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曉霞
腹瀉是小兒常見病,輪狀病毒是主要致病因素,糞-口是主要病原傳播途徑。疾病發生具有季節性特點,多發于秋冬季[1]。患病情況下,患兒有發熱、嘔吐、腹痛等癥狀表現,直接影響小兒飲食,甚至會導致營養不良,從而影響患兒成長、發育狀況。關于小兒腹瀉尚無特效藥物,多采取對癥治療減輕臨床癥狀。本文就本院患兒為例,評價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蒙脫石散治療效果。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19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兒童腹瀉患兒112 例,經實驗室檢查確診。納入標準:①符合《小兒內科學》診斷標準[2];②監護人知曉同意治療方案;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①藥物過敏患兒;②器官功能不全患兒。依據隨機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6 例。對照組中,男30 例、女26 例;年齡1~8 歲,平均年齡(4.50±2.50)歲;病程2~7 d,平均病程(4.50±1.50)d。觀察組中,男32 例、女24 例;年齡1~9 歲,平均年齡(4.30±2.30)歲;病程2~6 d,平均病程(4.30±1.30)d。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兒均予以基礎治療:調整飲食以及調節電解質平衡、抗生素、抗感染治療等。
對照組采用蒙脫石散[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690]治療:蒙脫石散1.5 g 兌水口服,3 次/d,連續用藥5 d。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杭州龍達新科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060010)治療:口服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0.5 g/次,3 次/d,連續用藥5 d。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兒治療效果、癥狀體征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及血清炎癥水平。血清炎癥包括CRP、IL-4、IL-6,抽取患兒空腹靜脈血3 ml,3000 r/min、離心10 min,取血清經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患兒大便性狀、頻率正常,腹瀉、腹痛等癥狀消失;有效:患兒癥狀改善,大便性狀、頻率改善;無效:未達到上述效果,患兒癥狀體征基本無變化[3]。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96.42%高于對照組的82.1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比較[n,n(%)]
2.2 兩組患兒癥狀體征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及血清炎癥水平比較 觀察組患兒的腹痛緩解時間、大便完全恢復時間、糾正脫水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CRP、IL-4、IL-6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癥狀體征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及血清炎癥水平比較()

表2 兩組患兒癥狀體征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及血清炎癥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小兒消化系統尚未完全發育成熟,腸道通透性大,腸壁薄弱,增加了腸道感染風險[4]。腸道感染情況下,患兒會出現電解質紊亂、發熱以及腹瀉等癥狀,甚至導致貧血、營養不良,影響患兒的健康狀況、成長發育[5]。另外,實驗室研究發現,腹瀉患兒的炎性因子CRP、IL-4、IL-6 水平明顯升高,也反應了患兒的病情程度。結合疾病治療經驗,關于小兒腹瀉的治療藥物種類較多[6]。蒙脫石散是治療小兒腹瀉的常見藥物,屬于蒙脫石微粒粉劑,可以抑制病原菌、致病病毒,在消化道黏膜上有較好的粘附性,可保護機體腸道黏膜[7]。但是,單一用藥療效有限。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含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糞球腸菌、蠟樣芽孢桿菌,可抑制致病菌增殖、改善腸道環境、調節腸道菌群、補充益生菌、抑制腐敗菌,用藥后能夠阻止致病菌入侵、定植,促進腸道菌群平衡,恢復機體生態平衡[8]。另外,有益菌對局部淋巴組織可產生刺激作用,進而誘導免疫原產生抗體、免疫物質,提升患兒機體免疫力及治療效果[9]。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蒙脫石散聯合治療后,可以快速改善小兒的癥狀體征,提升治療效果[10]。相關研究指出,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聯合蒙脫石散治療小兒腹瀉的安全性、有效性均較高,可以促進患兒康復,是優選治療方案[11]。
本文結果中,治療后,觀察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96.42%高于對照組的82.1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的腹痛緩解時間、大便完全恢復時間、糾正脫水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CRP、IL-4、IL-6 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何金花[12]研究接近。
綜上所述,兒童腹瀉采用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聯合蒙脫石散藥物治療可短時間恢復患兒癥狀、體征,有效減輕血清炎癥水平,治療效果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