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星海
教育是提高人口綜合素質的關鍵。讓所有國民享有教育公平,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關鍵。作為占現代教育較大比重的民辦學校,如何快速轉型、健康發展,對于促進教育公平尤為重要。
我國民辦教育經過近30年的發展,其使命也由最初的“學位不足的補充”轉變為“為國民提供‘可供選擇的‘優質教育資源”。中山市阜沙鵬誠學校就是一個關鍵時期抓住機遇、很快走上健康發展之路的典型范例。
一、鵬誠印象
進入校門,一眼望去,滿眼的綠色煥發出勃勃生機。整齊的行道樹、茂盛的綠化帶、柔軟的草坪、嫩綠的樹芽、綻開的花朵,無不顯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
右手邊的文化墻上,先賢孔子的教育思想激發學生對學習的思考;現代科技浮雕激勵著師生的追求;中山市的“博愛”精神融入其中,影響著師生行為;“感恩上進”“和諧拼搏”正是這個學校的主流校園文化。校道兩旁近200米的文化欄上,師生活動精彩紛呈,學校各項管理公示也一目了然。內大廳門柱上的對聯“鵬程萬里方顯人才價值,誠實為學才是教育本真”很好地詮釋了學校的辦學理念;兩根文化柱《師說》提醒著為師的使命,《勸學》呼喚著學子的成長。連廊文化層次分明。“尋芳徑”“勸學坊”“勵志廊”讓學生徜徉花海的同時增長見識,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激勵學生上進,勇于拼搏。走廊上展示的作品和墻壁文化都源于本校師生,既搭建了平臺,展示了風采,又能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班級特色形式多樣,豐富而有內涵,還獲得多個中山市特色班榮譽稱號。課室內配有齊全先進的教學設備,使課堂更加精彩生動;50個功能室更是一應俱全。
靜態的校園文化處處傳遞著正能量,真正起到了環境影響、文化引領的作用。移步榮譽墻,滿滿一墻獎牌見證了該校師生拼搏進取的足跡。步入階梯報告廳,“鵬誠校園文化大講堂”的橫幅醒目地懸掛在主席臺上方。至此,也就揭開了鵬誠學校轉型升級發展的謎底——一流的學校靠文化引領。
該校在2013年編撰了自己的《校園文化讀本》。圍繞學校核心文化,通過每周三晚例行的文化大講堂,教職工全員參與,凝聚了人心,談出了共識,打造了團隊。并利用班會深入到學生中去,通過校歌傳唱及愛校教育等活動,使其真正上下一心、師生聯動,建構了鵬誠學校特有的校園文化。
自2013年開始,鵬誠學校實現了由規模化發展向精細化管理的華麗轉身。先后被評為“中山市一級學校”“中山市師德工作先進集體”“中山市法治文化建設示范點”等;2013年、2014年連續被評為“阜沙鎮先進單位”和“阜沙鎮德育安全衛生先進工作單位”;2014年最先完成“標準化學校”評估驗收后,又在2015教育均衡鎮(區)評價中展示出魅力。
學校各項工作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與公辦兄弟學校一道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真正促進了阜沙教育的均衡發展,并成長為市、鎮先進典型。市、鎮電視臺等各種新聞媒體長時間宣傳報道,周邊深、廣、莞、惠等城市有近50家學校領導先后組團來校參觀交流。
市人大、市政協及副市長吳月霞和市教體局領導多次來校調研。副局長周信充分肯定并飽含深情地說:“鵬誠教師的自信和學生的快樂足以說明學校的成功。”市教育督導室閆玉宏同志以“鵬誠輝煌”藏頭即興賦詩一首以示勉勵:“鵬翮馭風展壯猷,誠育桃李遍神州。輝光耀世黌門秀,煌煌偉業美名留。”
二、鵬誠思考
今天的鵬誠學校,無論是她頗具內涵的校園文化,還是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以及良好社會口碑的反饋,包括教工的積極工作狀態和學生的成長進步,都與自身的改革緊密關聯。在鵬誠學校的改革進程中,我們不難發現一些值得借鑒的做法和多方面的積極思考。
1. 看清形勢,把握機遇,做有智慧的辦學人
