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爽
乙型肝炎主要表現為肝臟炎性病變,屬傳染性病癥,是多器官傳染性疾病[1]。該病發病與季節無關,常為散發,目前是世界性流行類疾病[2]。臨床主要表現為肝區疼痛、上腹部不適、食欲減退、惡心等。隨著乙型肝炎逐步發展,部分患者會進展為肝硬化、原發性肝細胞癌、肝衰竭,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研究顯示,把握檢測乙型肝炎最佳時機,掌握肝炎治療進展、病毒復制情況對于該病臨床治療具有重要作用[3]。傳統檢測多采用ELISA 法診斷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通過血清檢測評價特異性抗體、抗原在血清內狀況,來判斷機體感染情況。隨著醫療技術持續發展以及生物學技術不斷進步,FQ-PCR 技術在臨床疾病診斷中得到廣泛應用,尤其在乙型肝炎診斷中,可有效顯示HBV 活性和復制性情況,為臨床治療和預后評價做出科學指導,但由于其無法準確判斷乙型肝炎病毒的脫氧核糖核酸(HBV-DNA)感染狀態,單獨應用存在一定缺陷[4]。基于此,本次研究本院對收治的部分乙型肝炎患者采用FQ-PCR 聯合ELISA 檢測,結果顯示,與單一檢測手段相比,聯合檢測準確率更高。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在本院2020 年4 月~2021 年3 月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中選取180 例納入本次研究,根據檢測方法不同分為對照1 組(59 例)、對照2 組(59 例)及觀察組(62 例)。觀察組,男39 例,女23 例;年齡20~80 歲,平均年齡(49.57±10.24)歲。對照1 組,男31 例,女28 例;年齡21~79 歲,平均年齡(49.04±10.46)歲。對照2 組,男32 例,女27 例;年齡20~81 歲,平均年齡(50.21±10.35)歲。三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了本次研究。納入標準:180 例納入者均知曉本次研究,并簽署了同意書;均符合乙型肝炎相關診斷標準。排除標準:精神疾病者;惡性腫瘤者;血液系統存在疾病者;患相關性代謝系統疾病。
1.2 方法 清晨取患者空腹靜脈血,經3000 r/min 離心10 min 后,對血清實施分離,置于4 ℃條件下保存備用。對照1 組行FQ-PCR 檢測,對照2 組行ELISA檢測,觀察組行FQ-PCR+ELISA 檢測。
ELISA 檢測:檢測HBV 血清標注物,全自動酶標儀選擇上海科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型號為ST-360),ELISA 試劑源自上海科化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所需試劑均源于同一生產公司,確保無菌操作,對乙型肝炎各項指標實施檢測,包括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體(HBcAb)、乙型肝炎E 抗體(HBeAb)、乙型肝炎E 抗原(HBeAg)、乙型肝炎表面抗體(HBsAb)、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FQ-PCR 檢測:應用美國ABI 公司的熒光定量分析儀(型號為ABI7500Fast)展開檢測,FQ-PCR 診斷試劑盒源自中山大學達安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對HBVDNA 實施定量檢測,以試劑操作說明書為依據執行整體操作。HBV-DNA>10×102IU/ml,即為陽性。
1.3 觀察指標 比較三組診斷結果。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診斷乙型肝炎的準確率為96.77%,對照1 組診斷乙型肝炎的準確率為84.75%,對照2 組診斷乙型肝炎的準確率為81.36%。觀察組診斷乙型肝炎的準確率明顯高于對照1 組與對照2 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1 組與對照2 組診斷乙型肝炎的準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診斷乙型肝炎的準確率比較[n(%)]
在臨床上,乙型肝炎屬于病毒性肝炎,傳染性較強,主要病毒為HBV。在我國約9300 萬人攜帶HBV,HBV 長期在機體內潛伏,部分攜帶者因體內HBV 被激活而致病[5]。該癥的特點在于傳播途徑廣、傳染率高、病情遷延不愈、起病緩慢等,多數患者早期癥狀均不明顯,發現時疾病已發展至晚期,需接受持續治療,患者身體痛苦增加,經濟負擔加重。早期接受及時、高效的診斷,并施以有效、正確的治療,可避免病情持續惡化,能有效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6]。但因治療時大量應用抗病毒藥物,顯著增加了HBV 變異株的數量,造成傳統檢測HBV 血清學的難度增加,檢測可重復性、準確性、敏感性缺陷較大[7-10]。
ELISA 為HBV 感染傳統檢測手段,其優勢在于價格低、檢測時間短、特異度與靈敏度較高、方法簡單等[11-13],通過對血清內特異性抗原、抗體實施有效檢測來判斷是否感染HBV,也可反映HBV 免疫應答狀態。但檢測結果易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如標本保存、血清分離、加樣有無氣泡、濺出、孵育時間、方式、洗板情況等。該項檢測還需應用特殊設備,且難以對病毒感染程度、數量實施定量分析,且在急診初篩、門診、無償獻血中并不適用,難以準確反映HBV 傳染風險、感染復制情況。
FQ-PCR 法為DNA 探針雜交、PCR 技術的融合,可經檢測閉管、熒光技術直接對PCR 過程中熒光信號的變化實施探測,能對HBV 感染程度實施定性、定量分析,在選擇治療方案、判斷預后效果中具有重要指導意義。FQ-PCR 可以將HBV-DNA 水平定量、可靠、真實、準確的反映出來。該手段可直接檢測HBV-DNA 的水平,將HBV 傳染性、復制水平、存活、活動性直觀體現出來。但HBV-DNA 難以判斷其感染狀態。所以,臨床部分學者提出實施FQ-PCR 聯合ELISA 檢測。
許嬌[9]研究顯示,與單一檢測手段相比,FQPCR 聯合ELISA 檢測的價值更高。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診斷乙型肝炎的準確率為96.77%,對照1 組診斷乙型肝炎的準確率為84.75%,對照2 組診斷乙型肝炎的準確率為81.36%。觀察組診斷乙型肝炎的準確率明顯高于對照1 組與對照2 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1 組與對照2 組診斷乙型肝炎的準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相較于單一檢測,聯合檢測的準確性更高,與相關研究[10]結果基本相符,進一步證實了本文可信度。
綜上所述,實施FQ-PCR 聯合ELISA 檢測,在早期診斷乙型肝炎中作用顯著,可使診斷準確率提高,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