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用春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和文化豐富的國家,這些文化知識經過幾千年的積累和研究,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其中,中醫是我國一種特殊的治療方法,在現代也被廣泛使用。中醫所倡導的治未病理念是醫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中國古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認為,疾病可分為病前、病中、病后3 個階段。治未病要求醫師對疾病有預見和把握能力,同時必須有高度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只有長期積累經驗,才能形成自己獨特的理論,更好的治療和預防疾病。腫瘤患者受到疾病的困擾,體質減弱,生活質量顯著降低。為了改善這些問題,有效的幫助患者康復,本文將治未病理念應用到腫瘤患者的康復護理中,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80 例腫瘤患者,根據隨機原則將患者分為常規組和實驗組,每組40 例。常規組男25 例,女15 例;年齡最大75 歲,最小30 歲,平均年齡(52.5±12.5)歲;體質分類:氣虛體質25 例,血瘀體質15 例。實驗組男27 例,女13 例;年齡最大72 歲,最小30 歲,平均年齡(51.3±11.2)歲;體質分類:氣虛體質22 例,血瘀體質18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惡性腫瘤手術治療聯合化療或放療的患者,符合中醫體質分類和判斷標準,其中氣虛體質、血瘀體質達到判斷標準;②患者和技術人員有權了解本次調查情況,取得患者同意,患者自愿參加調查。排除標準:①有精神病史或其他疾病史的患者;②中途退出的患者。
1.3 方法 常規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法,包括生命體征監測和體征變化等;對患者進行心理咨詢,根據患者腫瘤的實際情況,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提高治療的信心;指導日常飲食和運動,提高營養供應和免疫力。實驗常組患者在常規組基礎上根據中醫治未病理念指導康復護理,具體方法如下。①對于氣虛體質的患者,要嚴格控制飲食習慣,盡量多食用有利于氣血順暢的食物,如龍眼肉、黃芪、當歸、山藥、大棗、蓮子等;禁止油炸食品和冷食,特別是冷食,如哈密瓜、西瓜和魚。此外,還應提醒患者合理運動,但運動時間不宜過長,以免消耗大量能量。②對于血瘀體質的患者,叮囑其盡量多食用促進血液循環的食物,注意補血,可以食用紅棗、羊肉、山楂等;患者要注意多休息,保持積極的心態,提高對疾病治療的信心和期待。③患者要適當的進行有氧運動,可以鍛煉身體、打打太極拳等,同時,確保足夠的睡眠和休息。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及護理前后KPS 評分。①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74)評分,該問卷包括軀體功能(條目F11~F30)、心理功能(條目F31~F50)、社會功能(條目F51~F70)、物質生活狀態(條目F1~F10)4 個維度,各維度評分均換算為百分制,分值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好。②采用KPS 評估患者的生活活動能力,>80 分為非依賴級,即生活自理級;50~80 分為半依賴級,即生活半自理;<50 分為依賴級,即生活需要別人幫助。得分越高,健康狀況越好。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狀態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實驗組患者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狀態評分均明顯高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注:與常規組護理后比較,aP<0.05
2.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KPS 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KP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的KPS 評分均高于護理前,實驗組患者的KPS 評分明顯高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前后KPS 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護理前后KPS 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護理前比較,aP<0.05;與常規組護理后比較,bP<0.05
中醫藥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中國醫學提倡的治未病的理念,用于腫瘤患者的治療中可有效防止疾病的發生和復發[1,2]。在腫瘤的治療中,鞏固患者基礎十分重要。治未病是指采取相應的措施防止疾病的發生、發展,其在中醫中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治未病理念是中醫的一個重要理論,強調患者需要加強身體素質,提高抗病能力,避免疾病復發。
治未病理念的主要內容包括:①中醫治未病與精神的調養。中醫學認為,腫瘤的發生主要是由于氣滯、痰凝結或血瘀等集聚引起的,究其根本就是氣機調暢[3]。若患者情志良好則氣機順暢,反之則會導致疾病的出翔。護理人員需要提高對疾病的重視,將患者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情上,減輕其壓力和不良情緒,為患者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保證患者心情愉悅和舒暢是治療疾病的關鍵。還需要傾聽患者的訴說,許多患者在疾病晚期會有說話困難情況,因此,在患者有訴說意愿時要耐心傾聽,了解患者的煩惱和疑問,從而緩解患者內心的苦悶。為了減少患者對腫瘤的恐懼,有必要對患者進行心理咨詢。②治未病與腫瘤轉移。目前,淋巴轉移、血管轉移和植物性轉移是腫瘤轉移的主要方式[4]。腫瘤轉移的主要原因是臟腑正氣和邪氣過于旺盛。中醫認為臟腑的五行是相互聯系的。癌癥患者在治未病理念指導下,可預防癌癥轉移[5]。③治未病與放化療的副作用。在腫瘤的治療中,放射線治療和化學療法是最基本的治療方法。在治未病理念的指導下,進行放療或化療前需進行中醫調養患者的身體,補養正氣,預防副作用的發生。④治未病與手術相結合。在腫瘤疾病的早期,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進行手術。隨著我國醫療技術的進步,手術治療的技術也在不斷提高。在中醫調養后進行手術可以起到補益氣血的作用[6,7]。
綜上所述,根據腫瘤患者的體質采用中醫治未病理念進行康復護理,能提高患者的身體能力和生活質量,效果十分顯著,值得臨床推廣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