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開 趙曉東 韓玉榮
內蒙古農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內蒙古 包頭 014109
新冠肺炎疫情是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1],給全國各行各業的發展都帶來了不小的沖擊,教育領域也不免受到極大的影響。教育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于2020年2月10日發布《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有針對性地做好教師工作若干事項的通知》指出:做好“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組織部署工作,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要因地制宜組織教師開展在線教學,明確授課內容、課程安排、授課組織形式,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青少年身心健康,把握好教學內容的適量和教學時長的適當[2],以保證學校正常教學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互不耽誤。隨著疫情反彈及內蒙古地區確診患者的再度出現,使得原本已經放松的疫情防控形勢再度抓緊,為了避免因人員流動增加防疫難度,不少高校都積極采取封校措施,以保障學生的安全。但也因此導致學生心理壓力逐漸增大,因此采取積極地心理健康疏導機制是非常關鍵的。
疫情封校期間大學生心理健康常見問題有以下幾類:
疫情防控常態化情形已經讓一部分學生產生了一定的焦慮和緊張情緒,在沒有被“禁足”的情況下,他們尚可通過外出聚會、逛街、看電影等方式去釋放身心壓力,排除焦慮和緊張的情緒。因疫情原因封校后該途徑被徹底堵死,可供排解壓力的娛樂途徑有限,再加上校內若出現密切接觸者還將會引起一部分同學的恐慌,一定程度上將會增加他們的緊張、焦慮情緒。
另有一部分同學總是異想天開,覺得疫情離自己很遠,即便是身邊出現了密切接觸者也不以為意,仍然我行我素、僥幸行事,這樣的心態對于疫情防控是極為不利的。
因疫情原因封校使得部分學生心理狀況本就不穩定,再加上各種信息獲取、推送更為便捷,進一步引發學生對于學校是否會成為疫情地的擔憂,使得學生產生逃離學校的想法。另外,由于教師出入校門相對于學生更為便捷,部分學生認為不公平,因此便會出現逃課、逃學、私自翻墻離校等行為,以此來對抗學校的封校措施,如若干預不及時將會影響學校的安全穩定。
相對于畢業生而言,因受到疫情的影響,某些企業會出現停工、停產現象,這將縮減企業對于勞動力的需求,進而減少員工招聘,使得大學生就業壓力增加。若因疫情加重而封校,會使很多學生不能參加現場招聘會,同樣會使他們喪失獲取工作的機會,時間一長學生便會擔心自己不能順利地就業,進而導致他們盲目的投遞個人簡歷,但若是得不到回應,或者無法獲取心儀單位的錄用通知后心情便會更加的焦躁。當代的大學生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差,若就業競爭壓力得不到排解,便會使他們出現恐慌、煩躁、自卑等心理,這些問題都需要學校引起重視,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對學生多進行引導[3]。
為調查因疫情原因封校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筆者于2021年11月11日運用自編的《疫情封校期間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問卷》對于本校學生進行無差別網絡調查,以第一手數據分析當下封校期間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本次網絡調查共回收問卷918份,去除無效問卷24份,得到有效問卷894份。894份問卷中女生答513份,占總體57.38%;參與調查的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年級的學生分別占總體的42.73%、22.60%、23.94% 和 10.74%。由此可見女生相較于男生對于疫情形式及封校管理更為在意,大一學生相比于其他年級學生也更為關注封校管理。究其原因是女生相比與男生更為心細,更關注周圍環境變化;而大一學生剛剛離開家庭踏足陌生校園,對于校園環境比較敏感,所以會更加關注封校管理。
從問卷題目(疫情封校期間我無緣無故感到疲乏,疫情封校期間我覺得悶悶不樂、情緒低沉,疫情封校期間稍有一點不順心就會生氣)的調查問題反饋結果綜合來看,疫情封校還是給學生帶來了一定的心理壓力;而從疫情封校期間,哪些方面會讓您感到有壓力的反饋結果來看:無法外出、娛樂活動匱乏是疫情封校期間學生心理壓力增加的主要來源。(見表1)

表1 疫情封校期間學生心理壓力總體表現
當受調查的學生被問道因疫情封校后心理健康問題對生活有影響嗎,超過六成的同學回答受到了影響,且超過五分之一的同學認為疫情封校后的心理壓力對日常生活產生了影響。可見,由于疫情封校而產生的心理壓力已經足夠影響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了。(見表2)

表2 疫情封校后心理健康問題對生活的影響
在疫情封校期間,當同學們的心情持續低落時,覺得自己心理可能存在一定問題時,不同的同學會選擇不同的方式去積極改善心態。總體來看,在疫情封校期間心理有壓力時,大部分同學都會積極地去調節,緩解心理壓力對于日常生活的影響,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見表3)

