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懷然
當前,已出現許多用于治療冠心病的藥物,而在所有治療藥物當中,研究最多的是他汀類藥物,其作用與效能已經得到認可。阿托伐他汀是一種比較常用的降脂藥物,當前,已在冠心病、高血壓等疾病治療中得到廣泛應用。瑞舒伐他汀為一種新型的他汀類藥物,有研究[1]指出,其在調脂方面的作用,相比于其他他汀類藥物,要明顯更強,而在研究其非調脂作用方面,文獻并不多,且不夠全面。本文針對所收治冠心病患者,分別采用瑞舒伐他汀與阿托伐他汀來治療,對比其調脂、非調脂作用,并比較其對動脈粥樣硬化所起到的逆轉作用,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3 月~2019 年3 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56 例冠心病患者,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成A 組與B 組,各28 例。A 組中,男17 例,女11 例;年齡最小45 歲,最大74 歲,平均年齡(61.2±5.0)歲;平均體質量指數(22.3±1.3)kg/m2;合并高血壓5 例,糖尿病9 例。B 組中,男16 例,女12 例;年齡最小45 歲,最大75 歲,平均年齡(61.4±5.1)歲;平均體質量指數(22.0±1.4)kg/m2;合并高血壓6例,糖尿病1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與冠心病相關診斷標準相符[2],且經冠狀動脈造影確診,近期(2 周內)沒有降、調血脂藥物使用經歷。排除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者,另排除有雌激素藥物使用經歷者,肝功能障礙者。
1.2 方法 A 組給予瑞舒伐他汀(南京正大天晴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670)治療,10 mg/次,1 次/d(晚服);B 組給予阿托伐他汀(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408),10 mg/次,1 次/d(晚服);兩組均持續用藥6 個月。
1.3 觀察指標 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后6 個月時,于清晨空腹狀態下,抽取靜脈血3 ml,測定血脂(HDL-C、LDL-C、TG、TC)、IMT、Hcy 及hs-CRP 等指標,指派專人采用羅氏公司產的MODU-LAR 型全自動生化免疫工作站來檢測,且在上述時間段開展頸動脈超聲檢查,所用儀器為超聲儀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GE,LOGIQ7 型),探頭頻率區間為7.5~12.0 MHz。在檢查開始前,叮囑患者修休息5 min,行標準仰臥位,放松頸部,并墊高肩部,將頸部暴露出來,頭向非檢查的一側偏。分別對頸總動脈膨大近端1 cm 處、距離遠心1 cm 處的內膜最厚處的中層厚度進行測定,左右兩側各點的均值,即最終結果。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對比 治療前,兩組TC、TG、LDL-C、HDL-C 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TC、TG、LDL-C、HDL-C 水平優于治療前,且A 組TC、TG、LDL-C 均低于B 組,HDL-C 高于B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對比(,mmol/L)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對比(,mmol/L)
注:與本組治療前對比,aP<0.05;與B 組治療后對比,b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頸動脈IMT、Hcy、hs-CRP 對比治療前,兩組頸動脈IMT、Hcy、hs-CRP 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頸動脈IMT、Hcy、hs-CRP 均優于治療前,且A 組頸動脈IMT、Hcy、hs-CRP 均低于B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頸動脈IMT、Hcy、hs-CRP 對比()

表2 兩組治療前后頸動脈IMT、Hcy、hs-CRP 對比()
注:與本組治療前對比,aP<0.05;與B 組治療后對比,bP<0.05
現階段,諸多報道[3,4]指出,他汀類藥物在降低血清LDL-C 水平方面,優于其他藥物,而且對其他血脂還有著不錯的調節作用,能夠較好的預防心血管事件的發生,最大程度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因而在冠心病防治中,已得到廣泛應用的應用。針對瑞舒伐他汀而言,其在各類型他汀類藥物當中,有著最強的調脂效果。有研究[5]指出,10 mg 瑞舒伐他汀能夠降低LDL-C 45.5%,與劑量對等的阿托伐他汀相比,明顯偏優。從本文研究得知,采用瑞舒伐他汀或者阿托伐他汀持續治療6 個月,冠心病患者的血清LDL-C、TC、TG 水平相比治療前都有顯著下降,而HDL-C 水平則有顯著升高,且與阿托伐他汀相比,瑞舒伐他汀效能更為明顯。對于他汀類降脂藥來講,其除了具有調脂作用外,還具有其他作用,比如預防血栓形成,對血小板聚集以及血管平滑肌增殖加以抑制,改善血管內皮功能,以及抗炎、穩定粥樣斑塊等,因而能夠比較好的預防冠狀動脈危險事件的發生[6,7]。有研究[8]指出,他汀類藥物可使冠心病患者hs-CRP 水平降低,因而能減少或預防冠狀動脈事件發生。既往研究[9,10]發現,高Hcy 血癥是誘發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有研究[11]指出,阿托伐他汀的合理使用,有助于不穩定心絞痛患者血Hcy 水平的降低。從本文可知,冠心病患者分別采用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治療后,其上述指標均有明顯下降,且瑞舒伐他汀相比阿托伐他汀,下降更為明顯。由此可知,瑞舒伐他汀在降低Hcy、hs-CRP 方面,有著更強效果。
有研究[12]指出,頸動脈粥樣硬化與心腦血管疾病之間,存在著十分緊密的關系,是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進行判斷的重要指標。針對頸動脈超聲來講,其操作簡便,現今已經成為觀察頸動脈斑塊變化的重要方法。從本文研究得知,采用阿托伐他汀與瑞舒伐他汀治療6 個月后,患者的頸動脈IMT 均得到顯著降低,而瑞舒伐他汀降低幅度更為突出。表明兩種藥物對動脈粥樣硬化進程,均具有逆轉或者延遲作用,而瑞舒伐他汀在此方面的作用更為突出,即有著更強的逆轉動脈粥樣硬化進程的效果。
綜上所述,對于冠心病患者,無論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療,還是瑞舒伐他汀,均能達到改善血脂水平,降低Hcy、hs-CRP 的效果,都有逆轉動脈粥樣硬化進程的作用,但從總體上來講,但瑞舒伐他汀的上述效能更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