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丹
糖尿病屬于我國臨床常見病之一,該疾病多以2 型糖尿病為主,屬于一種慢性進展性疾病,會對患者產生較大危害性,而且隨著病情進展如果未對患者采用確切有效的治療,會增加并發癥發生[1]。但是對于血糖較高的初發2 型糖尿病患者而言,使用常規的口服降糖藥物無法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胰島素強化治療能夠迅速改善高血糖毒性,并及時緩解患者病情,以減輕胰島素抵抗發生[2]。糖尿病治療效果與心理、飲食、運動、藥物治療等多種因素有關,在治療期間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生活干預手段,從而達到緩解患者病情,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的治療目的。本文選取本院收治的10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進行對比研究,探究不同治療方式的臨床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8 月~2020 年8 月本院收治的2 型糖尿病患者100 例為研究對象,依據簡單隨機法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50 例。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糖尿病診斷標準;患者空腹血糖>10 mmol/L;無嚴重急慢性并發癥患者及嚴重高血壓患者。排除標準:合并患有嚴重肝腎功能障礙、器質性病變、高血壓患者;對本次研究使用藥物過敏者。對照組男27 例,女23 例;年齡58~78 歲,平均年齡(67.8±3.5)歲;病程6 個月~1 年,平均病程(8.9±1.1)個月。觀察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57~79歲,平均年齡(67.9±3.8)歲;病程5 個月~1 年,平均病程(8.8±1.2)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給予糖尿病健康知識宣教,并對患者實施飲食指導,在早晨空腹狀態下對患者進行采血,并密切監測患者的空腹血糖情況、糖化血紅蛋白等血糖指標,空腹采血完成后,兩組患者均口服葡萄糖并在2 h 后抽血檢測。對照組患者根據血糖監測結果選擇口服藥物治療,包括二甲雙胍、磺脲類藥物等。在此基礎上,觀察組患者使用胰島素泵進行胰島素強化治療,具體治療方式為:使用諾和靈R 注射治療,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調整藥物用量。在停止使用口服降糖藥物時,做好患者飲食與運動指導,以積極維持患者的血糖水平。出院后,對患者進行隨訪,督促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及健康生活方式,堅持飲食干預以及運動指導,學習正確自我測量血糖,并囑咐患者按時復查,確定治療效果。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指標及體質量指數,血糖指標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糖化血清蛋白、空腹C 肽。對比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包括LDL-C、HDL-C、TC、TG。對比兩組治療效果,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治療后各項臨床癥狀全部消失,血脂、血糖等指標處于正常范圍內;有效:治療后臨床各項癥狀均明顯改善,血脂、血糖水平恢復接近正常范圍;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指標及體質量指數對比 治療前,兩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糖化血清蛋白、空腹C 肽、體質量指數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糖化血清蛋白、空腹C肽、體質量指數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指標及體質量指數對比 ()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指標及體質量指數對比 ()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對比 治療前,兩組LDL-C、HDL-C、TC、TG 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LDL-C、HDL-C、TC、TG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對比(,mmol/L)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對比(,mmol/L)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2.3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顯效36 例,有效12 例,無效2 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6.00%(48/50);對照組顯效24 例,有效17 例,無效9 例,治療總有效率為82.00%(41/50)。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005,P=0.025<0.05)。
近年來,2 型糖尿病的發病率呈不斷升高趨勢,該疾病具有終身性、并發癥較多等特點,患者需要長期接受藥物治療,以及時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患者病情發展[3,4]。胰島素作為機體內唯一能夠降低血糖的激素,能夠促進糖原、脂肪、蛋白質的合成,并通過外源性胰島素治療糖尿病,但是在實際治療過程中,2 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方式為階梯式療法,患者需要從飲食、運動,逐漸過渡至單藥服用、聯合用藥,只有在病情無法控制下才會使用胰島素治療。隨著研究不斷深入,對于2 型糖尿病患者使用短效胰島素強化治療能夠有效改善胰島素β 細胞功能[5]。
糖尿病患者長期處于血糖水平較高的情況下,會導致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下降,加重了胰島素抵抗發生[6]。此外,當β 細胞分泌的胰島素無法滿足機體對胰島素量的需求時,導致血糖持續性升高,而高血糖會進一步增加胰島素的病理性變化,產生葡萄糖毒性[7]。而初次診斷為2 型糖尿病的患者中,其高血糖時殘留一定的胰島素β 細胞功能,但是隨著病程發展胰島素β 細胞功能逐漸緩慢下降,對患者微血管病變發生起到了決定性作用[8,9]。而2 型糖尿病患者早期采取胰島素強化治療,能夠迅速修復胰島素β 細胞功能,促使患者血糖能夠接近正常值,及時地糾正胰島素抵抗以及高糖毒性,使得疲憊的β 細胞能夠充分恢復。胰島素泵就是模仿人體分娩胰島素周期的生物治療儀器,使用胰島素泵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胰島素強化治療能夠改善患者胰島素功能,并有效控制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同時還能夠有效避免高血糖引起的并發癥,使得穩定的血糖處于可控狀態下,因此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10]。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糖化血清蛋白、空腹C 肽、體質量指數均優于對照組,LDL-C、HDL-C、TC、TG均優于對照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說明早期胰島素強化治療能夠有效地控制2 型糖尿病患者病情,取得令人滿意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2 型糖尿病患者采取早期胰島素強化治療,能夠盡早地糾正高血糖,并減輕糖尿病損害,促進患者糖代謝功能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復,應用價值顯著,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