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霞 姚念玲 程潔 劉爽 張澤慧 宋慧芳
妊娠期便秘為臨床常見的妊娠綜合征,發病率較高,且較多孕婦合并痔瘡,進一步加重了病情,嚴重影響了孕婦身體健康[1]。妊娠期用藥的要求較多,因而西醫治療妊娠期便秘以飲食調節、緩瀉劑及開塞露等為主,但是臨床療效有限,需積極提升治療效果[2]。中醫在妊娠期綜合征治療方面積累了較多經驗,對于妊娠期便秘及痔瘡的治療效果較好;清熱涼血膏來源于廣育堂國藥傳承經典古方,為孕期孕婦上火、血熱子煩專用藥,但是其治療妊娠期便秘及痔瘡的效果有待明確。為此,本次研究選擇2020 年1~12 月本院收治的110 例妊娠期便秘孕婦,對比分析了其臨床療效,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0 年1~12 月本院收治的110 例妊娠期便秘孕婦,隨機分為緩瀉劑組和涼血膏組,每組55 例。涼血膏組中,初產婦33 例,經產婦22 例;年齡22~39 歲,平均年齡(30.52±8.44)歲;孕周14~29 周,平均孕周(21.45±7.42)周;病程1~2 個月,平均病程(1.52±0.46)個月;其中合并痔瘡者17 例。緩瀉劑組中,初產婦34例,經產婦21例;年齡23~39歲,平均年齡(30.99±7.98)歲;孕周14~28 周,平均孕周(20.92±6.89)周;病程1~2 個月,平均病程(1.51±0.48)個月;其中合并痔瘡者17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學委員會審核通過。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單胎妊娠;孕周13~30 周;妊娠前無便秘病史;近4 周內未服用相關治療藥物或影響腸道功能的藥物;孕婦和家屬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保胎治療者;合并消化道等器質性疾病;合并重要臟器功能異常者;合并其他妊娠期合并癥者;因特殊飲食導致便秘者;合并精神障礙者等。
1.3 方法
1.3.1 緩瀉劑組 孕婦采用飲食干預和緩瀉劑治療。飲食干預:每日清晨飲一杯開水,多吃易消化、含有纖維素多的新鮮蔬菜和水果,嚴禁食用辛辣食物,并且每日進行適當的運動,養成按時排便的良好習慣。口服緩瀉劑,如開塞露、甘油栓,使糞便潤滑容易排出,若仍不能排便者,開塞露20 ml 注入肛門內,促進排便;合并痔瘡的孕婦,通過溫水坐浴、服用緩瀉劑可緩解痔瘡引起的疼痛和腫脹感。持續治療4 周。
1.3.2 涼血膏組 孕婦在緩瀉劑組基礎上加用清熱涼血膏治療。清熱涼血膏(山東方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37020521,規格:120 g/盒)口服,15 g/次,2 次/d,持續服用4 周。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4.1 臨床療效 兩組孕婦治療4 周后,采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評估治療效果:治愈:排便規律、順暢,大便性狀正常,合并痔瘡者的痔核外觀顯示顯著縮小,可回納,無出血、疼痛癥狀;顯效:排便規律,排便費力、大便干結等癥狀改善,排便量顯著增加,合并痔瘡者的痔核縮小,出血、疼痛癥狀顯著較少;有效:排便次數和排便量增加,排便費力、大便干結等有改善,合并痔瘡者的出血、疼痛等癥狀改善;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3]。
1.4.2 癥狀改善時間 觀察并記錄兩組大便性狀改善時間、排便次數復常時間、排便疼痛改善時間、排便出血改善時間,對比兩組癥狀改善時間。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涼血膏組孕婦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8.18%(54/55),顯著優于緩瀉劑組的81.82%(45/5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n(%)]
2.2 兩組癥狀改善時間比較 涼血膏組孕婦的大便性狀改善時間、排便次數復常時間、排便疼痛改善時間、排便出血改善時間均顯著短于緩瀉劑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癥狀改善時間比較(,d)

表2 兩組癥狀改善時間比較(,d)
注:與緩瀉劑組比較,aP<0.05
便秘是妊娠期間常見的并發癥,孕婦腸蠕動及腸張力減弱,排空時間延長,水分被腸壁吸收,加之增大妊娠子宮及胎先露部對腸道下段壓迫,常會引起便秘[4]。痔瘡也是妊娠期常見并發癥,其病因為增大妊娠子宮或妊娠期便秘使痔靜脈回流受阻,引起直腸靜脈壓升高,可導致靜脈曲張出現或加重,逐漸形成痔瘡,同時妊娠也可使痔瘡復發和惡化[5]。
西醫治療妊娠期便秘多為口服緩瀉劑,如開塞露、甘油栓,使糞便潤滑容易排出,但是不可用峻瀉劑,以免引起流產或早產。西醫治療妊娠期便秘和妊娠的藥物較少,且“治標不治本”,難以徹底改善孕婦便秘癥狀,而中醫在妊娠期便秘、痔瘡治療中積累了豐富的經方、驗方,臨床療效較好。中醫學認為,妊娠期便秘是由于胎體漸長、陽氣偏亢、陰虛內熱及火盛血熱,用藥以補腎益陰、清熱涼血、生津止渴為主[6]。清熱涼血膏來源于《廣育堂經驗方劑二》,方劑組成主要為黃芩和地黃,方劑傳承440 余年;《景岳全書》記載中黃芩和地黃配伍治療陰虛火旺,盜汗不止,而 《醫學衷中參西錄》也認為黃芩和地黃配伍治療陰虛內熱、口渴,兩者配伍更適合孕婦使用,專治孕婦血熱子煩,其治療作用緩和,可補益氣血,可以長期服用,為孕婦和胎兒提供雙重保障,同時可有效去胎毒,預防新生兒黃疸發生。清熱涼血膏具有滋陰、涼血、安胎功效,專治婦上火之證,治療妊娠期便秘及痔瘡的臨床應用逐漸增多。相關方劑研究顯示,黃芩和地黃配伍治療妊娠期便秘及痔瘡,可有效提升治療效果,總有效率可達到90%以上,而單純西藥治療者僅為70%~90%[7,8]。本次研究也發現,涼血膏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8.18%(54/55),顯著優于緩瀉劑組的81.82%(45/55)(P<0.05),可知清熱涼血膏治療效果可靠,值得推廣借鑒。此外,本次研究還發現,涼血膏組孕婦的大便性狀改善時間、排便次數復常時間、排便疼痛改善時間、排便出血改善時間均顯著短于緩瀉劑組(P<0.05),進一步提示清熱涼血膏可快速改善便秘及痔瘡癥狀,可促進孕婦盡快康復,改善其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清熱涼血膏治療妊娠期便秘的效果可靠,可快速改善孕婦便秘癥狀,并有助于改善痔瘡癥狀,臨床療效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