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義
口腔疾病主要體現在牙體上,牙齒病變很多,包括齲齒、牙周疾病、根尖周炎等,這些牙齒病變均會導致患者牙痛。由于人們生活、飲食習慣的不斷變化,現代人對牙齒保護越來越關注,而因飲食不良導致牙齒受損情況也越來越多,增加了牙齒脫落、牙齒斷裂等的幾率。還有一些中老年人由于牙齒清潔衛生不注意導致牙齒疾病。一旦發生牙齒疾病,常伴有疼痛,而且咀嚼能力差,可能出現牙齒松動等,對患者正常生活和日常飲食造成一定影響[1]。所以,臨床加強了對患者口腔修復治療的探討,為了提高患者治療效率,減少不良情況發生,確保牙齒完整性和美觀度,本文探討了本院接收的68 例牙體缺損需行口腔修復治療患者行磁性附著體修復的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20 年1~12 月接收的牙體缺損需采用口腔修復治療的患者68 例,其中男31 例,女37 例;年齡24~45 歲,平均年齡(34.52±4.31)歲。納入標準:全部患者均經牙體相關檢查及影像學檢查診斷確診為牙體缺損,并需行口腔修復治療的患者;年齡>18 歲;經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所有患者及家屬對本次研究情況均了解并自愿在知情書上簽字。排除標準:非自愿、中途退出、重度面部疾病;語言溝通障礙、意識模糊;藥物不耐受、牙體禁忌證;重度臟器損傷或神經疾病等患者。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選用磁性附著體方式給予口腔修復治療,治療前均采用X 線進行檢查,觀察患者牙體病變情況,診斷中所有患者牙列缺損,均存留健康牙齒,而且觀察到患者牙齒松動情況≤1°,而斷裂面>0.5 mm[2],采取磁性附著體口腔修復治療前均給予根管治療處理。根管處理;首先進行牙齦磨平處理,結合患者檢查及實際觀察牙損情況,留出基牙,然后將截斷面進行磨平,磨平過程中要觀察其與根帽連合緊密度,下一步操作中注意根管口根尖區的預留作為預備區以便于接下來治療操作,根尖區預留2.0 mm[3]。之后進行根帽制作,取硅橡膠置入根管,操作中注意整個根面要注入硅橡膠,再進行基牙、頜弓制作,方法使用印模法,印模形成利用灌注石膏的方法,此部分完成再進行根帽蠟型制作,利用銜鐵保持頜平面平行,根帽蠟型制備完成后取鈷鉻合金給予包埋處理。接下來進行義齒制作,義齒完成后必須給患者試戴,試戴時間可以在2~3 周,期間感受吻合情況。試戴后進行義齒模型固定,操作時取粘接劑將其在基牙上固定,穩定操作中利用磁性附著體操作,觀察吻合情況,確定義齒制作的效果。義齒固定過程中可以取錫箔紙放在銜鐵與磁性附著體之間,≤0.1 mm 厚[4],之后給患者在磁性附著體下進行吻合、固定觀察,貼合度要完美、舒適,與基托間隙要確保完整美觀,操作結束后讓患者咬合,并將其他異物進行徹底清理。磁性附著體治療后,告知患者相關注意事項,并叮囑其定期就醫復查牙體恢復情況。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患者治療效果、滿意度、并發癥發生情況,并對比患者治療前后牙齒咬合力和咀嚼效率。治療效果評定標準根據患者恢復情況判斷,優:患者治療后牙齒邊緣修復完好,牙齒表面、形態完全恢復;良:患者治療后牙齒邊緣修復較好,牙齒表面、形態基本恢復;差:患者治療后牙齒邊緣、牙齒表面、形態均未修復[5]。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滿意度評定根據本院自制評價標準進行,分為滿意、一般滿意和不滿意,總分100 分,滿意:85~100 分,一般滿意:60~84 分,不滿意:<60 分[6]。滿意度=(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100%。并發癥包括磁體脫落、義齒折斷、牙齦炎。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患者治療效果、滿意度、并發癥發生情況分析68 例患者治療后,優45 例(66.18%),良22 例(32.35%),差1 例(1.47%),優良率為98.53%(67/68);患者滿意度:滿意42 例、滿意率為61.76%,一般滿意24 例、一般滿意率為35.29%,不滿意2 例、不滿意率為2.94%,滿意度為97.06%(66/68);并發癥:發生磁體脫落1 例(1.47%),義齒折斷1 例(1.47%),牙齦炎1 例(1.47%),并發癥發生率為4.41%(3/68)。