當前,我國新一輪的教育改革——全面促進社會公平,是由“普惠式”的均衡公平走向優質均衡。也就是說,所謂的均衡公平不是“拉平差距”,而是在普及的基礎上鞏固、提高、建設“優質均衡”的義務教育。因此也就有了全國標準化學校建設和地方區域教育均衡市鎮的評估。民辦學校作為地方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在推進地方區域教育均衡的進程中,要求全面評價當地的教育均衡,促使地方重視民辦教育的健康發展和優質教育的培育。
作為辦學人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學位不足的補充”時代已經過去,“不發展”就面臨著“被淘汰”;要發展,規范是前提,民辦學校自身的改革也就成為“必然”。所以學校標準化建設,既是壓力,也是機遇。
該校最先接受標準化建設評估,也就先一步抓住了機遇,贏得了先機:在標準化中促進了規范,在規范中贏得了發展。雖然班額減少了,師資等投入加大了,但檔次提高,總體收入也大幅增加了,學校后續發展力增強了。真正做到了規模與效益并重。
2. 有“為”才有“位”,做有追求的校長
第一,“好校長”首先就得要有所作為。“在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是民辦學校管理的特殊模式,很多學校卻只強調了前半部分,忽視了后半部分。在鵬誠學校等級評估時,市領導很好地總結了鵬誠學校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完善了法人治理結構,管辦分離”。目標一致,各負其責,校長要全面承擔起學校的管理責任和發展走向的規劃。
第二,有思路才會有出路,有實力才會有魅力。學校的校長必須具備三方面的能力:一是業務能力(實行內行管理,那種靠行政手段式的簡單強權管理已經不再適應當下的社會潮流,校長首先是業務能手);二是個人魅力(加強領導修養,用人格魅力去影響班子成員,成為隊伍建設的表率);三是工作魄力(遇事多思考,想好就要做,做就做到位,言必行,行必果,工作落到實處,成績見到實效)。
第三,作為獨立承擔學校發展使命的民辦學校校長要有三方面的綜合素質:“教育家”的思想追求——理想高遠;“企業家”的經營策略——學校可持續發展的經費保障;“外交家”的個人風采——充分營造教育合力。
3. 加強隊伍建設,教師才是學校發展的關鍵
該校形象地把隊伍建設稱作“三力建設”:校長的領導力,中層的執行力,教師的戰斗力。
該校隊伍建設主要在“自覺、感染、趨利、逐名、悅動、感恩”12個字上持續用力。真誠交流,心靈剖白,讓教師自覺把個人成長同學校聲望綁在一起;以身作則、身體力行,感染和影響教職工團隊;出臺科學的管理制度和評價方案,鼓勵教師表現個人的自身價值;樹立榜樣,表彰先進,讓先進分子最大程度享受榮耀,引導教師爭光爭先;經常組織師生活動、教工活動,增進活力和激情。不只關注他們的工作,更關心他們的生活。
4. 重視文化建設的實效性,挖掘學校文化的內涵
校園文化建設要有層次、有內涵。鵬誠學校的校園文化主要表現在:有形呈現的實體文化營造氛圍;制度文化體系明確了方向;善于發現優點、充分肯定榜樣、學會尊重、懂得愛護的人文文化增強了動力……正是這種渴望榮譽、追求人生價值的文化推動學校各項工作不斷向前發展。
5. 加強特色培育,使常規同特色相互融合,共同提高
該校在已有的“國學經典與藝術教育”特色基礎上,將跆拳道和中華武術引進校園,打造廣東省特色體育學校,把特色體育作為常規課程,普及全體師生。讓學生文武兼修,在強身健體的同時,培養學生“克己忍讓、百折不撓”的精神以及“知禮有德”的品質。
通過幾年的努力,該校師生個個都會跆拳道,人人都懂禮貌;品位、禮節成為鵬誠學校又一道風景線;2500多人的師生訓練場頗為壯觀。鵬誠學校首創的體育大課間很好地帶動了當地的體育教學,并影響到周邊其他城市。“知禮有德”的師生風采讓參觀者交口稱贊、有口皆碑。
鵬誠學校的發展經驗證明,教育發展最基本的硬件建設固然不可少,軟實力更為重要,特別是經營者的思路和管理者的方法尤為關鍵。民辦教育是一種產業,更是一份事業,企業家辦教育既要追求經濟效益,還要追求社會價值;學校管理更要按教育規律辦事,科學管理才能有所作為。
(作者單位:廣東中山市阜沙鵬誠學校)
責任編輯 晁芳芳E5787314-7492-4389-B566-4A8809DEA7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