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霞軍/江蘇省宿遷市農村合作經濟經營服務中心
江蘇省宿遷市為進一步鞏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成果,持續提升集體經濟發展水平,加快推動鄉村全面振興、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以實施“四項工程”為抓手促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
資產確權。持續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常態排查財政資金形成的村級經營性資產,及時開展資產確權量化,確保權屬明確到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在農房改善、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綜合整治等鄉村建設行動中形成的經營性資產、設施設備和縣鄉兩級統籌使用幫扶資金形成的經營性資產,按照“能確盡確”原則將權屬明確到村級集體經濟組織。
空間治理。深入推進農村公共空間治理,結合鄉村資源資產上圖入庫全面開展“回頭看”,對資源回收少、成效差的村集體經濟組織進行重點排查,做到應收盡收。
幫促幫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確保幫促責任不變、力度不減、投入不降,放大掛村包戶和派駐工作隊的制度效應。聚焦掛村幫促責任落實,“一村一策”編制幫扶計劃,加大項目扶持和資金支持等幫扶力度,千方百計為掛鉤村增加經營性固定資產。
截至目前,全市1273個涉農村居,經營性固定資產2.76億元,村均達214萬元,比實施“四項工程”之前,增長45%,為全市集體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拓展村企聯建成果。持續深入開展村企聯建,推動社會資本與涉農村居聯建全覆蓋,帶動聯建村居深度參與農產品加工、商貿流通、鄉村旅游等產業發展,分享鄉村產業增值收益。引導企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建立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鼓勵將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資源委托給實力較強的優質企業經營,提升農村集體經濟運營水平。
推進資源要素融合。穩步推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牽頭創辦村級土地股份合作社、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社,通過“三社共建”協同發展,提高村集體統籌發展能力,促進鄉村資源集約使用。鼓勵有條件的集體經濟組織與專業合作社、其他經濟主體和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共同投資組建新的混合所有制經營實體,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支持有資金、項目、技術、管理優勢的村與有資源、空間、區位優勢的村抱團發展,從事現代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鄉村旅游。三是拓寬經營服務渠道。鼓勵村集體挖掘鄉村手工藝品、地方特色食品等鄉土特色產業資源,通過品牌授權等方式,打造一批具有區域影響力的“鄉村特產”。支持有產業基礎的村集體牽頭建設農產品產地批零市場、電商綜合服務中心,參與產地流通服務。引導村集體圍繞主導產業,組建農機、植保、土肥等社會化服務組織,參與農事綜合服務。結合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支持村集體組建物業服務公司,承接設施設備養護、清潔綠化、安全保衛等物業服務。鼓勵村集體組建勞務合作社,發展多種形式的勞務服務。
截至2021年底,全市村均集體經營性收入51.3萬元,與上年相比增長18.2%。
規范村集體經濟組織建設。指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村級黨組織的領導下,依法獨立自主開展經濟活動,接受村民委員會的監督,依法經營管理本組織集體所有的資產。督促集體經濟組織實行民主管理、依法選舉和罷免管理人員,凡涉及村集體經濟組織重大利益和成員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必須提交成員大會討論通過。
強化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嚴格執行集體資產年度清查制度,建立健全集體經濟公開公示制度,全面加強農村集體“三資”清理、登記和管理,構建資金積累與滾動發展良性循環機制。通過“三資”管理信息化平臺,提高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精準度和針對性。
完善集體財務管理。進一步完善會計委托代理制度,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公開招聘具有一定資質的人員擔任村級代理會計,承擔集體經濟組織賬務核算、財務管理等工作。每年定期對縣、鄉、村三級村級財務管理人員開展培訓。
規范集體產權交易。嚴格按照“應進必進”要求,推動集體經濟組織的各類產權出讓、發包、租賃等行為,全部進入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交易。鼓勵農村各類經營主體涉農產權進場交易,引導農戶將農村集體資產股權、宅基地使用權、房屋所有權放在平臺交易。探索建立涵蓋交易鑒證、抵押登記、政策擔保、風險補償、不良資產處置等農村產權交易與農村金融相結合的服務模式。
截至2021年底。全市97個鄉鎮都成立了會計委托代理中心,新招聘會計417人,為規范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健全完善收益分配制度。按照“量入為出、合理合法、民主決策、激勵發展”的原則,規范各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收益分配管理。按照“大部分用于生產發展、小部分用于集體福利”原則,結合年度收益狀況,因地制宜編制年度收益分配方案,規范開展收益分配工作。引導集體經濟強村拿出一定比例收益進行成員分紅,促進強村和富民同步發展。
完善幫扶濟困機制。村集體經濟組織每年從收益中拿出一部分資金助困、助學,對烈軍屬、“五保戶”等群體在政府政策之外利用集體福利積累進行救助。
2021年,全市集體經濟組織向農戶分紅1309萬元,幫困救助支出2600萬元,讓農戶在產權制度改革后,真正享受到集體的溫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