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程程
慢性腎臟病的發病幾率比較大,病程長,治療困難。許多病因都會導致長期的腎小球改變和功能不全。而貧血是一種發病率較高的慢性腎臟疾病的并發癥,極大的干擾患者的生存時間和生活質量,故減少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貧血癥狀十分關鍵[1]。網織紅細胞能顯著體現骨髓造血能力;紅細胞是血液中數量最多的血細胞,也是人體血液輸送氧氣的重要介質,其是在骨髓中產生的,所以測量以上指標的濃度是診斷骨髓造血能力低下的關鍵[2]。通過檢測腎性貧血和非腎病貧血患者的紅細胞和網織紅細胞濃度,比較其差距,發現紅細胞與網織紅細胞在慢性腎病(CKD)中的特點。現將詳細試驗過程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6 月~2020 年6 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967 醫院收治的30 例腎性貧血患者作為觀察組,選擇同期收治的30 例因急性出血導致貧血患者作為對照組。觀察組中,男10 例,女20 例;年齡28~68 歲,平均年齡(42.2±8.6)歲;病程3~14 年,平均病程(8.3±2.1)年。對照組中,男12 例,女18 例;年齡30~70 歲,平均年齡(44.6±8.8)歲;病程2~13 年,平均病程(7.7±3.2)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根據《腎臟病學》及美國腎臟基金會2016 年修訂的“慢性腎臟病臨床實踐指南”診斷標準[3]進行診斷。
1.3 納入標準 ①滿足診斷標準;②患者均了解研究項目,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③各項癥狀得到有效控制,如酸堿平衡紊亂、高血壓和感染等;無其他嚴重疾病;④無認知障礙以及意識障礙,能夠良好溝通;⑤依從性較好,能夠按時用藥。
1.4 排除標準 ①患有嚴重肝腎功能不全;②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③存在原發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惡性腫瘤疾病、血液系統疾病等;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⑤高血壓未得到有效控制;⑥患有急性心腦血管疾病。
1.5 方法 早上收集患者2 ml 抗凝靜脈血,檢測時間在4 h 內。采用CBC+Diff+RET 模式檢測網織紅細胞計數和全血細胞計數。
1.6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血液紅細胞指標及網織紅細胞指標。網織紅細胞指標包括RET#、RET%、Hb、LFR、MFR、HFR 和IRF。紅細胞指標包括MCV、MCH、HCT、MCHC、RDW-SD、RBC 及RDW-CV。
1.7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血液網織紅細胞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LFR 高于對照組,RET%、RET#、HFR、MFR、IFR 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Hb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液網織紅細胞指標比較()

表1 兩組血液網織紅細胞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血液紅細胞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的HCT、MCHC、RDW-SD 及RDW-CV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MCV、MCH 高于對照組,RBC 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液紅細胞指標比較()

表2 兩組血液紅細胞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慢性腎病是一種多發的慢性疾病,其病因主要包括腎血管異常、腎實質病變,并由此誘發全身性疾病[4]。慢性腎病易引發許多嚴重的并發癥,貧血發病率最高,很容易將慢性貧血和腎性貧血混淆,腎性貧血是一些有毒物質在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血漿中產生和代謝紅細胞或貧血引起的各種紅細胞生成素(EPO)缺乏所致,引起腎性貧血的原因有很多,但EPO 不足是主要原因[5]。研究表明,當腎小球過濾速率(GFR)<30 ml/min 時,慢性腎病患者中可能發生貧血并發癥,即在腎衰竭的早期階段,其特點是疲乏、食欲下降、惡寒等,腎功能進一步惡化,并出現貧血癥狀。現階段隨著貧血治療水平的提高,腎性貧血的研究也不斷增加,及早診斷對治療效果有關鍵價值[6]。研究表明,引起腎性貧血的主要因素是有毒物質對紅細胞產生和代謝的影響,以及體內促紅細胞生成素生成速率的降低,最終導致貧血[7]。網織紅細胞計數是骨髓造血的重要指標。所以,除了血常規分析外,還有網織紅細胞常規計數,這是對骨髓增生和貧血的常規評價。網織紅細胞試驗也可作為患者的隨訪檢查項目之一[8],其評估療效更有價值。除了檢測網織紅細胞外,還利用網織紅細胞的相關指標,這不僅適用于貧血。通過診斷和療效的比較,早期判斷骨髓造血功能恢復更為關鍵,正常情況下,外周血網細胞MFR 和HFR 濃度下降[9]。貧血時,會刺激骨髓造血系統。網狀細胞是成熟紅細胞從骨髓向外周血釋放的前體細胞。首先,大量未成熟的網狀細胞進入血液。因此,網狀細胞MFR和HFR 水平真實反映了紅細胞的生成[10]。影響外周血網狀細胞計數的因素有兩種:一種是網狀卵細胞釋放到外周血的速率,另一種是網狀細胞的成熟時間[11]。當體內出現貧血時,網狀細胞過早進入外周血,其周圍血液中的成熟時間延長。此時,為了更準確地評估骨髓的造血能力,應將IRF 作為評價指標。試驗證實IRF 的比例可用作從未成熟的紅細胞轉化為成熟紅細胞的轉化起始點。它可以反映骨髓紅細胞的造血功能,并且不受身體的某種狀態干擾,具有高靈敏度和特異度。當各種腎病發展到慢性腎功能紊亂時,由于腎纖維化和腎小管的毛細管體積的減少,EPO 生成部位被破壞[12],誘發貧血。臨床常用的貧血診斷指標有Hb、RBC、HCT 和RET%。隨著檢測技術的不斷進步,網織紅細胞的檢測方法更加深入和完善。貧血的診斷和相關指標的分析,關系到貧血的診斷和治療。研究表明,不同類型貧血的病因不同,其診斷指標也有很大差異。不同的綜合臨床表現可根據這些檢測結果初步判斷為貧血,更有針對性地進行診斷。在該實驗中,比較了慢性腎功能不全伴貧血患者與因急性出血導致非腎性貧血患者的血液紅細胞和網織紅細胞指標。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LFR 高于對照組,RET%、RET#、HFR、MFR、IFR 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MCV、MCH 高于對照組,RBC 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腎性貧血患者的網織紅細胞和血液紅細胞數據較正常人群差異明顯,其鑒別診斷腎性貧血效果明顯,極具臨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