表3 封校期間學生心理壓力自我調節
疫情期間不同學生對心理健康咨詢持不同的態度,72.37%的同學認為很正常,0.78%的同學認為很丟人,19.24%的同學沒有感覺,另有7.61%的同學覺得沒有咨詢的必要。從數據分析結果來看絕大多數同學對于心理健康咨詢還是很認可的,且同學們可接受不同類型的心理疏導,25.39%的同學愿意接受線上心理咨詢,16.39%的同學愿意去心理中心咨詢,19.49%的同學需要心理健康方面的資料,17.07%的同學想要參加線上心理講座,還有21.66的同學則愿意接受心理視頻資源推送。
通過對內蒙古農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在疫情封校期間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結合內蒙古農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的實際情況,采取如下措施對學生因疫情封校而產生的心理壓力進行疏導:
疫情的突然加重、學校的封校措施不同程度的會給學生帶來心理壓力,那么此時學生工作辦公室老師、輔導員、班主任就有責任和義務給學生進行相關政策法規的宣傳和講解,例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以及學校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面的規章制度等,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學校采取封校措施的目的和意義。積極教育并引導學生主動、如實報告必要的外出活動軌跡和日常體溫監測等信息。針對學生瞞報、謊報等情況首先要積極開展思想教育,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疫情防控工作的重大意義以及瞞報謊報的后果之后再按照相關的規章制度對學生進行合理的處理,做到以理服人、以德感人[4]。
做好宣傳教育工作的同時還要教育并引導學生珍愛生命、重視身體健康,特別是在對大學生的人生觀教育中,要把白衣天使、解放軍、志愿者等“最美逆行者”的大愛、大犧牲、大奉獻,作為引導大學生珍惜生命、正確認識生命本質的生動教材[5]。
從問卷調查的結果分析來看,疫情封校后學生們心理壓力來源的其中一個方面就是娛樂活動的匱乏。就目前而言,封校之后學生娛樂活動主要就是宅在宿舍里面打游戲、刷短視頻、看電影等,很少有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去操場鍛煉或者自行組織一些文體娛樂活動。早在2020年5月,《教育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做好學校體育工作的指導意見》中就指出,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積極有序開展學校體育工作,對樹立健康第一理念,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免疫力、疏導心理焦慮,實現體育與健康教育深度融合,培養學生良好體育衛生習慣,保障學生生命安全,維護教育系統安全穩定具有重要意義,同時要求學生每天要鍛煉一小時[6]。因此,組織學生開展集體性文化體育活動不僅可以轉移學生注意力、緩解其焦慮情緒、釋放其自身壓力,同時也是對《教育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做好學校體育工作的指導意見》精神的一種貫徹落實。
從學生入學開始就要建立好班級心育委員、班主任、學生辦公室主任、院系黨總支書記、分管學生工作院校領導這五層聯動反饋機制。班級心育委員去了解全班學生的心理健康及情緒波動狀況,有異常情況及時上報班主任;班主任根據心育委員報告情況積極開展調查工作,針對問題學生及時開展思想教育和心理輔導工作,并及時反饋到學辦主任處;學辦主任結合班主任心理輔導情況適時聯系心理健康中心的專職教師對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進行適當的干預,同時建立這些“問題”學生心理健康疏導的臺賬,對心理健康問題嚴重的學生或心理健康干預效果作用不明顯的學生要及時報告院系黨總支書記;黨總支書記總體把控全院系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于心理健康問題嚴重的學生責成學辦主任或班主任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系,必要時可讓學生休學治療,最終將相關情況及時匯報分管學生工作院校領導;院領導整體把控全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做到對問題學生的處置心中有數,同時積極指導全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
實行多級聯動反饋機制,信息及時溝通、反饋,壓實各方責任,可保障學生在校期間不出現大的心理健康問題。
在我們本次的調查問卷中設置了“長期封校不出門您的感受是什么”這一問題,學生的反饋結果顯示13.1%的同學覺得很無聊不知道如何有效的打發時間,30.8%的同學每天過得很充實時間安排合理,4.9%的同學感覺煩躁憋悶,51.2%的同學則期待學校能趕緊解除封閉。由此可見,學生們對于解除封校狀態的需求是十分的迫切。因此,結合國內、區內疫情防控形勢準確判斷疫情發展趨勢,在不違背教育部門對疫情防控工作相關要求的情況下,及時解除封校狀態對于緩解封校期間學生焦慮、緊張情緒可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內蒙古農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在學生入學后由學生工作處、團委心理健康中心針對全體大一新生通過網絡問卷形式開展一次集中性的心理健康篩查工作,對問題學生進行建檔并反饋到對應的系開展心理健康干預工作。通過各系反饋的干預結果再次甄別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等級,建立心理健康問題學生總臺賬,長期跟蹤反饋學生心理健康變化情況,適時調整心理健康等級。同時每年針對全校學生開展春秋兩次心理健康篩查工作,及時更新問題學生臺賬信息,掌控全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
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對于學生釋放壓力、緩解焦慮緊張情緒的作用非常巨大。內蒙古農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每年5月份都是心理文化月,開展了“你笑起來真美”微笑展大賽、“用我的聲音展現我的魅力”心理配音大賽、“心”樹洞、心靈長廊講解、“走向心靈”演講比賽等形式多樣的活動。除此之外,在平時內蒙古農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工作處(部)、團委還會舉行心育委員精英訓練營素質拓展活動、線上心理健康課堂、線下心理健康知識講座“春雨講堂”等活動。在本次疫情封校期間舉辦的線上“大家‘疫’起來解壓”防疫心理專題講座給同學們帶來實用的解壓方法,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由疫情封校給同學們帶來的焦慮和緊張情緒。
當代大學生基本上是獨生子女,他們在家被父母親戚寵溺且沒有經過社會的磨礪,心理承受能力很有限,封校對于部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采取合適的學生心理健康疏導機制,不僅可以緩解學生心理壓力,同時可以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全方面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