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 芝
(中鐵上海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上海 200070)
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張和機動車保有量的大量增加,即使是在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倡導綠色出行的形勢下,小汽車出行比例仍有增無減,導致城區內現有路網容量已不再適應交通量的迅猛發展,本文以福州市楊橋西路—洪甘路與洪山橋交叉口拓寬改造為例,介紹城區市政道路占道施工交通影響評價方法、區域外圍交通組織與分流方案及施工期交通組織方案。
福州市洪山橋至洪塘大橋拓寬改建工程(以下簡稱“本項目”)位于福州西部,為福州城區與倉山區、閩侯上街方向的主要進出城通道,主線采用雙向八車道標準,路線基本沿既有線位布設。因本項目節點較多,施工期交通組織方案報地方交警大隊審批時,通常按節點、分階段進行,本次僅對楊橋西路—洪甘路與洪山橋交叉口(以下簡稱“楊洪交叉口”)施工期交通組織方案進行分析,該路口主要建設內容為。
楊洪交叉口改造方案為四層全互通式立交,地上一層為洪山橋前往洪甘路的左轉匝道橋,地面層為楊橋西路通往洪甘路的直行車道和通往洪山橋的左轉車道、洪山橋前往楊橋西路的右轉車道以及洪甘路前往洪山橋的右轉車道,地下一層為工字型人非地下通道,行人和非機動車通過地下通道過街,地面不設置人行橫道;地下二層為洪甘路前往楊橋西路的直行車道。路口建成后,不再設紅綠燈。
(1)宏觀控制,區域疏散。在一定范圍內采取交通管理措施,如通過禁止過境車輛進入、城區內6∶ 00~21∶ 00貨車禁行等手段控制交通總量,以降低項目沿線交通壓力,將交通流引導至其他通道或其他時段;對于進入片區內的到發車流,從片區交通組織進行引導,通過發布公告、大力宣傳和設置交通引導牌,引導車流遠離施工區域的城市主要干道通行。
(2)微觀組織,交通渠化。注重“以施工建設為主”,著力“施工沿線交通組織”,通過優化道路空間布置,充分挖掘現有道路的交通潛力,對施工道路沿線精細化交通組織,為項目沿線的居民、單位等提供出行空間,同時應保證慢行交通、公共交通正常運轉。
(1)確定施工影響范圍[2]
根據本項目所在交通區位及周邊路網布局情況,確定施工期間交通影響范圍為:北至洪塘大橋—三環快速,南至浦上大道,西至旗山大道,東至洪甘路—梁厝路—梅峰支路—西二環所圍合的范圍。
(2)評價現狀及施工期間交通影響
通過對交通影響區域各路段和交叉口進行交通調查,現狀高峰時段洪山橋雙向當量車流量為3 170 pcu/h,負荷度為0.81,楊橋西路雙向車流量為5 097 pcu/h,負荷度為0.89,服務水平均為D級,路口車流量為5 373 pcu/h,負荷度為0.83,服務水平為三級。
考慮本項目所處的位置及過江通道的特殊性,施工期各個方向均無法斷道施工,因而采用半幅封閉、半幅通行的施工方案。根據調查得到的現狀路段交通流量,運用TransCAD軟件進行OD反推,并將得到的估計路段交通量與現狀交通量進行比較,經過反復迭代、校正,得到現狀高峰小時機動車OD分布矩陣,然后采用多路徑—容量限制法將上述矩陣分配到實際路網上,得到施工期間路網交通運行情況。通過對交通分配結果進行分析,洪山橋、金山大橋的服務水平維持D級,西二環的服務水平降低到F級,楊橋西路、浦上大橋的服務水平降低到E級,項目施工對周邊路網產生了較大影響﹐導致分流路徑交通流量增大,負荷度增加。
根據TransCAD交通預測結果,應用VISSIM軟件對本項目施工期間路網運行情況進行微觀仿真,方案1為不改變現狀交叉口配時方案和渠化方案,方案2通過調整路口信號配時方案、渠化方案等措施對方案進行優化,楊橋西路與江濱西大道交叉口仿真運行結果為方案1:負荷度1.27,控制延誤98.9 s/veh,排隊長度156 m,服務水平四級,方案2:負荷度0.89,控制延誤59.3 s/veh,排隊長度95 m,服務水平三級。
根據宏、微觀評價指標來看,通過區域外圍路網分流及路口交通組織優化等措施,本項目施工對周邊路網的影響整體可控,可滿足相關規定要求。
(1)制定區域外圍交通組織與分流方案
外圍交通組織與分流方案是確保區域交通流重分布的主要手段。交通分流方案主要考慮以下兩種類型的交通:過境交通和到發交通,對過境交通,可以從區域較大范圍考慮,利用周邊路網中繞行距離和時間均在忍受范圍內的平行道路進行誘導分流;對于原先利用占道施工道路進出地塊的到發交通,若有其他出入口的,可以利用與項目相交的道路進出地塊,對于無其他出入口的地塊,應在施工圍擋方案中預留地塊開口和出行通道,保障地塊正常出行。
分流措施主要包括在交通影響區域外圍主要干道節點處設置一級交通誘導點,引導過境車流提前選擇出行路徑,減少進入影響區域的車流總量;在影響區域內部,施工圍擋區上、下游主要干道節點處設置二級交通控制點,使影響區域路網交通流分布均衡[3]。在上述點位設置交通引導牌時,可在距離交叉口進口道100 m、50 m、漸變段起點處重復設置交通引導牌,并在信號燈相位上進行調整。
