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宇
神經性皮炎和慢性濕疹是皮膚科常見的疾病,發作時主要以瘙癢、丘疹、脫屑等為典型癥狀,對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影響,尤其是睡眠質量,更是受到嚴重影響,且此類疾病具有病程長、易反復、病因復雜等特點,臨床治療難度較大[1,2]。常規治療中應用丙酸氯倍他索乳膏,雖然能夠取得一定的治療效果,但副作用較大,臨床報告不良反應較多,因此,亟待尋求一種能夠治療神經性皮炎和慢性濕疹[3],且兼具安全性的藥物,本文就選擇鹵米松乳膏作為研究用藥,以臨床患者為例,開展隨機對照研究,并將研究內容整理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2 月~2021 年2 月間本院收治的神經性皮炎和慢性濕疹患者110 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參照組,各55 例,所有入選者均符合神經性皮炎和慢性濕疹的臨床診斷標準,神經性皮炎的診斷標準為:患處出現栗狀或綠豆狀丘疹,呈淡紅色、黃褐色或膚色,患者自覺瘙癢,具有多形性特點,分布密集但邊界清晰,皮損面積一般不超過體表面積的10%;慢性濕疹的診斷標準為:患處增厚,呈棕紅色或淡灰色,皮膚表面粗糙且覆蓋有少量鱗屑,患者自覺瘙癢。納入標準:①自愿參與;②無藥物過敏史;③無化膿性細菌或病毒感染。排除標準:①哺乳期及妊娠期婦女;②有嚴重免疫系統疾病或肝腎功能不全者。研究組男31 例,女24 例;年齡25~61 歲,平均年齡(37.26±7.93)歲;病程0.5~6 年,平均病程(2.71±1.24)年;參照組男30例,女25例;年齡27-59歲,平均年齡(38.15±6.97)歲;病程0.5~7 年,平均病程(2.59±1.4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參照組采用丙酸氯倍他索乳膏[國藥集團三益藥業(蕪湖)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4020303]適量涂抹于患處,并輕輕按摩,2 次/d。研究組采用鹵米松乳膏(重慶華邦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53118)適量涂抹于患處,并輕輕按摩,2 次/d,分別于早晚涂抹。兩組均持續治療2 周。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情況發生情況。療效判定標準[4,5]:顯效:瘙癢明顯緩解,皮損面積消退≥90%;有效:瘙癢有所緩解,皮損面積消退60%~89%;無效:瘙癢無改善。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n,n(%)]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n,n(%)]
神經性皮炎作為一種常見的皮膚病,會導致劇烈瘙癢,而患者由于瘙癢會不斷搔抓,患處的皮損不斷加重,形成惡性循環。目前,神經性皮炎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但多與機械摩擦、精神壓力、飲酒等有關,臨床常用的治療方法是外擦藥膏治療,當然,尋找誘因也同樣重要[6,7]。慢性濕疹多由急性或亞急性濕疹反復發作導致,皮膚開始呈現慢性炎癥,患處皮膚表現出浸潤、增厚的癥狀,或出現丘疹、丘皰疹,并伴隨瘙癢。神經性皮炎與慢性濕疹都具備皮膚病最典型的癥狀,就是瘙癢感,且瘙癢感常在夜間加重,這就嚴重影響患者的睡眠質量,臨床中應予以重視[8,9]。
現階段治療神經性皮炎和慢性濕疹仍以外擦藥物為主,而臨床中可以選擇的藥物種類較多,常規用藥為丙酸氯倍他索乳膏,主治慢性濕疹、銀屑病、盤狀紅斑狼瘡等,是一種類固醇藥物,涂抹于患處可以通過完整皮膚吸收,并且在肝臟內代謝,最終由腎臟排出,能夠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但由于長期在臨床中應用,其耐藥性不斷增強,使得治療效果明顯減弱,還存在較多的副作用,影響治療效果[10-13]。而本文選用的藥物為鹵米松乳膏,作為一種皮質類固醇藥物,主要用于治療神經性皮炎、脂溢性皮炎及接觸性皮炎等,其具有較強的抗炎作用,且副作用較小,主要的作用機制是通過與甾體受體結合,可改變與病因相應的蛋白質的合成;或作用于炎癥細胞及溶酶體,調節炎癥反應。其本身的經皮吸收率極低,且經皮吸收后大部分也能夠被腎臟排出,這是其副作用小的原因之一[14-19]。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鹵米松乳膏能夠有效治療神經性皮炎和慢性濕疹,且安全性較高,是一種具有臨床應用價值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