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莎娜,孫清海,余永武,葉 芳,劉茂東
(1.清華大學附屬垂楊柳醫院腎內科,北京 100222;2.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肝腎科,北京 100069;3.河北醫藥大學第三醫院腎內科,石家莊 050051)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終末期腎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替代療法的重要措施之一,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患者開始接受PD治療。PD雖然顯著提高了ESRD患者的生存率,但腹膜透析相關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related peritonitis,PDRP)也成為常見的并發癥[1],我國年發生率達到0.14~0.17次/患者[2]。PDRP是PD失敗、患者短期或永久退出PD的常見原因[3],18%的PD患者死亡原因與PDAP發生相關[4]。目前,腹水培養結果是PDRP診斷和治療的重要依據,但該方法陽性率低,且耗時較長,無法滿足臨床抗感染治療的需求。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一種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在機體發生嚴重感染時,其血清含量會顯著增加,且早于體溫、白細胞(white blood cell,WBC)計數、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5];此外,病原微生物進入腹腔,可引起腹腔免疫防御系統清除吸收,機體處于微炎癥狀態,表現為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IL)-6等細胞因子水平升高[6]。本研究擬分析萬古霉素聯合美羅培南對PDRP患者療效和血清TNF-α、PCT、IL-6水平以及腹膜液WBC計數的影響,為臨床經驗治療提供參考。
選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北京清華大學附屬垂楊柳醫院PDRP患者96例,診斷標準參考2016年國際腹膜透析學會(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eritoneal Dialysis,ISPD)指南[7]。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96例PDRP患者分為研究組(48例)和對照組(48例)。研究組男21例、女27例,年齡(57.8±11.3)歲,PD治療時間(17.2±3.5)月,患者原發疾病包括高血壓腎病(7例)、慢性腎小球腎炎(11例)、糖尿病腎病(8例)、痛風性腎病(5例)、梗阻性腎病(6例)、其他(11例);對照組男23例、女25例,年齡(55.1±10.9)歲,PD治療時間(15.6±3.2)月,患者原發疾病包括高血壓腎病(9例)、慢性腎小球腎炎(10例)、糖尿病腎病(6例)、痛風性腎病(6例)、梗阻性腎病(5例)、其他(12例)。2個組之間性別、年齡、PD治療時間、原發疾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入組標準:(1)年齡18~75歲;(2)腹痛、腹水渾濁、伴或不伴發熱;(3)腹膜透析液WBC計數>100×106/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50%;(4)腹膜透析液培養陽性;(5)病史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腹膜透析液培養陰性;(2)有藥物過敏史;(3)2周內行抗感染治療;(4)其他原因引起彌漫性腹膜炎;(5)多發臟器功能不全。本研究經清華大學附屬垂楊柳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1 用藥方案 (1)研究組患者給予萬古霉素+美羅培南治療,注射用鹽酸萬古霉素(0.5 g/50 WU,國藥準字H20033366,浙江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藥廠)1.5~2.0 g/次,腹腔給藥,每4~6 d 1次;留腹6 h后給予注射用美羅培南(0.25 g/支,國藥準字H20065284,石藥集團歐意藥業有限公司)1 g/次,腹腔給藥,2次/d,療程21 d。(2)對照組萬古霉素用法、用量同研究組,注射用頭孢他啶(1.0 g/瓶,國藥準字H20013075,齊魯制藥有限公司)2 g/次,每晚腹腔給藥1次,療程21 d。
1.2.2 細菌培養、鑒定與相關指標檢測 抽取所有患者治療前首袋渾濁腹膜透析液樣本,采用XN-2000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日本希森美康公司)進行細胞分類計數,采用雙抗體夾心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檢測血清TNF-α水平,檢測儀器為Multiskan FC酶標儀(美國Thermo scientific公司);采用QMT8000免疫定量分析儀(武漢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檢測血清PCT,采用Roche E601型全自動免疫分析儀(瑞士Roche公司)檢測血清IL-6;檢測試劑均購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血清樣本為患者晨起空腹靜脈血(3 mL)制備而成。采用PHOENIX 100型全自動微生物鑒定/藥敏系統(北京京陽騰微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進行細菌培養和鑒定。采用紙片擴散法進行體外藥物敏感性試驗,判斷標準參照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協會(the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2019年標準[8]。
