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茜汝 陳本發 曹紅敏 郭靖雯 甄育蘭
惡性腫瘤不僅給患者帶來了軀體痛苦,精神的傷害也很大。研究顯示,世界各地僅腫瘤造成的患者死亡約900 多萬人,而統計表明中國每年新發腫瘤人數約為300 多萬,死亡人數約為200 萬。惡性腫瘤診療病程長,腫瘤本身導致患者的身體疼痛、壓迫等軀體癥狀令患者痛不欲生,而手術及放化療過程中的痛苦更是難以想象,且患者在整個過程中所經歷的精神壓力也很大。惡性腫瘤患者并發抑郁癥的幾率高,輕則情緒低落,興趣減退,嚴重者出現傷心欲絕、自卑、郁郁寡歡,甚至出現厭世、自殺行為等。目前惡性腫瘤合并抑郁癥的治療以抗抑郁藥物治療為主,反復發作是本病的特點。目前研究顯示,抗抑郁藥物度洛西汀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癥狀,但長期用藥會致治療效果下降,并出現一些副作用[1]。同時研究表明,經顱磁無創刺激技術如rTMS 對失眠、多夢、焦慮、認知功能障礙及抑郁癥等疾病有顯著療效[2]。本研究進一步觀察rTMS 聯合度洛西汀對惡性腫瘤合并抑郁癥的療效,詳情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5 月~2020 年5 月在東莞市松山湖中心醫院腫瘤血液科就診的惡性腫瘤合并抑郁癥患者80 例為研究對象,符合《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4 版中抑郁癥診斷標準;患者均無其他全身性或器質性病變,無藥物及rTMS 治療禁忌證。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 例。觀察組男19 例,女21 例;年齡53~67 歲,平均年齡(59.60±7.59)歲。對照組組男27 例,女13 例;年齡52~68 歲,平均年齡(60.11±8.23) 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此項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并征得患者及家屬同意及簽定研究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患者家屬或者患者本人不接受治療者;嚴重肝腎等重要臟器等功能不全者;對藥物過敏者;體內有心臟起搏器或者金屬者。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鹽酸度洛西汀腸溶片(上海上藥中西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1261)治療,初始劑量為40 mg/d 口服,或者20 mg/次、2 次/d 口服;用藥7 d 后根據患者病癥變化增加劑量至60 mg/d、1 次/d,或30 mg/次、2 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rTMS 治療,采用rTMS 治療儀(中國武漢依瑞德公司),線圈放置于顱骨,具體參數為:刺激頻率20 Hz,刺激強度為90%,輸出波形為正弦波,輸出脈沖寬度為260~400 μs,刺激及間歇時間分別為1、20 s,治療時間為30 min/d,5 d/周。兩組患者均治療8 周,治療期間不應用其他抗抑郁藥物。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治療效果,判定標準:痊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患者情緒狀態自我感覺良好,正常工作生活、社會活動均能完成,抑郁癥狀完全改善;有效:治療后,患者抑郁癥狀改善,精神狀態良好,遇到刺激后偶爾發生情緒低落,抑郁狀態不存在,不影響正常的工作生活和社會活動;無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未見改善,甚至出現加重,無法進行正常生活與社會活動。總有效率=(痊愈+有效)/總例數×100%。②治療前后HAMD、PHQ-9 評分,采用HAMD 與PHQ-9 評分對患者治療前及治療8 周后的精神狀態進行評定,按分值高低定性抑郁程度,得分越高抑郁越嚴重。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7.5%,高于對照組的6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AMD、PHQ-9 評分比較治療前,兩組HAMD 評分及PHQ-9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8 周后,兩組HAMD 評分及PHQ-9 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AMD、PHQ-9 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AMD、PHQ-9 評分比較(,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研究顯示,隨著惡性腫瘤患者的增加,由其引發的抑郁癥的發病率也趨于高位,可能與病情、工作與生活壓力、生物學及社會環境等因素密切相關[3]。生物學中的因素有遺傳、神經與內分泌各方面的原因,在患者遇到腫瘤導致的應激性事件及經濟生活壓力后抑郁的條件就產生了。抑郁癥為惡性腫瘤導致的最常見并發癥之一,其發病率達50%以上,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較大,也會影響患者的康復效果。目前研究認為,大腦器質性病變發生及荷爾蒙刺激后改變導致的體內激素水平改變與抑郁癥的發生密切相關[4]。惡性腫瘤合并抑郁癥最常用的治療方法為口服抗抑郁藥物治療[5],如度洛西汀片、舍曲林片、米氮平等,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癥狀,然而上述藥物起效較慢,2 周左右才能見效,部分患者由于口服藥物1~2 周無效而出現依從性差,使患者病情得不到及時控制,同時長期服藥產生的副作用也是導致患者不能堅持口服抗抑郁藥物的主要原因。
目前研究發現,rTMS 是一種無痛無創、安全性高、治療簡單且非藥物治療的方法[6]。這種無創性腦電刺激治療已在臨床廣泛應用,特別是針對抑郁癥的輔助治療。大量研究數據[7-10]證明,藥物聯合rTMS 對惡性腫瘤合并抑郁癥具有顯著療效,較單一抗抑郁藥物更安全。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7.5%,高于對照組的6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8 周后,兩組HAMD 評分及PHQ-9 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HAMD 評分(8.16±1.62)分及PHQ-9 評分(7.34±3.12)分低于對照組的(15.75±2.66)、(14.27±5.16)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rTMS 聯合鹽酸度洛西汀腸溶片更能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焦慮癥狀,提高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
rTMS 是利用電磁感應,通過磁場改變產生感應電流影響大腦神經元的生物刺激技術。研究發現,左側額葉背外側與邊緣結構腦區有改善認知功能的作用,相關性極高,有調節抑郁癥情緒的主要功能[8]。患者腦部神經元在高頻經顱磁刺激的重復刺激下改善腦部功能,而且在左側額葉背外側神經功能調節上也有一定的作用,同時刺激情感和競爭的腦區,與此區域相關性極高且參與度也很高。rTMS 治療時刺激患者腦部功能,利于腦功能的恢復,患者抑郁情緒會有不同程度的改變。rTMS 具有無痛無創性,能更全面提升患者生活和生存質量。相關研究[11,12]中發現,rTMS 還可改善患者虛弱體質及失眠癥狀。治療時將rTMS 與藥物聯合應用,即可快速緩解患者的痛苦,又提高了整體療效,從而降低了患者治療期間自殺等發生幾率,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13-15]。
綜上所述,rTMS 聯合鹽酸度洛西汀腸溶片治療惡性腫瘤合并抑郁癥患者的療效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焦慮癥狀,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