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金萍
三陰性乳腺癌具有侵襲性強、早期轉移率高以及患者預后差等特點,實施靶向治療以及內分泌治療無法取得理想的病情控制效果,輔助化療能夠消除微轉移灶,對于促進患者臨床表現緩解意義重大,有助于取得腫瘤降期、篩選敏感化療藥物等特點,可使保乳比例得到顯著提高,進而能夠使患者生存質量得到提高[1]。此研究以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其應用紫杉醇與卡鉑方案聯合治療在其輔助化療過程中所產生的療效,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2020 年12 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58 例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病情均經病理組織學檢查確診;腹部彩超、胸片等檢查結果顯示腫瘤未出現遠處轉移現象;納入研究對象簽署認知同意書;具有正常的理解能力和溝通能力。排除標準:腫瘤病灶遠處轉移患者;合并全身臟器功能障礙患者;意識模糊或者精神異常患者;化療禁忌證患者;治療依從性較差患者;中途死亡或者退出本次研究患者[2]。將患者經便利抽樣法分為對比組及試驗組,每組29 例。對比組患者年齡21~79 歲,平均年齡(45.6±11.4)歲;病程1~12 年,平均病程(4.5±2.5)年。試驗組患者年齡20~78 歲,平均年齡(46.3±10.6)歲;病程1~13年,平均病程(4.7±2.8)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比組患者采用紫杉醇、環磷酰胺、表柔比星聯合治療,前4 周服用表柔比星,用藥劑量為75 mg/m2,d1;環磷酰胺用藥劑量為600 mg/m2,d1。后4 周服用紫杉醇,用藥劑量為175 mg/m2,d1[3]。
試驗組患者采用紫杉醇聯合卡鉑方案治療,紫杉醇用藥劑量為175 mg/m2,d1;卡鉑用藥劑量采用藥時曲線下面積(AUC)標準,一般取AUC=5,d1。化療過程中需要對患者心、腎、肝、肺等臟器功能情況進行嚴密監測,一旦出現化療相關副反應需要立即采取應對措施。化療過程中為患者提供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有助于避免粒細胞減少現象,同時為患者實施升白、護胃以及保肝等常規治療,持續治療4 個周期后對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評價,每周期化療前后均需要進行心臟超聲、心電圖、肝腎功能以及血常規等常規檢查[4]。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判定標準:完全緩解(CR):化療后患者腫瘤病灶完全消失;部分緩解(PR):腫瘤病灶較化療前縮小,縮小幅度>50%;病情穩定(SD):化療后未出現新病灶且腫瘤病灶縮小幅度為25%~50%;疾病進展(PD):出現新病灶或者腫瘤病灶增大幅度>25%。總有效率=(CR+PR)/總例數×100%。②對比兩組患者術后局部復發率以及遠處轉移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 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82.76%,高于對比組的55.1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n(%)]
2.2 兩組患者術后局部復發率以及遠處轉移率對比 對比組6 例患者胸壁局部復發,局部復發率為20.69%;10 例患者遠處轉移,遠處轉移率為34.48%,其中,1 例腦轉移、3 例肝轉移、3 例肺轉移、3 例骨轉移。試驗組1 例患者胸壁局部復發,局部復發率為3.45%;3 例患者遠處轉移,遠處轉移率為10.34%,其中,1 例肝轉移、1 例肺轉移、1 例骨轉移。試驗組患者術后局部復發率以及遠處轉移率均低于對比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4.062、4.858,P<0.05)。
相較于其他乳腺癌患者,三陰性乳腺癌患者具有病理等級高、病灶腫瘤體積大等特點,患者預后不佳且生存率較低[5]。三陰性乳腺癌患者體內易出現P53突變,可成為紫杉醇藥物的應用指征。此外,三陰性乳腺癌患者出現BRCA1 突變的風險較高,為其提供鉑類藥物治療有利于控制其病情進展[6]。
輔助化療可對腫瘤細胞增殖產生抑制作用,使手術對殘留病灶產生的影響得到明顯減少,可盡早清除微小轉移灶,避免出現耐藥菌株,同時還能夠使原發腫瘤獲得縮小并取得腫瘤降期效果,術中還能夠顯著減少腫瘤擴散,進而可促進患者病情好轉,有助于提高保乳率[7]。
紫杉醇能夠與微管蛋白結合,對微管網重組可產生抑制作用,使細胞中微管網狀結構被破壞,對細胞有絲分裂可產生抑制作用,同時還能夠發揮腫瘤細胞凋亡誘導作用,從而取得理想的抗癌效果。卡鉑可與腫瘤細胞內DNA 結合并生成鉑-DNA 復合物,產生DNA 鏈交聯,DNA 受損后造成細胞死亡[8]。乳腺癌患者術后遠處轉移以及局部復發具有一定的規律性,隨著時間推延呈現為雙峰曲線,引發局部復發的重要因素為切緣寬度,切緣寬度與局部復發率呈正相關。血管浸潤以及淋巴管浸潤在腫瘤淋巴細胞轉移和侵襲過程中均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腫瘤細胞可通過血管以及淋巴管向遠隔臟器及淋巴結轉移[9,10]。此次研究中,對比組6 例患者胸壁局部復發,局部復發率為20.69%;10 例患者遠處轉移,遠處轉移率為34.48%,其中,1 例腦轉移、3 例肝轉移、3 例肺轉移、3 例骨轉移。試驗組1 例患者胸壁局部復發,局部復發率為3.45%;3 例患者遠處轉移,遠處轉移率為10.34%,其中,1 例肝轉移、1 例肺轉移、1 例骨轉移。試驗組患者術后局部復發率以及遠處轉移率均低于對比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為患者提供紫杉醇與卡鉑方案聯合治療對于抑制病情復發率可發揮積極的作用。此次研究中,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82.76%,高于對比組的55.1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為三陰性乳腺癌患者提供紫杉醇與卡鉑方案聯合治療病情控制效果理想。
綜上所述,三陰性乳腺癌患者輔助化療中應用紫杉醇與卡鉑方案聯合治療有助于提升臨床治療效果,對于延長患者生存周期以及改善其生存質量等方面可發揮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