(1)治愈:抗菌藥物治療21 d后,腹膜炎癥狀完全消失,腹膜透析液轉清,WBC計數降至正常水平。(2)復發:上一次治療完成28 d內再次發生PDRP,病原菌與上一次相同或者培養陰性。(3)再發:上一次治愈后28 d內再次發生PDRP,但病原菌不同。(4)重現:上一次治愈后28 d內再次發生PDRP,病原菌相同。(5)退出:患者因腹膜炎拔出PD管,或轉血液透析、放棄治療甚至死亡。(6)腹膜炎相關死亡:患者28 d內因腹膜炎死亡。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或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有29例(60.4%)檢出革蘭陽性菌,對照組有27例(56.3%)檢出革蘭陽性菌。2個組病原菌檢出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85)。見表1。

表1 研究組與對照組腹膜透析液病原菌培養結果
革蘭陽性菌對萬古霉素、利奈唑胺和莫西沙星的耐藥率分別為3.45%和0、10.34%,對頭孢曲松鈉和青霉素的耐藥率分別51.72%和44.83%;革蘭陰性菌對美羅培南的耐藥率為7.12%,對頭孢他啶的耐藥率為14.29%,對阿米卡星、慶大霉素、復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藥率分別為35.71%、35.71%、42.86%。
治療21 d后,研究組治愈率為91.6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1.25%(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療效比較
研究組與對照組治療前血清TNF-α、PCT、IL-6和腹膜液WBC計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血清TNF-α、PCT、IL-6和腹膜液WBC計數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研究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血清TNF-α、PCT、IL-6水平及腹膜液WBC計數比較
PDRP是PD患者最常見的嚴重并發癥,是此類患者常見的死亡原因之一[9]。腸道病原菌進入腹腔是PDRP主要的致病原因[10]。細菌性腹膜炎的病原菌以革蘭陽性菌為主,但近年來感染比例有所下降;革蘭陰性菌檢出率相對穩定,總體比例呈上升趨勢;革蘭陰性菌以大腸埃希菌為主要致病菌,革蘭陽性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為主要致病菌,后者會引起更高的住院率、導管拔出率、永久轉移至血液透析率,嚴重者可致死亡,預后較差[11]。腹腔給藥藥物濃度高,且胃腸副作用小[12],所以在治療原則上,2016年,ISPD指南[7]建議對未出現膿毒血癥的患者采用腹腔給藥的方式。
有研究結果顯示,萬古霉素、頭孢唑林、環丙沙星、慶大霉素等抗菌藥物在腹膜透析液中(37 ℃)的穩定時間均>24 h,4 ℃時穩定時間>14 d,頭孢吡肟、美羅培南、頭孢他啶、亞胺培南、美羅培南等抗菌藥物穩定性較差,但同樣可以腹腔給藥,只是不可長時間體外儲存[13]。針對革蘭陽性菌,ISPD建議在PDRP發生后6 h內使用第一代頭孢或萬古霉素[7],但我國居民對頭孢類抗菌藥物 易產生耐藥,因此臨床一般選擇萬古霉素作為革蘭陽性菌的經驗性治療藥物,劑量為15~30 mg/kg,每周給藥1次,腹膜透析液停留6 h后,70%可被吸收,腹腔藥物濃度可達(310.4±169.9)μg/mL,血藥濃度可達(39.7±8.1)μg/mL,7 d后腹腔藥物濃度降至(4.7±2.2)μg/mL,血藥濃度降至(8.5±2.9)μg/mL,提示萬古霉素腹腔給藥不但有效,且安全性好[14]。針對革蘭陰性菌耐藥性增強的情況,ISPD建議首選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7],因亞胺培南在腹膜透析液中穩定性較差,故選擇美羅培南,且美羅培南對中樞神經系統副作用較其他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小,日劑量為125 mg/L時,連續21 d后腹膜透析液濃度>27 mg/L,血藥濃度可達12.2~16.3 mg/L,療效優于1 g靜脈給藥方案[15]。
當PD患者發生PDRP時,可通過腹膜單核巨噬細胞產生TNF-α和IL-1等多種炎性因子,介導機體炎癥反應[16],進而刺激生成IL-6,激活WBC聚集,IL-6在PD患者血液中含量會升高,隨病情好轉而下降[17],敏感性達100%,TNF-α和IL-6均可作為PDRP早期診斷的指標。PCT是診斷細菌感染可靠的標記物,細菌感染發生4 h后,血清PCT濃度即可成倍升高,特異性為94%,敏感性為62%,可作為PDRP早期標志物之一[18]。
本研究96例PDRP患者細菌培養結果顯示,2個組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菌、其他(原因不明)細菌檢出率依次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更適合使用覆蓋革蘭陽性菌和革蘭陰性菌的廣譜抗菌藥物。本研究體外藥物敏感性試驗結果顯示,革蘭陽性菌對萬古霉素、利奈唑胺、莫西沙星耐藥率較低,革蘭陰性菌對美羅培南耐藥率較低,因此選擇抗菌藥物時,結合我國抗菌藥物耐藥狀況,給予萬古霉素聯合美羅培南腹腔給藥,既符合體外藥物敏感性試驗結果,又能減少藥物不良反應。本研究中,研究組治愈率為91.6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1.25%(P<0.05)。原因可能為對照組患者選擇聯合使用的頭孢他啶的耐藥率(14.29%)高于美羅培南(7.12%)。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血清TNF-α、PCT、IL-6和腹膜液WBC計數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抗菌藥物干預后,患者血清炎癥因子釋放入血減少,血液學指標檢測結果下降;腹膜液炎性壞死物質減少,WBC聚集減少,提示血清TNF-α、PCT、IL-6水平和腹膜液WBC計數不僅可作為輔助診斷PDRP的依據,還可作為潛在療效判定指標。
綜上所述,對于PDRP患者腹腔經驗性應用萬古霉素聯合美羅培南治療預后較好,可作為PDRP患者經驗性治療方案;血清TNF-α、PCT、IL-6水平和腹膜液WBC計數可作為PDRP療效監測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