2.2 患者治療前后牙齒咬合力和咀嚼效率對比68 例患者治療前牙齒咬合力為(1.43±0.57)N,咀嚼效率為(0.29±0.11);治療后牙齒咬合力為(4.59±1.07)N,咀嚼效率為(0.89±0.26);患者治療后的牙齒咬合力和咀嚼效率均明顯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68 例患者治療前后牙齒咬合力和咀嚼效率對比 ()

表1 68 例患者治療前后牙齒咬合力和咀嚼效率對比 ()
注:與治療前對比,aP<0.05
牙齒疾病在臨床比較多見,臨床探究了很多治療牙齒損傷的口腔修復方法,且作者也為此進行了分析和觀察,發現磁性附著體的應用效果明顯。采用磁性附著體進行口腔修復已經比較常見且多用,很多人采取了義齒佩戴的方式進行了口腔修復治療。磁性附著體是一種牙齒復位、固定方式,通過基牙輔助,將義齒利用銜鐵、磁性作用于上頜或下頜上,起到修復治療作用。由于人們生活方式及飲食方式的不斷改變,牙齒的健康備受人們關注,牙齒問題的發生率也逐漸升高[7]。牙齒除了會出現牙周炎、齲齒、牙裂、斷面、根尖周病變等,還會伴有疼痛等不適感,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8]。同時,牙齒疾病患者可能伴有牙齒松動不牢固、咀嚼能力差等狀況,對其日常生活也造成一定限制。而磁性附著體治療可以在不觸及牙根本身的情況下對受損牙齒進行治療,而且效果比較可觀。本研究也表明,68 例患者經磁性附著體治療修復后,優良率為98.53%,患者滿意度為97.06%,而患者治療后的牙齒咬合力和咀嚼效率均明顯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使用磁性附著體治療具有較高的牙齒穩定性,可保持牙齒形態美觀。另外,使用磁性附著體治療可以保留牙齒殘端面,一旦長時間受磁性附著體影響,還可以將其摘除,對牙齒本身進行治療。磁性附著體的使用優點很多,不僅能夠保持牙齒完整性,而且能夠保持牙齒美觀性、提高舒適性、增強牙齒牢固性和穩定性、還可以摘掉清洗等[9]。使用磁性附著體治療,之所以有很強的牢固性,是因為它通過兩側進行加固,卡環的放置位于牙齒左右,這樣便可以提高穩定性,加固的同時也提高了患者咀嚼能力。另外,銜鐵的使用加強了磁性附著體口腔修復的力學力,它的使用提高了軸向力的作用,進而大大減低牙齒側向分布,提高了穩定性[10]。而且它的貼合度很強,可以避免牙周炎、牙齦炎等的發生。本研究中出現并發癥3 例,并發癥發生率為4.41%。其中發生磁體脫落1 例,義齒折斷1 例,牙齦炎1 例,牙齦炎的發生與患者口腔異物滯留有關,因此需要加強口腔清潔衛生;義齒折斷是由于患者食用較硬食物而導致;磁體脫落也常見,它是由于基牙活動或義齒沉降不足導致受力點偏移,沒有了固定支持點便可導致脫落的發生。因此,如果患者加強口腔衛生、注意定期進行修復牙齒復查等,則可避免不良情況的發生,減少并發癥發生率[11,12]。從整體上看,采用磁性附著體進行口腔修復,優點大于缺點。不僅保留了牙根,減少骨質受創;而且固定性和穩定性好,降低了脫落的幾率;患者佩戴方便,它有摘、帶的功能,可以加強義齒的清潔;咀嚼能力好,穩固性強增加了患者牙齒的咀嚼力;另外,使用磁性附著體還具有舒適性和美觀性,讓患者有一排完整的牙面,而且附著體間隙非常微小,貼合度強,增加了舒適度[13]。另外,采用磁性附著體行口腔修復,價格不貴,適用于廣大群眾,不會讓受治者感到經濟壓力,減輕心理負擔,進而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和優良率,從整體上提升治療效果[14,15]。
綜上所述,將磁性附著體應用在口腔修復患者治療中,療效明顯,不僅能夠提升患者治療優良率和滿意度,而且可以大大減少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提高牙齒修復后的固定效果和咀嚼能力,整體上加強治療效果,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