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潔峰/江蘇省南京市農業農村局
2021年以來,江蘇省南京市聚焦主導產業,集中開展延鏈、鍛鏈、補鏈行動,全市農業主導產業鏈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一是產業體量有突破。8個優勢特色產業鏈三產融合總產值318.2億元,同比增長29.6%。油菜產業鏈繼續放大農旅融合效益,三產融合產值5.2億元,較上年翻倍增長,實現油用、肥用、藥用、菜用、蜜用多功能拓展,浦口永寧街道獲得全省唯一“多功能油菜特色產業小鎮”稱號。南京眾鑫麗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水稻3000畝,2021年實現產值1160萬元,較2020年增長30%以上。南京櫻桃鴨業、桂花鴨、新潤公司等積極打造“鹽水鴨產業+旅游”的發展模式,累計接待游客12萬人次。綠色蔬菜產業鏈規模擴大,播種面積增加65%,小白菜、番茄規模種植主體同比增長8%,三產融合產值同比增加52%。二是品牌影響力上臺階。農產品產業化綠色化體系逐步建立,品牌更有影響力。高淳入選全國農業全產業鏈典型縣,“金陵味稻”大米獲南京好大米特等獎,“南京鹽水鴨”入選“中歐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產品名單,南京櫻桃鴨、黃教授食品制訂“鴨血粉絲”產品企業標準,露比、陽光、金陵雨露3個番茄新品種獲品種權。三是產業融合更深入。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拓展鄉村多種功能,農業產業鏈延長、價值鏈提升。全市休閑農業實現綜合收入125.8億元,同比增長10%以上。都市花卉產業鏈加快開發花卉精油、花卉藥品等精深加工產品,蘭花展、牡丹節、玫瑰節等花事活動精彩紛呈?,F代茶產業鏈加大三產融合力度,積極謀劃從喝茶到吃茶、用茶、賞茶、游茶、話茶等全產業鏈發展路徑。
建機制,把握農業產業鏈發展方向。按照“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全產業鏈打造、打造全產業鏈”的總體構思,精心謀劃,深入部署。在全面走訪調研,廣泛征求意見基礎上,確定優質稻米、多功能油菜、綠色蔬菜、現代茶、都市花卉、精品蟹蝦、特色魚、南京鴨8個優勢特色產業。制定《南京市推進農業主導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南京市推進農業主導產業高質量發展專班工作方案》,明確產業鏈發展重點、方向和措施。建立由局主要領導任組長、有關局領導擔任鏈長的“鏈長制”,全力推進8個優勢特色產業高質高效發展。
抓項目,夯實農業產業鏈發展載體。結合優勢產業,梳理了248個實力強、帶動明顯的鏈主企業、鏈條主體,并以項目為抓手,推動各優勢主導產業快速穩步發展。開展精準招商,抓好信息分類、招商推介、項目落地等環節,共梳理出58個農業招商引資項目,總投資30.6億元。發揮市級專項資金撬動作用,推動向產業鏈重點項目集中,確定了186個有融合基礎和創新潛力的項目,總投資約5.1億元。推動重大項目落地,引導支持社會資本、市場主體投資農業,全年落地建設206個農業重大項目,其中產業融合項目53個,投資55億元。
搭平臺,優化農業產業鏈發展環境。搭建南京市“科金興農”專項活動平臺,舉辦10場專場服務對接活動,邀請政企研金等行業661人次參加,為92個主體解決201個問題。優質稻米產業鏈舉辦“金陵味稻稻米文化節”、金陵味稻專用品種簽約、母子品牌授權儀式等活動;現代茶產業鏈舉辦南京雨花茶新茶品鑒與品牌推介會等系列活動,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雨花茶品牌宣傳推介;綠色蔬菜產業鏈舉辦“食禮秦淮”公用品牌與地產優質蔬菜產業鏈合作對接會,推進30個核心主體現場簽約入駐。
出新招,激發農業產業鏈發展動能。圍繞突出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系統開展共性關鍵技術協同攻關、集成示范、推廣服務,梳理匯總56個“四新”推廣項目、14個技術攻關項目。特色魚產業、精品蟹蝦產業加快關鍵技術協同攻關,申報專利10多項,轉化成果5個,推廣“四新”技術12項;綠色蔬菜產業對主體實施“一企一策”,對549個主體實施“主體一張圖”管理,推動20多個蔬菜新品種引進示范。
強保障,集聚農業產業鏈發展政策支持。強化對經營主體“錢、地、人”等要素保障,激發經營主體發展的內生動力。金融支持方面,優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和“金陵惠農貸”政策,2021年合作銀行發放貸款13.66億元。用地政策方面,會同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建立產業融合用地協作機制和三產融合發展用地項目庫,目前入庫項目154個,面積約1200畝。人才培育方面,推進“新農人”“頭雁種苗”行動方案,引導各類人才返鄉下鄉創業創新,累計補助創業主體848個。
經過一年多的發展,南京市農業產業鏈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但還存在鏈式發展意識不夠強、推動主導產業發展不夠深入、資源整合不夠有效等問題。南京市將結合市農業產業鏈工作部署,強化多主體分工協作、多要素投入保障、多政策配套服務,形成政府引導、農戶參與、企業帶動、科技支撐、金融助力的良好發展生態。按照“一產往后延、二產兩頭連、三產走精端”的原則,跨界優化資金、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配置,推進農業與文化、創意、體育、教育、康養等領域融合發展,形成一二三產業融合、上下游銜接配套、資源要素相互滲透的格局。培育壯大一批鏈主企業,創新主體聯合機制,引導龍頭企業與種業公司、家庭農場、農戶和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按照“資源要素暢通、利益聯結緊密、服務購銷最惠”的目標,組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或產業聯盟,構建“龍頭企業驅動、配套企業帶動、產業集群聯動、服務部門推動”的產業鏈發展格局。按照農業全產業鏈發展要求,上下聯動,形成合力,充分發揮各級主觀能動性,結合本地實際,聚焦1~2條重點產業鏈強力推進,出臺推進產業鏈發展的具體舉措,通過分享交流會、推介會、現場會等形式,宣傳推廣科技含量高、發展模式新、可推廣的發展模式,帶動農業主導產業做精做強做優、高產高質高效。優化“科金興農”服務對接平臺,開展產業冠軍擂臺賽、項目路演對接會、質效金榜典型案例評選等系列活動,營造比學趕超、爭創一流的氛圍,不斷推動鄉村產業發展邁向新臺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