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蘭芳 許露生 吳麗花 李益強/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農業農村局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積極搶抓國家重大戰略機遇,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以“江村”品牌為統領,全力推進“魅力大運河”和“美麗湖泊群”兩大特色田園鄉村組團建設,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全面推動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
吳江區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堅決扛起“三大光榮使命”,著力推進休閑農業發展,獲評2021年全國首批休閑農業重點縣,建成中國美麗休閑鄉村2個、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星級示范企業5家,入選農業農村部2021中國美麗鄉村休閑旅游行(秋季)精品線路1條,獲其他省、市級休閑農業榮譽約40項。2021年全區休閑農業接待人次超千萬,營業收入近10億元。精心雕刻的江南韻、小鎮味和現代風交織共鳴的“新江南空間”“新魚米之鄉”風貌加速呈現。
突出基礎建設,夯實發展根基。一是以“三高一美”強筋壯骨。堅持以“三高一美”重塑魚米之鄉“筋骨”,推動農業生產向更高顏值、更高質量、更高效益的目標邁進。截至目前,吳江集中連片糧田已經實現高標準農田全覆蓋,高標準池塘覆蓋率達92.2%,高標準蔬菜地覆蓋率超80%,規模養殖場100%建成美麗生態牧場;累計建成“三高一美”示范基地29家。二是以農業園區示范引領。充分發揮現代農業園區“領頭羊”作用,按照“一核多片”集群發展思路,梯度架構以國家級為龍頭、省市級為骨干、區級為基礎的四級農業園區發展體系,累計建成各級各類農業園區15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3家、市級8家、區級3家,全區農業園區總面積28.45萬畝,覆蓋率82.39%。吳江區現代農業產業園成為蘇州市唯一國家級現代農業園。三是以“三特一古”培根鑄魂。開展片區化鄉村建設,塑造“最江南”農村風貌,形成組團式、階梯式、漸進式提升的“三特一古”建設體系,累計建成省級特色田園鄉村11個、特色康居示范區10個、特色康居鄉村454個,9個村莊成功入選江蘇省傳統村落名錄,鄉村特質對游客的吸引力進一步增強。
突出鄉土特色,豐富發展內涵。一是放大資源優勢。立足吳江歷史文化底蘊深邃、自然文化資源豐富、江南水鄉風貌完備的稟賦優勢,積極搭建各類平臺載體,組織開展多種節慶活動,參與“繁華吳江夜 越夜越美麗”系列活動,讓優勢資源發揮最大的產業效應。二是強化精品示范。注重深入挖掘各村特色基因,不斷豐富各休閑農業精品點的內涵,構建差異化、個性化的休閑農業發展形態,全區已建成中國美麗休閑鄉村2個、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星級示范企業5家、省主題創意農園9家、省農耕實踐基地2家、省康美基地2家、省休閑農業精品村4家、蘇州共享農莊(鄉村民宿)11家。三是聚力品牌打造。出臺《吳江區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實施意見》,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土字號”“鄉字號”吳江系列農產品品牌,“吳江蠶絲被”“吳江大米”“吳江太湖大閘蟹”“吳江香青菜”“吳江大頭菜”等深受游客和消費者的歡迎,進一步增強了休閑農業的吸引力。四是注重一體推進。以全域納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為契機,全力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鼓勵引導各休閑農業精品點串點成線、連線帶片、抱團發展,獲評中國美麗鄉村休閑旅游行精品線路1條、江蘇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線路2條、市級精品線路多條,較好地延長了鄉村游的時間,盤活了農村閑的資源,帶動了共同富的步伐。
突出環境提升,釋放發展活力。一是加強品牌建設。堅持“江村”品牌引領,以鄉村振興重點項目、農業農村重大項目等為抓手,通過組團式、品牌化、片區化推進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從2019年“一帶一區”“一鎮一園”的“四個一”,到2021年“魅力大運河”和“美麗湖泊群”的“兩大組團、八個片區”,實現了鄉村振興重點項目全域覆蓋,“江村”品牌示范初具規模。二是改善人居環境。先后開展“四季戰役”“凈美江村大整治”“五美三優”等專項行動,創新實踐“紅黃綠三色榜”、人居環境村規民約、示范戶評比、積分制等管理模式,形成了多方合力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新局面。