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
在臨床兒科疾病中,RRTI 是常見疾病之一,大多數小兒在1 年以內出現呼吸道感染7~10 次左右,具有病程長、遷延不愈等特點[1]。一旦發病后未得到有效治療或處理不當,則易導致患兒出現一系列并發癥,如腎小球腎炎、支氣管炎哮喘、腦膜炎等,嚴重影響到患兒機體健康與生長發育[2]。臨床在治療該病癥患兒時,主要以減少疾病發作次數、頻率,改善患兒體征及癥狀為治療原則[3]。目前臨床尚未完全明確該疾病發病因素,認為與免疫調節功能紊亂有關,應展開免疫治療,但患兒在經過常規治療后,疾病復發幾率相對較高,故而需尋找到一種高效、復發率低的治療方法。維生素AD 滴劑能夠對人體免疫功能進行有效調節,有利于低下細胞恢復正常免疫功能[4]。鑒于此,本研究以本院收治的84 例RRTI 患兒為研究對象,探討常規治療聯合維生素AD 滴劑對其展開治療干預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收治的84 例RRTI 患兒,根據不同的治療方法分為常規組和實驗組,每組42 例。常規組男24 例,女18 例;年齡1~6 歲,平均年齡(4.25±1.09)歲;病程3~24 個月,平均病程(12.5±3.6)個月。實驗組男20 例,女22 例;年齡8 個月~6 歲,平均年齡(4.01±1.12)歲;病程5~23 個月,平均病程(11.9±3.8)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滿足反復呼吸道感染診斷標準者,且經臨床診斷確診;②經臨床醫師詳細講解本研究內容,患兒及患兒家屬同意加入研究,并簽署相關知情書;③臨床癥狀表現為程度不同的咳嗽、發熱、肺部啰音等;④有完成臨床病史資料者。
1.2.2 排除標準 ①依從性不高者;②不接受隨訪者;③對本研究藥物存在過敏史者;④認知功能、精神方面等存在障礙者;⑤合并其他器質性疾病者;⑥進組前7 d 接受過糖皮質激素、免疫制劑等藥物治療者;⑦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者;⑧合并哮喘疾病者;⑨先天性心臟病者。
1.3 方法
1.3.1 常規組 在患兒來診后,予以退熱、止咳、抗感染等治療干預。加入五維賴氨酸顆粒(延邊大學草仙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2024346,規格:5 g×16 袋)治療,經口服方式用藥,年齡≤1歲患兒:1包/次,1次/d;年齡>1歲患兒:1包/次,2次/d,以溫水沖服。
1.3.2 實驗組 在常規組基礎上聯合以維生素AD 滴劑(山東達因海洋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2974,規格:維生素A 2000 U:維生素D 700 U),以口服方式,1 粒/次,1 次/d。但由于患兒的年齡較小,不能直接嚼服,可將藥物放于開水內30 min,待膠皮溶化后,給予患兒直接飲用即可。
兩組患兒均連續用藥治療60 d,在治療期間需叮囑患兒家屬適當給患兒增減衣物、進行運動等,在飲食方面應多吃富含高營養、高蛋白類食物,增強患兒機體抵抗能力。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臨床療效,在完成治療后對患兒展開為期3 個月的隨訪,其中在隨訪1 個月以內,患者出現疾病復發,評定為無效;在1 個月內未復發,評定為有效;在隨訪3 個月內未復發,評定為顯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②比較兩組患者臨床體征與癥狀消失時間,主要包括肺部啰音、扁桃體腫大、咳嗽、發熱等。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95.2%高于常規組的78.6%,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n(%)]
2.2 兩組治療后臨床體征與癥狀消失時間比較實驗組肺部啰音、扁桃體腫大、咳嗽、發熱消失時間分別為(3.27±1.18)、(3.39±1.20)、(4.24±0.95)、(2.62±0.81)d,均短于常規組的(4.43±1.29)、(4.15±1.27)、(5.59±1.02)、(3.34±1.41)d,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后臨床體征與癥狀消失時間比較(,d)

表2 兩組治療后臨床體征與癥狀消失時間比較(,d)
注:與常規組比較,aP<0.05
RRTI 是兒童群體中常見的一種疾病,該疾病的發病機制與病因比較復雜,與小兒機體抗感染能力較低、發育不完善等因素有密切關聯,而發病因素則與氣候變化、病毒感染、環境污染等有關,臨床表現主要為咽部不適、咳嗽、發熱等癥狀[5]。呼吸道感染具有較高發生率及死亡率,這主要是由于小兒年齡較小,其呼吸道黏膜未完全發育,且保護功能并不完善,再加上小兒機體免疫力較低,尤其是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對于小兒呼吸道黏膜保護功能較低所造成的。在人體生長與發育過程中,維生素AD 是一種必需物質,其能夠維持上皮結構處于完整狀態,同時還能對生物膜生理功能及正常結構起到維持作用[6]。另外,維生素AD 可確保嬰小兒體內血鈣、血磷處于恒定狀態,有利于小兒骨骼牙齒發育與生長。一旦小兒機體缺乏維生素AD,則會導致基底細胞出現增生,上皮結構產生復層磷狀,且喪失正常分泌功能,而脫落細胞還會導致管腔出現阻塞,進而增加病毒、細菌等入侵機體的風險,對小兒身體健康造成不利影響[7]。一旦反復呼吸道患兒在發病后未得到及時救治或治療效果不理想,則易導致其發展成肺炎,且疾病反復性發作,不利于患兒機體生長發育。由于免疫力低下是導致該疾病發生的主要因素,故而臨床需重視對患兒身體免疫力的提高,可通過應用免疫增強劑來提高患兒機體的免疫應答水平[8]。既往匹多莫德是臨床常用的免疫增強劑之一,且在RRTI 患兒治療中得到廣泛應用,該藥物是由人工合成的一種免疫刺激調節劑,通過對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及非特異性自然免疫進行刺激,能夠有效避免細胞溶解產物對人體呼吸道造成刺激。雖然該藥物具有一定療效,能夠改善患兒免疫功能、臨床體征與癥狀,但單一應用遠期療效并不理想,且復發率較高,故而臨床大多以聯合用藥方式來治療RRTI 患兒[9]。維生素AD 滴劑能夠幫助患兒補充維生素A,促進呼吸道上皮細胞進行分化,使得呼吸道上皮逐漸完整;通過補充維生素D,能夠有效改善患兒免疫功能,促使其機體抵抗能力、抗感染能力得到提高。李鳳姣[10]以96 例RRTI 患兒為例,探討以維生素AD 滴劑進行治療后發現,相較于對照組應用常規治療,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5.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9.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本研究結果一致,這表明聯合以維生素AD 滴劑實施治療,治療效果較為理想;本研究還顯示,實驗組肺部啰音、扁桃體腫大、咳嗽、發熱消失時間均短于常規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以聯合用藥方式,能夠盡快緩解患兒臨床癥狀與體征,進而縮短其治療時間,減少疾病復發率。
綜上所述,在RRTI 患兒治療中,常規治療聯合維生素AD 滴劑對其展開治療干預,不僅能夠有效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而且還能盡早緩解患兒癥狀,改善患兒免疫功能,適宜在臨床上推廣與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