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健
十二指腸潰瘍作為臨床中十分多見的一類消化系統(tǒng)疾病,胃酸分泌過多,幽門螺桿菌感染等因素是導致十二指腸潰瘍疾病出現(xiàn)的重要因素,大量研究資料顯示,十二指腸潰瘍還和遺傳因素、精神因素以及環(huán)境因素等密切相關(guān),大量飲酒能夠?qū)θ梭w胃腸黏膜造成損害,引發(fā)的酒精性十二指腸潰瘍屬于消化性潰瘍疾病中最常見的類型,大量吸煙、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等同樣屬于引發(fā)十二指腸潰的誘因,以往采取抗生素聯(lián)合奧美拉唑藥物治療,但是治療效果不理想[1]。十二指腸潰瘍出血作為臨床中非常多見的一類危急病癥,通常指的是患者黏膜破損產(chǎn)生出血癥狀,造成十二指腸潰瘍出血發(fā)病的因素很多,其中幽門螺桿菌感染、飲食、精神緊張以及藥物等都會導致十二指腸潰瘍出血,臨床治療十二指腸潰瘍出血普遍采取藥物治療,其中蘭索拉唑與奧美拉唑鈉為臨床常見治療十二指腸潰瘍出血的藥物[2]。蘭索拉唑?qū)儆诘诙|(zhì)子泵抑制劑,利用遏止人體胃內(nèi)壁腺細胞質(zhì)子泵運轉(zhuǎn),發(fā)揮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同時存在良好的抑酸作用,穩(wěn)定性比較好,生物利用率相對比較高,不會引發(fā)不良反應,另外,根據(jù)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顯示,蘭索拉唑可以加快潰瘍面愈合速度,并且對于幽門螺桿菌生長起到抑制作用[3]。本文對十二指腸潰瘍出血患者采取注射用蘭索拉唑進行治療的臨床療效加以探討。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 年1 月~2021 年1 月本院接診的十二指腸潰瘍出血患者100 例作為本文觀察對象,根據(jù)入院順序分為對照組及研究組,每組50 例。對照組患者男27 例,女23 例;年齡24~72 歲,平均年齡(40.78±10.41)歲;體重44~82 kg,平均體重(59.12±7.63)kg。觀察組患者男29 例,女21 例;年齡23~71 歲,平均年齡(38.62±10.80)歲;體重46~79 kg,平均體重(55.32±7.92)kg。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體重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通過檢查確診為十二指腸潰瘍出血患者;②患者病歷資料完整;③患者意識清楚,可以正常溝通;④患者及家屬知曉本次課題研究內(nèi)容,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⑤患者無精神障礙和認知障礙。排除標準:①患者存在心、肝、腎、肺部疾病;②患者存有精神障礙或認知障礙,無法正常溝通;③患者病歷資料不齊全;④對本次課題使用藥物過敏患者;⑤無法全程配合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奧美拉唑鈉治療,選擇10 ml 專用溶劑混合溶解40 mg 奧美拉唑鈉,之后置入100 ml 生理鹽水中稀釋,給予患者靜脈滴注,靜脈滴注時間>30 min/次,2 次/d,一共治療7 d。
研究組患者接受注射用蘭索拉唑治療,選擇5 ml專用溶劑混合溶解30 ml 蘭索拉唑,之后置入100 ml生理鹽水中稀釋,給予患者靜脈滴注,靜脈滴注時間>30 min/次,2 次/d,一共治療7 d。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判定標準:患者接受藥物治療之后的臨床癥狀獲得顯著緩解,通過內(nèi)鏡檢查顯示潰瘍面愈合>70%,代表顯效;患者接受藥物治療之后的臨床癥狀獲得緩解,通過內(nèi)鏡檢查顯示潰瘍面愈合30%~70%,代表有效;患者接受藥物治療之后的臨床癥狀沒有任何改善,或是出現(xiàn)加重,通過內(nèi)鏡檢查顯示潰瘍面愈合<30%,代表無效[4]??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②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惡心、頭痛、腹痛、皮疹等反應)發(fā)生情況。③比較兩組患者的止血時間和腹痛消失時間。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患者中顯效23 例,有效22 例,無效5 例,總有效率為90.0%;對照組患者中顯效13 例,有效17 例,無效20 例,總有效率為60.0%。研究組患者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n,%)