(2)根據施工內容、工藝和工序,確定施工圍擋方案及交通組織方案
因楊洪交叉口地下有人行地道和車行地道兩層,故采用明挖法施工,結合本工程的設計總體方案,楊洪交叉口分為八期進行施工,各階段圍擋方案和交通組織方案如下。
①準備階段交通組織
對楊橋西路—洪甘路道路兩側進行拓寬改造,先拆除占道紅線范圍內東西兩側現狀人行道,改為臨時水泥路面。在占道圍擋施工期間,機動車道外側應預留3 m人非道,保證慢行交通。
②第一期交通組織
沿楊洪地道側墻邊界進行圍擋(除交叉口外),東、西兩側均預留施工作業面寬度,實施楊洪地道U槽和部分框架。本階段機動車均引導至東側通行,施工作業區西側地塊車輛進出通過洪山橋街及相交支路通行,洪甘路側路段按雙向四車道通行,楊橋西路按雙向五車道通行,路口楊橋西路往洪山橋方向機動車禁止左轉,非機動車和行人在施工預留通道內通行。

圖1 第一期交通組織平面圖
③第二期交通組織
沿楊洪地道東側墻邊界至西側道路紅線進行圍擋,對地道西側地面道路進行改造,同步實施圍擋范圍內的管線工程和人非地道部分框架。因楊洪地道交叉口范圍內框架段未施工,地道仍封閉,本階段機動車繼續引導至地道東側通行。
④第三期交通組織
對楊洪地道交叉口范圍框架段進行圍擋,采用明挖法施工人非地道框架、楊洪地道框架及泵站。本階段機動車引導至地道兩側地面道路通行,地道東側滿足南北直行方向雙向四車道通行,西側為單向兩車道,僅允許洪甘路右轉上橋及洪山橋右轉下橋交通,左轉交通由圍擋范圍外設置的臨時掉頭車道掉頭行駛來實現。行人、非機動車過街通過圍擋范圍外設置的人行橫道實現。
⑤第四期交通組織
沿楊洪地道東側墻邊界往東10.25 m范圍進行圍擋,實施洪甘路左轉匝道橋樁基、承臺以及圍擋范圍內的地面道路改造和人非地道框架。本階段洪甘路通往楊橋西路的直行交通通過地道2車道實現,地道兩側地面道路均為單向兩車道,東側為楊橋西路通往洪甘路直行車道,西側車道布置和人非過街位置同第三期。
⑥第五期交通組織
沿楊洪地道東側墻邊界往東9.75 m至東側道路紅線范圍進行圍擋,利用地道東側地面9.75 m布置2個楊橋西路通往洪甘路的直行車道和3 m人非道,路口設置楊橋西路通往洪山橋左轉車道,其余同第四期交通組織。
⑦第六期交通組織
對洪山橋右半幅橋進行橋頭路基處理,本階段洪甘路通往楊橋西路直行交通通過地道2車道實現,地道東側地面道路為雙向四車道,楊橋西路至洪山橋左轉交通、洪甘路至洪山橋右轉交通均引導至地道東側地面道路,洪山橋至楊橋西路右轉交通利用地道西側地面道路通行,路口采用信號燈控制。
經過上述六期,洪山橋右半幅橋施工完成,將車流及人流從既有洪山橋疏導至右半幅橋通行,然后再拆除既有洪山橋,新建洪山橋左半幅橋。
⑧第七期交通組織
對洪山橋左半幅橋進行橋頭路基處理,本階段洪甘路通往楊橋西路直行交通通過地道2車道實現,地道東側地面道路為雙向四車道,楊橋西路至洪山橋左轉交通、楊橋西路至洪甘路直行交通及洪山橋至楊橋西路右轉交通利用地道東側地面道路通行,洪甘路至洪山橋右轉交通利用地道西側地面道路通行,路口不設置信號燈。
⑨第八期交通組織
沿洪甘路左轉匝道橋橋面正投影8 m范圍進行圍擋,實施洪甘路左轉匝道橋橋墩和上部結構,待洪山橋左半幅橋跨越閩江段施工完成及夜間車流量較少時,實施路口兩跨的鋼箱梁吊裝。本階段地道兩側地面道路按單向行駛,東側楊橋西路段為單向四車道,洪甘路段為單向兩車道,地道西側為單向兩車道,保證洪甘路右轉上橋交通及洪山橋右轉下橋交通,路口允許楊橋西路至洪山橋方向左轉,采用信號燈控制。
為了降低占道施工作業給城市交通帶來的影響,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有序,從工程施工工藝工序、交通管理等角度提出如下交通改善措施。
(1)工程技術措施主要包括:為提高路段或路口通行能力,在有條件情況下,向道路兩側借地或減少施工占道需求,增加機動車道數和人非道寬度;調整施工工藝,由明挖法調整為蓋挖法施工;優化施工工序,施工初期先行施工占道需求較小的工程部分,逐步適應后擴大施工圍擋。
(2)交通管理措施主要包括:控制影響區域內交通總量,禁止過境車輛進入、城區內6∶ 00~21∶ 00貨車禁行等;根據外圍繞行路徑交通流量及節點通行能力,調整車道功能;現狀公交站臺位于施工圍擋區時,遷移至施工區域外,臨時站臺盡量采用港灣式公交車站;施工圍擋區域全部封閉,全線限速30 km/h,外圍線形應滿足停車視距的要求,在路口停車視距范圍內,圍擋兩端采用弧形通透式。
本文結合實際案例提出了在城區市政道路改造中采用TransCAD—VISSIM仿真分析法進行交通影響評價,通過TransCAD軟件進行交通需求預測,得到道路施工期間路網交通運行情況,然后結合VISSIM軟件進行微觀仿真,通過調整路口信號配時、渠化方案等措施對方案進行優化,得到不同方案負荷度、控制延誤、排隊長度等評價指標,以確定最優方案,同時結合本項目施工工程特點制定區域外圍交通分流方案及施工期交通組織方案,對同類項目制定施工期交通組織方案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