“‘三張榜單’引領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高質量推進”入選第二批全國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先后獲評蘇州市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示范鎮3個、示范村45個。三是引導創新創業。制定出臺《關于系統優化農業營商環境 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實施意見》,舉辦首屆農村創新創業大賽,引導工商資本積極參與鄉村振興,吸引越來越多的新生代、新農人投身“三農”事業,催生出越來越多的新產業、新業態,培育了“太湖雪”、廟頭“長漾里”、齊心“月半灣”等一批本土企業團隊,打造了“蘇小花”“花伴灣”“曲水善灣”等一批網紅打卡點。
突出政策扶持,激活發展動能。一是編制發展規劃。先后編制《環長漾農業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同里園區休閑農業規劃》《吳江區休閑農業“十四五”專項規劃》等相關規劃,明確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的總體定位、發展目標、空間布局、發展重點和精品旅游線路、特色鄉村旅游商品開發等,為全區休閑農業發展指明了方向。二是完善扶持政策。制定完善《蘇州市吳江區農業高質量發展政策》《蘇州市吳江區推進共享農莊(鄉村民宿)發展實施方案》等政策,對成功獲評國家、省、市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相關榮譽單位,在市級補助的基礎上再進行50%配套,真正讓主體享政策、得實惠。三是引導資本下鄉。堅持以項目化、清單式、組團式、市場化發展模式,支持、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鄉村產業發展,促成“藍城”“融創”等一批國內優質工商資本簽約落戶吳江,七都江村農文旅融合示范區、“平望·四河匯集”等一批有特色的項目落地成形。
經過幾年的努力,吳江休閑農業得到長足發展,但對照現實需求和群眾期盼,仍然存在諸多不足,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品牌影響力有待提高。全區成規模的經營主體和知名品牌不多,休閑農業在發展中的品牌影響力、示范引領力還不夠明顯,導致聯農帶農作用還不夠大,吸引社會資本的能力還不夠強。二是發展均衡性有待提升。環元蕩、環長漾、同里農文旅融合發展區休閑農業發展態勢良好,但部分地方休閑農業發展相對緩慢,一些規模較小的休閑農業基地發展水平也有待進一步提升。三是用地保障有待加強。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缺少服務設施配套用地指標,需合理合規地配置設施農業用地乃至建設用地,更好地推動全區休閑農業持續健康發展。
吳江區將持續鞏固提升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建設,緊扣示范區“生態綠色”主題,深入踐行“兩山”理念,充分發揮農業的綠色屬性和多重功能作用,努力推動好風景與新經濟比翼齊飛,進一步做亮生態田園底色、守住鄉土文化本色,講好美美江村富民故事。
加強宣傳推介,推動品牌發展。繼續以“江村”品牌為統領,項目化推進“魅力大運河”和“美麗湖泊群”兩大特色田園鄉村組團建設;加強大運河沿線休閑農業精品點打造,將點位式盆景打造成連片式風景,助力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突出差異化定位和品牌化推介,借力媒體資源優勢,強化宣傳推廣,推動休閑農業“走出去”“引進來”,不斷提升品牌影響力。
加強基地建設,推動均衡發展。制定《吳江區創意休閑農業示范基地建設方案》,建設一批農業元素突出、文化傳承發展、休閑內涵豐富、聯農帶農緊密的創意休閑農業示范基地,推動全區休閑農業提檔升級;將休閑農業納入鄉村振興實績水平、農業農村現代化等考核體系,形成工作合力,推動區域均衡發展。
加強功能挖掘,推動融合發展。更大力度挖掘農業多重功能,開發鄉村多種價值,推動農業與旅游、文化、教育、康養等加快融合,試點數字化賦能休閑農業,不斷培育新模式新業態,實現產品增值、產業增效、農民增收。建立健全農民參與建設管理、企業帶動農戶生產銷售等促進農民增收的聯農帶農機制,促進農村農民共同富裕。
加強要素保障,推動跨越發展。優化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布局,加快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村莊規劃,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鄉村振興獎補指標,優先保障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發揮財政資金引導撬動作用,完善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支持體系,引導社會資本更多更快更好地投入農業農村領域;健全鄉村人才激勵機制,引導各類人才到鄉村創業興業,支持青年回村、鄉賢回歸共同振興鄉村產業,激發鄉村振興的澎湃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