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平
臨床手術中,麻醉藥與麻醉方式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患者保持術中生命體征平穩及鎮靜效果應盡量選用最小量的麻醉藥物,讓患者盡快恢復意識。婦科手術常用的麻醉方式是硬膜外麻醉,而術中患者極易出現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并且產生較強烈的應激反應。所以,硬膜外麻醉的婦科手術患者需要實施合適的鎮靜措施,以維持患者生命體征,并保證預后效果。本文分析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用于硬膜外麻醉下婦科手術中的鎮靜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月本院90 例硬膜外麻醉下婦科手術患者。納入標準:手術類型有宮頸根治術、附件包塊切除術、子宮肌瘤剔除術、子宮次全切除術及子宮全切除術。排除標準:心、肺等重大臟器疾病者;惡性腫瘤、肝腎功能不全者;嚴重精神疾病者。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5 例。觀察組年齡27~66 歲,平均年齡(46.5±6.5)歲;體重48~70 kg,平均體重(59.2±4.3)kg。對照組年齡29~62 歲,平均年齡(45.5±5.5)歲;體重47~68 kg,平均體重(57.5±4.1)kg。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實施麻醉前建立靜脈通路,靜脈滴注復方乳酸鈉,讓患者呈側臥位,屈曲抱腿。常規消毒,于L1~2行穿刺。成功穿刺后,變更患者體位為仰臥位,注射3 ml 利多卡因,監測生命體征變化,若無異常再注射6 ml 利多卡因,檢測感覺阻滯平面上界,保持在T8之上。對照組采用丙泊酚進行麻醉,靜脈滴注2.0 mg/kg丙泊酚,到手術結束前10 min 停止滴注。觀察組采用右美托咪定進行麻醉,靜脈注射0.5 μg/kg 右美托咪定,5 min 后按照0.4 μg/kg 劑量維持輸注,在關閉腹腔前停止用藥。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不同時段Ramsay 評分、血流動力學指標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采用Ramsay 評分評估兩組不同時段的鎮靜情況,時段為T0、T1、T2、T3;1 分:焦慮;2 分:平靜;3 分:入睡;4 分:嗜睡,卻反應靈敏;5 分:嗜睡,卻反應較為遲鈍;6 分:嗜睡,刺激無任何反應[1]。血流動力學指標包括MAP、HR,評估時段為T0、T1、T2、T3。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不同時段Ramsay 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T0時的Ramsay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T1、T2、T3時的Ramsay 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不同時段Ramsay 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不同時段Ramsay 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不同時段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T0時的MAP、HR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T1、T2、T3時的MAP 水平高于對照組,HR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表3。
表2 兩組不同時段MAP 水平比較(,mm Hg)

表2 兩組不同時段MAP 水平比較(,mm Hg)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1 mm Hg=0.133 kPa
表3 兩組不同時段HR 水平比較(,次/min)

表3 兩組不同時段HR 水平比較(,次/min)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4.44%(2/45)低于對照組的24.44%(11/4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婦科疾病是臨床比較常見疾病,近些以來,患者數量不斷增多,很大程度上影響患者身心健康,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大部分婦科疾病需要手術治療,而手術麻醉方式、麻醉藥物都是手術成功實施的核心。大部分婦科手術都會選擇硬膜外麻醉,此麻醉方式的特點是快速起效,持續時間極長,安全度高、不良反應少,然而此麻醉方式還存在弊端,如果操作失誤,就會引發嚴重并發癥,降低麻醉效果,嚴重時還會產生脊髓麻痹或呼吸肌麻痹[2]。
實施硬膜外麻醉下婦科手術,患者意識往往保持清醒,然而麻醉前患者會有較大心理壓力,不可避免會產生緊張、焦慮、恐懼感,進而誘發應激反應,致使生命體征發生異常,影響手術療效。因此,在對婦科手術患者實施硬膜外麻醉時需要選擇合適的麻醉藥物。而手術中輔助性的應用相關鎮靜藥物可以減輕患者的疼痛感,降低恢復意識后不良記憶,對手術本身以及術后患者恢復都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3]。當然,術中使用的鎮靜藥物不能夠明顯抑制呼吸和循環系統功能或激活呼吸和循環系統功能的興奮,可以保持術中患者生命體征的平穩。術前、術中的麻醉需要確保患者生命體征平穩,還需要確保運用較小劑量藥物取得預期麻醉效果,以利于患者在術后能夠盡快恢復意識。
術中常用的鎮靜藥物包括阿片類、巴比妥類等,這些藥物會較強抑制呼吸。右美托咪定與丙泊酚均為常用的鎮靜藥物。丙泊酚的特點是快速起效,患者能夠快速蘇醒,被普遍應用于傳統手術麻醉中,然而其麻醉時間過短,需要持續給藥,使用劑量偏大,極易引發患者產生應激反應,影響血流動力學指標的平穩性。右美托咪定是高效的α2腎上腺受體激動新型藥物,有著較強的選擇性,右美托咪定的α2/α1受體活性比達到1300∶1。右美托咪定有著 2 h 的消除半衰期,與丙泊酚相比,其消除半衰期更長,可以較好填補丙泊酚缺少鎮痛效果的缺陷。右美托咪定直接作用于突觸前膜α2腎上腺素能受體,腎上腺素受體廣泛存在于中樞、外周神經系統與周身各重要臟器。右美托咪定結合腎上腺素受體后可以阻止交感神經的張力,切斷疼痛信號傳導,進而起到鎮痛、鎮靜以及減輕焦慮的作用,并發揮遺忘作用,有助于降低患者術后恐懼心理[4]。硬膜外麻醉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藥物會于藍斑核位置發揮催眠麻醉作用,可誘發機體自然非動眼睡眠,并保持這一狀態。臨床研究發現,右美托咪定作用下的血流信號變化極為接近人類自然睡眠使的血流信號變化。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T0時的Ramsay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T1、T2、T3時的Ramsay 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T0時的MAP、HR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T1、T2、T3時的MAP水平高于對照組,HR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右美托咪定用于硬膜外麻醉下婦科手術中的鎮靜效果更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