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惠 何立乾 謝敏娜
糖尿病是常見的基礎疾病之一,患者若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下會導致多器官病變,引發諸多其他疾病[1]。結核病屬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由于糖尿病患者的免疫能力低下,極易受到結核桿菌感染,導致糖尿病患者并發結核病的幾率較高。糖尿病合并結核病患者的治療難度較大,過往臨床經驗表明單純進行結核病治療效果并不理想,需要對血糖進行有效控制來提升療效[2]。基于此,本研究對比了三種控糖方法對糖尿病合并結核病患者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本院于2019 年1 月~2020 年3 月收治的162 例糖尿病合并結核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干預手段不同分為控制飲食組(55 例)、口服降糖藥組(55 例)、胰島素治療組(52 例)。控制飲食組中男32 例,女23 例;年齡20~81 歲,平均年齡(53.22±13.78)歲;初始空腹血糖7.72~13.83 mmol/L,平均初始空腹血糖(9.45±2.34)mmol/L。口服降糖藥組中男28 例,女27 例;年齡21~81 歲,平均年齡(54.25±14.75)歲;初始空腹血糖7.81~13.52 mmol/L,平均初始空腹血糖(9.49±2.03)mmol/L。胰島素治療組中男30 例,女22 例;年齡20~80 歲,平均年齡(55.31±14.69)歲;初始空腹血糖7.02~13.93 mmol/L,平均初始空腹血糖(9.39±2.54)mmol/L。三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和結核病的相關判定標準;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臨床資料不全患者;惡性腫瘤患者。
1.2 方法 三組患者均接受肺結核化學治療,即2~3 HREZ/10~9 HRE(H 為異煙肼、R 為利福平、E 為乙胺丁醇、Z 為吡嗪酰胺)。控制飲食組患者采用飲食控制進行治療:以少食多餐的模式用餐,避免暴飲暴食,避免食用糖分、淀粉含量高的食物,多食用有益于血糖的新鮮蔬菜水果。口服降糖藥組患者采用格列齊特緩釋片(天津華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10053)聯合鹽酸二甲雙胍(北京京豐制藥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1021518)進行治療:患者于早飯前服用格列齊特緩釋片,1 片/次;三餐后口服鹽酸二甲雙胍,0.25 g/次。胰島素治療組患者采用諾和靈R進行治療:三餐前皮下注射諾和靈R 0.5~1.0 U/(kg·d)。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三組患者痰菌轉陰情況:治療 1、2、6 個月末時檢查痰涂片,記錄痰菌轉陰率。②比較三組患者病灶吸收情況:治療1、2、6 個月末時進行X 線胸片檢查。如患者肺部病灶吸收>1/2,為明顯吸收;病灶吸收在1/2~1/3 為稍吸收;病灶吸收<1/3 則為無吸收。病灶吸收率=(明顯吸收+稍吸收)/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三組患者痰菌轉陰情況比較 治療1、2、6 個月,胰島素治療組的痰菌轉陰率明顯高于口服降糖藥組和控制飲食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三組治療1、2、6 個月的痰菌轉陰率均呈上升趨勢,組內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患者痰菌轉陰情況比較[n(%)]
2.2 三組患者病灶吸收情況比較 治療1、2 個月,胰島素治療組的病灶吸收率高于控制飲食組和口服降糖藥組,且三組病灶吸收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三組患者病灶吸收情況比較[n(%)]
糖尿病是一種高發的基礎代謝性疾病,患病后機體免疫力降低,因此,糖尿病患者是結核桿菌的易感群體[3]。結核桿菌是一種兼性嗜氧菌,糖尿病患者體內糖化血紅蛋白的增加會促進結核桿菌的滋生。根據相關調研數據表明,糖尿病患者的結核病發病率是普通人群的3 倍[4]。結核病患者在患病后機體糖代謝異常,會誘發糖尿病,且容易導致酮癥酸中毒[5]。兩種疾病之間,關系密切,當兩種病癥并存時會互相存在不良影響,制定治療方案時需從多方面進行考慮,治療難度較大。
糖尿病合并結核病的治療需要以控制血糖作為首要目標,目前臨床上主要的控糖方式為控制飲食、口服降糖藥和胰島素治療[6,7]。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1、2、6 個月,胰島素治療組的痰菌轉陰率明顯高于控制飲食組和控制飲食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三組治療1、2、6 個月的痰菌轉陰率均呈上升趨勢,組內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2 個月,胰島素治療組的病灶吸收率高于控制飲食組和口服降糖藥組,且三組病灶吸收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了通過控制血糖可以有效促進病灶吸收,提高痰菌轉陰率,通過胰島素治療進行干預效果確切,可以提升病灶吸收速度,極具臨床價值。糖尿病患者免疫能力受損后易受結核桿菌感染,通過控制血糖可以使機體的糖代謝功能和免疫能力得到恢復,進而可以抵抗結核桿菌,阻斷其在體內滋生[8,9]。通過控制血糖可以增加細胞的能量,減少甘油產物含量,細胞修復后能抑制結核桿菌繁殖,以此加速病灶的吸收和痰液轉陰。近年來隨著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數量的增加,如何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成為了臨床重點研究的課題。劉揚等[10]曾觀察了不同降糖方案對肺結核合并2 型糖尿病臨床療效的影響,報告中提到,通過胰島素對患者進行治療可以有效控制患者血糖,且接受胰島素治療患者的病灶吸收率和痰菌轉陰率明顯高于接受藥物控制血糖患者(P<0.05)。楊淑娟[11]曾對80 例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飲食控糖、藥物控糖、胰島素控糖三種方式進行干預,研究結果表明,對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進行血糖控制可以提升病灶吸收率和痰菌轉陰率,其中胰島素控糖的治療有效率最高。陳宇飛等[12]曾對血糖控制情況對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臨床療效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報道中提出,通過胰島素治療患者的痰菌轉陰率高于接受口服降糖藥患者。以上結論和本研究類似。
綜上所述,通過胰島素控制血糖可以提高糖尿病合并結核病患者的痰菌轉陰率與病灶吸收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