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磊,韓青松,李玉琢,馮軍鵬,王 敏,彭海軍
胸部正中切口無菌性愈合不良是胸外科手術后極為常見的并發癥[1]。主要是由手術部位的特殊性造成的,且手術部位軟組織的張力大,容易導致切口出現無菌性液化壞死,從而引起術后切口愈合不良,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處理極易誘發感染,嚴重者會引發肋骨或胸骨骨髓炎,危及生命健康[2]。目前,臨床上對胸部正中切口無菌性愈合不良的治療以常規換藥、引流為主,但該方式在治療過程需要頻繁更換敷料、周期長、療效一般[3]。相關研究發現,持續負壓引流(VSD)在各類創口的治療中具有顯著效果,能顯著縮短治療周期[4]。基于此,本研究觀察VSD在胸部正中切口無菌性愈合不良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旨在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對2016年6月—2021年2月在我院進行胸外科手術后發生切口無菌性愈合不良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歸納分析。①納入標準:均符合術后無菌性切口愈合不良的診斷標準;連續3次滲出液標本細菌培養結果為陰性;臨床病歷資料完整無缺漏;均為正中開胸手術;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②排除標準:存在凝血功能障礙或有活動性出血者;合并惡性腫瘤或精神疾病者;存在感染性疾病或傳染病者;存在自身免疫功能障礙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依據納入與排除標準,本研究共選取88例,并根據治療方式不同分為研究組45例和對照組43例。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執行。
1.2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換藥治療,常規消毒,局部麻醉,清除傷口周圍的壞死組織及異物,沖洗后將引流條置入,以無菌紗布覆蓋,固定;根據患者傷口外敷料滲透情況,予以每日1~3次換藥。研究組給予VSD治療,根據患者切口愈合不良范圍予以拆線,常規消毒、局部麻醉,使切口充分暴露,清除周圍的壞死組織及異物,按照切口大小裁剪VSD敷料,確保敷料與切口能夠充分接觸,使用生物透性薄膜將引流管與周圍正常皮膚密封覆蓋,最后引流管連接中心負壓吸引裝置,負壓保持在100~120 mmHg。同時觀察患者創面肉芽生長情況,如生長不佳或創面感染,可再次進行VAD治療,一般治療4~5次。VSD敷料由武漢維斯第醫用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治療15 d后觀察兩組療效并比較。
1.3觀察指標
1.3.1臨床療效:①治愈:患者新生肉芽組織生長,創面被上皮組織覆蓋,愈合完整;②顯效:創面明顯減小,且已長出大部分新生肉芽組織,未見滲出液;③有效:創面較前縮小,部分長出新生肉芽組織,且滲出液較前減少;④無效:治療后創面未見好轉。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3.2恢復情況:比較兩組換藥次數、切口無明顯滲液時間(傷口無膿性滲出液)、創面愈合時間(標準為傷口閉合,上皮覆蓋,在適當強度活動下傷口無裂開)、住院時間。
1.3.3炎性因子:在治療前后抽取患者晨起空腹靜脈血5 ml,3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清,低溫保存。應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C反應蛋白(CRP)水平,試劑盒均購自北京美康生物公司,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書進行操作。
1.3.4并發癥:觀察患者有無感染、肉芽組織增生不良、慢性竇道形成等并發癥發生情況[5]。

2.1臨床療效 研究組治愈19例、顯效13例、有效9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1.11%。對照組治愈12例、顯效14例、有效6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為74.42%。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
2.2恢復情況 研究組換藥次數少于對照組,切口無明顯滲液時間、創面愈合時間及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不同方式治療胸部正中切口無菌性愈合不良兩組恢復情況比較
2.3血清炎性因子 治療后,兩組血清TNF-α、IL-6、CRP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不同方式治療胸部正中切口無菌性愈合不良兩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2.4并發癥發生情況 研究組發生感染2例、肉芽組織增生不良1例,并發癥總發生率為6.67%;對照組發生感染5例、肉芽組織增生不良3例、慢性竇道形成2例,并發癥總發生率為23.26%。研究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胸外科手術最常用胸骨正中切口,上到胸骨上窩下方,下到劍突下2 cm處[6]。在正常情況下,胸部正中切口屬于無菌性傷口,進行常規處理后,一般會在10 d左右愈合,但仍存在部分患者有愈合不良的情況[7]。據文獻報道,術后患者仰臥或坐位時,由于胸骨上窩軟組織疏松,切口少量液體不易引出,術中止血面積過大、軟組織壞死、形成異物等均為影響術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8]。且隨著我國老齡化的增快,心血管疾病、胸廓疾病等發病率不斷上升,術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發生率也在不斷上升[9]。給予早期處理,是提升臨床療效,減輕患者身心和經濟壓力的重要舉措[10]。
傳統治療切口愈合不良的方案多為在拆除患者切口縫線后放置引流條,雖然能達到一定治療效果,但其治療周期長、容易出現引流不暢等情況,難以達到治愈的目的[11]。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VSD技術被廣泛應用,用于治療各種急性軟組織損傷及創面感染,臨床實踐表明,VSD技術應用于創傷、手術后難治傷口及創面的效果良好[12]。本研究顯示,研究組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說明胸部正中切口無菌性愈合不良采用VSD治療能夠有效提升治療效果。本研究還顯示,研究組換藥次數少于對照組,切口無明顯滲液時間、創面愈合時間及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說明采用VSD治療能促進患者切口愈合,減少換藥頻次及治療周期,與既往研究報道相符合[13-14]。考慮其中緣由為VSD能有效促進創面的血液循環,從而減輕組織水腫,并且通過封閉引流達到全面引流的目的,以及時清除創面滲出液,防止切口感染,為切口愈合提供良好的生物環境。手術會不同程度的抑制免疫增強因子,激活免疫抑制因子,導致患者出現炎癥反應[15]。本研究患者均出現炎癥反應,治療后,研究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對照組,說明VSD治療能有效控制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促進創面的愈合。使用VSD治療后,患者的并發癥總發生率明顯降低,說明VSD治療安全性高。
綜上所述,對胸部正中切口無菌性愈合不良患者采用VSD治療的臨床效果顯著,能夠有效促進創面愈合,并改善炎性因子水平,且并發癥少,治療安全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