞癌患者中呈現高表達狀態,與細胞癌變、浸潤、進展具有密切聯系。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3個月后研究組血清CYFRA21-1、SCC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采取調強放療聯合化療能夠明顯降低血清CYFRA21-1、SCC表達水平,有助于患者預后的改善。同時研究組的各種毒副反應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說明調強放療聯合化療還能減少毒副反應的發生,具有一定安全性。
綜上所述,對晚期宮頸癌患者采取調強放療聯合化療能夠有效提升治療效果,降低CYFRA21-1、SCC表達水平,同時還能減輕毒副反應,有利于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