2.2 兩組止血時間和腹痛消失時間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止血時間為(27.10±9.63)h,腹痛消失時間為(2.12±0.47)d;對照組患者的止血時間為(34.42±12.34)h,腹痛消失時間為(3.14±0.59)d。研究組患者的止血時間以及腹痛消失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中發(fā)生惡心反應1 例,頭痛反應1 例,腹痛反應1 例;對照組患者中發(fā)生惡心反應2 例,皮疹3 例,頭痛反應3 例,腹痛反應2 例。研究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6.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消化性潰瘍指的是因為各類因素導致的胃酸與胃蛋白酶自我消化而產(chǎn)生一系列臨床表現(xiàn)癥狀與體征的一類消化道疾病,消化性潰瘍主要包含十二指腸潰瘍與胃潰瘍,目前臨床治療此疾病一般采取質(zhì)子泵抑制劑聯(lián)合抗幽門螺桿菌藥物,能夠顯著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加快潰瘍面愈合速度,避免愈合之后再次復發(fā),保證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5]。隨著我國社會發(fā)展的不斷進步,人們生活質(zhì)量的不斷提高,日常生活不良習慣的增多,如:吸煙、飲酒、濃茶、咖啡等都會增加患病幾率,同時,長期的精神緊張、情緒波動大、時常焦慮等心理活動也是疾病的誘發(fā)原因之一,對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影響嚴重,因此,如何有效的治療消化性潰瘍,是消化內(nèi)科工作者需要解決的工作重點問題之一[6]。
十二指腸潰瘍的臨床病癥主要體現(xiàn)為:患者中上腹部疼痛、胃灼熱、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反酸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如患者對病癥的發(fā)現(xiàn)不及時,嚴重時會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并發(fā)癥,因此,在感受到腹部不適時,且疼痛具有周期性的特點,應及時就醫(yī),通過內(nèi)鏡檢查,及早確診和就醫(yī)[7,8]。臨床對于十二指腸潰瘍的治療目的主要通過去除病因、消除病癥、促進傷口愈合和預防疾病復發(fā)等方式,并且需要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生活規(guī)律、飲食習慣等加以叮囑。
奧美拉唑鈉與蘭索拉唑均屬于臨床治療十二指腸潰瘍出血的常見藥物,其中奧美拉唑鈉作為一類質(zhì)子泵抑制劑,患者注射之后能夠?qū)Ρ诩毎置谛」芟到y(tǒng)濃集,加快酶滅活速度,存在理想的胃酸抑制以及幽門螺桿菌感染根除效果。蘭索拉唑作為一類第二代質(zhì)子泵抑制劑,和奧美拉唑鈉進行對比,存在更高的生物利用度以及穩(wěn)定性,藥物效果更強,同時蘭索拉唑引發(fā)的不良反應比較少,普遍用于治療十二指腸潰瘍、胃食管反流病、腐蝕性食管炎以及胃潰瘍等[9]。文獻資料中顯示,蘭索拉唑的抑制活性大概在94%,患者注射之后能夠良好抑制酶活性,同時可以調(diào)整患者胃內(nèi)酸堿值,降低胃酸分泌,發(fā)揮止血的作用[10]。根據(jù)本文對比研究資料可見,研究組患者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的止血時間以及腹痛消失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給予十二指腸潰瘍出血患者注射用蘭索拉唑藥物治療的效果理想,治療安全性高,能夠提高患者身體康復速度,具有推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