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詠儒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兒科常見病和多發(fā)病,以細菌、病毒等病原體感染最為常見,且以嬰幼兒最為高發(fā)。病毒感染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體,一般經(jīng)對癥治療即可痊愈,其次為細菌感染或繼發(fā)細菌感染,經(jīng)抗菌藥物治療也可痊愈[1]。但臨床可供選擇的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藥物眾多,臨床仍存在不合理用藥情況,如用法用量不當、重復給藥、給藥途徑不適宜等,不僅增加了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而且可誘發(fā)二重感染、細菌耐藥等問題,降低整體療效,甚至危及患兒生命[2]。因此,加強兒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處方用藥管理至關重要。本研究進一步對兒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處方用藥進行分析與評價,現(xiàn)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兒科治療的178 張上呼吸道感染不適宜處方資料,其中男91 例,<1 歲32 例、1~3 歲31 例、>3 歲28 例,平均年齡(2.9±0.8)歲,平均體重(15.2±3.9)kg;女87 例,<1 歲20 例、1~3 歲30 例、>3 歲37 例,平均年齡(3.8±1.0)歲,平均體重(16.8±4.2)kg。
1.2 方法 應用Excel 軟件建立處方評價表,錄入患兒的一般資料、處方信息等,分析處方用藥特點,評價用藥合理性。分析項目包括一般資料、不適宜處方分類、不同劑型藥物情況、各類藥品使用情況等。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影響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歸分析。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不適宜處方各類藥品使用情況 178 張?zhí)幏街?解熱鎮(zhèn)痛藥39 張(21.91%)、抗菌藥37 張(20.79%)、中成藥32 張(17.98%)、抗組胺藥19 張(10.67%)、鎮(zhèn)咳祛痰藥15 張(8.43%)、抗病毒藥13 張(7.30%)、復方感冒制劑15 張(8.43%)、高危藥品8 張(4.49%)。見表1。

表1 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不適宜處方各類藥品使用情況(張,%,178 張)
2.2 不同劑型藥物的不適宜處方情況 口服藥162 張(91.01%),靜脈用藥15 張(8.43%),外用藥1 張(0.56%)。見表2。

表2 不同劑型藥物的不適宜處方情況(張,%,178 張)
2.3 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不適宜處方分類情況 用法用量不適宜140張(78.65%)、重復用藥27張(15.17%)、用藥途徑不適宜8 張(4.49%)、超常處方1 張(0.56%)、適應證不符合1 張(0.56%)、配伍禁忌1 張(0.56%)。見表3。

表3 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不適宜處方分類情況(張,%,178 張)
2.4 疾病發(fā)生的影響因素分析 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體重、年齡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4。

表4 疾病發(fā)生的影響因素分析
兒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發(fā)病率高,以0~3 歲患兒為主,3 歲以后各年齡階段占比呈下降趨勢。小兒呼吸功能及免疫功能薄弱,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發(fā)病人群。兒童在0~3 歲階段生理變化很大,呈非線性生長,其藥代動力學除與成人存在差異之外,在0~3 歲中各個年齡段也存在差異[3],要選擇合適的藥物劑量以及劑型。0~3 歲的嬰幼兒,體重較輕,如按千克體重計算,得出藥物劑量一般偏低,可采取上限值或偏上限值計算。同時根據(jù)患兒的身體狀況,酌情加減[4]。如藥物使用不合理,可增加不良反應的幾率,由于兒童身體的特殊生理條件,引起的不良反應往往比成年人嚴重甚至致死[5]。
本院2年內(nèi)共發(fā)現(xiàn)178 張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不適宜處方,處方涉及多種類藥物,以解熱鎮(zhèn)痛藥(21.91%)、抗菌藥(20.79%)、中成藥(17.98%)使用不當最為多見,給藥途徑以口服(91.01%)為主,用法用量不當(78.65%)是最常見的處方不適宜原因。發(fā)生不適宜處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①醫(yī)師高強度的門診量造成的手誤,如抗病毒口服液3 ml 寫成0.3 ml。②感冒復方制劑中包含多種成分,與其他藥物聯(lián)用,容易造成重復用藥,增加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其中以解熱鎮(zhèn)痛藥尤為多見。③對抗菌藥物的使用不了解,用藥頻次和用法用量錯誤為多見,影響療效甚至造成耐藥。④兒科醫(yī)生不掌握中醫(yī)的辨證理論知識體系,造成中成藥濫用、用法用量錯誤等[6,7]。
根據(jù)上述不適宜處方情況,臨床應制定針對性的處方管理措施:①建立完善的用藥規(guī)章制度,定期對醫(yī)生進行合理用藥相關知識培訓,嚴格掌握用藥指征,促進醫(yī)師對兒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藥物合理應用[8]。同時加強藥師對不適宜處方的審方能力、與醫(yī)生溝通的技巧,發(fā)現(xiàn)不適宜處方及時溝通并予以修改。②實施醫(yī)師和藥師雙監(jiān)督,將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藥物的合理應用納入醫(yī)療質量考核體系中,加強對處方的抽查和審核[9]。③合理規(guī)范抗菌藥物的使用,醫(yī)師在開具處方前應進行病原學檢查,明確感染病原體類型,減少經(jīng)驗性用藥,提高用藥的準確性,用量、療程要適宜,否則影響療效以及增加抗菌藥物耐藥的幾率[10]。④使用復方制劑前要了解復方制劑中各藥品的含量,以免造成重復用藥[11]。⑤加強中成藥的合理使用,在辨證的基礎上使用合適的劑量和療程。⑥醫(yī)師開具處方后,再重新核對,避免因手誤產(chǎn)生的低級錯誤[12]。
綜上所述,兒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處方用藥存在一定不合理現(xiàn)象,臨床應加強對兒童用藥的管理,提高兒童用藥的合理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